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

2015-12-12 00:37罗锦文刘玉新杨壁然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罗锦文 邓 义 刘玉新 杨壁然 刘 燕

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

罗锦文 邓 义 刘玉新 杨壁然 刘 燕

目的 探讨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尿路结石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60例尿路结石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30例,CT组患者通过CT尿路造影进行检查,磁共振组患者采取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进行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临床确诊率。结果 CT组患者的确诊率为 96.7%,明显高于磁共振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磁共振组患者的4级图像质量略高于CT组。结论 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所呈现的图像均比较清晰,CT尿路造影的确诊率要高于磁共振尿路水成像,而后者无需使用造影剂和电离辐射,因此这两种检查方法都适用于尿路结石的诊断。【关键词】CT尿路造影;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尿路结石;诊断价值

尿路结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结石可能发生在尿道和肾盏、肾盂的任何部位,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以及肾结石[1]。尿路结石多发生于青壮年人群,且男性多于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下腹和会阴部疼痛。目前,临床诊断尿路结石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使用较多的是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2种方法,临床中对两者的诊断价值存在一些争议。本研究将这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60例尿路结石患者资料,均符合尿路结石的临床症状和手术病理诊断,存在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尿痛以及血尿等症状。将其随机分为CT组和磁共振组,每组30例。CT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1岁,平均(41.2±2.3)岁;磁共振组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5~62岁,平均(41.7±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CT组 患者使用东芝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扫描前患者可选择不做胃肠道准备,也可先饮用500~1 000 ml水。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是肾上极至耻骨上缘,在普通扫描后进行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给患者注射100 ml碘海醇造影剂,注射部位为前臂静脉团,速度控制在3.5 ml/s[2]。采用对比剂进行智能跟踪,在注射造影剂后的动脉期(20~30 s)、髓质期(50~60 s)分别进行扫描,30 min后再行排泄期的扫描。CT扫描的参数设置:使用智能管电流为40~400 mA、管电压为120 kV,噪声指数SD值,平扫为18,增强扫描为15;矩阵为512×512、螺距为1.375,FOV设为35 cm×35 cm[3]。扫描后将数据进行重建,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1.2.2 磁共振组 患者使用GE 1.5T全身磁共振成像仪进行检查,患者在检查前需禁食8 h、禁水3 h,扫描时取仰卧位。采取快速屏气扫描的方法依次进行自旋回波序列、T2WI冠状位以及 T1WI横断位的扫描[4],自旋回波序列扫描的TR时间为2 800 ms,TE时间为1 100 ms,成像时间为4.3 s;T2WI冠状位扫描TR时间为1 200 ms、TE时间为90 ms,层厚为8 mm、层间距0.25 mm,其成像时间为18 s;T1WI横断位扫描的TR时间为141.2 ms、TE时间为4.8 ms,层厚8 mm、层间距0.25 mm,其成像时间为20 s[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

1.3 图像质量评级 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评级标准:1级为严重模糊和有伪影干扰;2级为中度模糊和伪影干扰;3级为中度模糊和略有伪影干扰;4级为清晰无伪影干扰[6]。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或频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确诊率比较 如表1所示,CT组患者的确诊率为96.7%,明显高于磁共振组的 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确诊率比较[n(%)]

2.2 图像质量比较 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磁共振组患者的4级图像质量略高于CT组。

表2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评级比较[n(%)]

3 讨论

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是诊断尿路结石最常用的方法,两者有其各自的优缺点,选择何种方法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存在一些争议。CT尿路造影使用的多层螺旋CT扫描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影像学技术,具有无创性、扫描快、范围广、图像质量高等优点,后期可以将扫描后的数据重建,形成立体图像,消除腹腔中的脏器和骨骼的干扰,医生可直观看到尿路结石的情况。多层螺旋CT可以显示直径小于3 mm的结石,小结石的分辨率较高[7]。然而CT尿路造影需给予患者注射造影剂,且用量较大,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以及儿童不宜使用。此外,CT尿路造影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肾功能,一些肾功能不全的患者CT图像无法良好呈现泌尿系统情况。由于输尿管较长,一次性的扫描不能完全显示患者的输尿管,且输尿管的蠕动会影响图像的质量,至少进行 4次扫描才能获得良好的图像,因此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较大。

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的检查方法无需注射造影剂,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可以用于孕妇和儿童。磁共振成像可以让医生直接观察到肾实质和集合系统,且图像质量较好。然而,部分积水高信号影像出现的缺损或充盈状况并非都是结石的表现,无法直观显示结石,需要联合其他诊断方法加以确诊,尤其是在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中,其误诊率较高[8]。对直径小于3 mm的结石,图像不能完全显示出来,需要结合原始图像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资料才能确诊,一些小结石没有造成梗阻积水,若不行薄层扫描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因此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对结石的敏感性与特异度没有CT尿路造影高。

本研究对尿路结石患者使用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2种方法进行检查,结果显示,CT组患者的确诊率明显高于磁共振组。由此可见,CT尿路造影可以提高尿路结石的确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情恶化率,这与多层螺旋CT可呈现小直径结石有关。在图像质量上,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磁共振组患者的4级图像质量略高于CT组,可知磁共振尿路水成像在图像质量方面稍占优势。

总之,在检查尿路结石中,CT尿路造影和磁共振尿路水成像的方法具有各自的诊断价值,结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迪开,谭莉平,陆建常.CTU及MRU对泌尿系结石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6):3162-3164.

[2] 张毅.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9):173-174.

[3] 王煜,孙景金.泌尿系统结石MSCT、MRU成像的对比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112-115.

[4] 李刚,白亮彩,周俊林,等.CT尿路造影及磁共振尿路成像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的应用价值[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39-140.

[5] 杨培红,王健.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5):69-71.

[6] 章先锋,章可谓,葛丹枫.磁共振尿路成像在上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71-73.

[7] 耿志海.螺旋CT尿路造影与磁共振尿路成像在42例输尿管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2):2946-2947.

[8] 简昌友,苟仁波,王乾平.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在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 22(3):224-22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服务态度 操作熟练度 交流能力 书写能力对照组 39 82±7 81±5 79±6 86±6观察组 39 96±6 92±7 94±5 94±7 t值 3.96 3.17 4.26 2.83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骨伤科临床中为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功能活动[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机体突然遭受损伤后,局部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导致极易出现恐惧、紧张心理,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加强心理、疼痛、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加强其治疗疾病的信心,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机体快速康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娴熟的护理技术与高度的责任心,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刘金茹和程扬[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综合护理的干预措施是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的保障,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王冬云.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45例舒适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5-76.

[2] 杨春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9例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26(2):113-114.

[3] 刘金茹,程扬.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05-106.

R445;R691.4

A

1673-5846(2015)03-0168-03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广州 510700

罗锦文,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