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穿刺引流在伴有腹腔积液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2015-12-13 03:34韩小勇冉振伟
安徽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积液经皮胰腺炎

韩小勇,冉振伟,陈 勇

(1.重庆市万州区人民医院消化肝病科,重庆 404100;2.重庆市万州区甘宁中心卫生院消化科,重庆 404003)

重症急性胰腺炎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临床上常见急腹症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凶险、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的特点[1],有报道[2]称SAP病死率高达20% ~30%,是目前急腹症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早期腹腔极易大量积液,导致腹内压增高,致使病情的进一步恶化,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该病一直是临床医生和学者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以往对该病的治疗以传统的手术灌洗方式为主,创伤大、并发症多、预后不佳,早期发病时我们不推荐行手术治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AP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3],B超引导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腔积液患者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腔积液患者86例,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腔积液治疗的有效方式,以期在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患者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腔积液患者86例,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3.68±10.31)岁,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上腹部或左上腹疼痛,其中合并发热36例,合并肝肾功能衰竭15例。入组标准:临床确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4]且影像学显示腹腔内大量积液;首次接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病程在1周以内;急性生理学、年龄因素和慢性健康状况分值的总和Ⅱ评分(APACHEⅡ)>8分。排除标准:早期胰腺感染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患者分组 按是否行 PCD分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

1.2.2 常规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即早期ICU监测和护理;液体复苏:大量晶体+羟乙基淀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肠胃减压、解痉止痛;应用甘露醇、开塞露行通畅肠道治疗;禁食水、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感染治疗;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营养支持: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1.2.3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经B超引导确定病变位置,依据积液部位确定穿刺点和进针方向,注意避开结肠和较大的血管。测量积液部位与体表的深度 ,沿腋中线或腋后线做穿刺路径,用细针抽取积液30~50 mL,接袋记录引流量并进行细菌培养及抗生素药敏试验。然后取14-18F的导管在积液最低处行确定性外引流。记录每日引流量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囊腔,避免导管阻塞。所有患者PCD期间均给予抗炎、奥曲肽。全肠外营养以减少胰腺内外分泌量,有利于积液的排除。所有患者均为一次性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对所有行PCD患者每周进行B超检查,以观察积液消失情况,并每日记录引流量以进行疗效判断[5]。

1.3 观察指标

1.3.1 PCD拔管 引流量小于20 mL·d-1,且导管畅通,B超显示腹腔积液消失或明显减少,患者白细胞、体温正常即可拔管。

1.3.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 包括住院时间,腹腔感染、出血、胰瘘、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情况,腹痛腹胀、肠道功能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结果比较,治疗前后腹内压(IAP)变化情况等。肠道功能恢复标志:肠道排便,腹胀消失。多器官功能不全诊断标准:炎症基础上出现2个及以上器官功能不全。

1.4 疗效评价指标 (1)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测显示腹腔积液消失;(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腹腔积液范围减小;(3)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腹腔积液范围无缩小或扩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检验(一般计数资料)或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显著性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PACHE Ⅱ评分分别为(13.2±2.4)分和(14.5±3.0)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发病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嗜酒、暴饮暴食、胆道疾病上腹部创伤等对患者疾病的产生影响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可进行治疗后的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6.5 ±3.4)、(41.6 ±4.9)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胀腹痛减轻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MODS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腹胀腹痛减轻时间分别为(21.4±3.4)、(36.8±4.1)h,对照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3.4 ±1.6)d,而观察组为(6.5±2.1)d,在MODS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也具有明显差异(14.0%vs 28.0%)。在并发症方面,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体积聚三种病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之比分别为 34.9%vs 67.4%,16.3%vs 37.2%,18.6%vs 30.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出血比例分别为7.0%、11.6%,胰腺坏死、脓肿比例分别为 39.5%、44.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腹内压(IAP)为(21.5 ±2.4)、(20.7 ±2.1)mmH2O,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IAP值分别为(12.7±1.4)、(17.2 ±1.8)mmH2O,比较差异性显著(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比较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痊愈14例,占32.6%,对照组痊愈8例,占18.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无效2例,占4.7%,其中死亡1例(2.4%),对照组治疗无效14例,占32.6%,其中死亡7例(16.3%),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效果为有效的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7.4%,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 讨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为急性胰腺炎基础上并发器官功能衰竭和(或)局部并发症,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以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以手术为主,现阶段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科保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伴发腹腔积液的致病机制为SAP早期,胰酶活化胰腺导致胰腺周围组织的坏死,腹腔出现类似于化学烧伤的改变,大量的液体渗出导致腹腔内液体积聚,腹腔积液如果不能及时引流,极易造成腹腔化学性炎性反应,并出现IAP增高[6],严重者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极大,B超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安全的特点,是治疗SAP的首选方式[7]。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分别行内科常规治疗及在此基础上行PCD,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腹腔积液患者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了保守内科治疗,包括液体复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持续肠胃减压、解痉止痛,通畅肠道,禁食水,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抗感染治疗,液体复苏可改善全身组织细胞灌注,避免了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及胰腺继发感染等并发症[8]。表1数据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行PCD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腹痛腹胀症状明显减轻,MODS发生率也有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住院时间也有大幅缩短。治疗前后观察组IAP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控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体积聚等并发症的出现使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与对照组相比,通过PCD治疗的患者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体积聚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本研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32.6%,有国外学者[9]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行PCD治疗的13例SAP患者中,有6例(46.2%)治愈,比本研究治愈率要高,原因可能是样本数量太少。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死亡,符合杨春雷等[10]所报道的0~8%病死率。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中,观察组2例,对照组14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我们任何治疗方法都并非绝对安全有效,选择使用时需要谨慎。

综上所述,对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PCD治疗,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抑制腹腔感染、器官衰竭、急性液体积聚等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11]。从治疗疗效方面来说,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提高,住院时间、腹胀腹痛减轻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MODS发生率有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从安全性角度来看,对患者及时行PCD治疗,可以有效抑制腹腔感染等哈并发症发生,降低感染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意义。

[1]徐邦浩,彭民浩,覃 晓,等.晓膀胱穿刺针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30(5):786-787.

[2]刘 珊,窦英茹,朱庆捷,等.3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13,17(4):709 -710.

[3]闫 勇,汪 涛,汤礼军,等.介入穿刺联合胆管镜治疗急性重型胰腺炎胰周脓肿[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25(4):373-374.

[4]龙 游,樊献军,谭黄业,等.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43例诊治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076 -1078.

[5]李玉芹.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3例效果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2):69-70.

[6]李俊英,董 芸,章晓红,等.中心静脉导管引流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096-1099.

[7]van Baal MC,van Santvoor HC,Bollen TL,et al.Systematic review of 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 as primary treatment for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Br J Surg,2011,98(1):18 - 27.

[8]李桃姿.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液体复苏监护进展[J].安徽医药,2013,16(3):388 -390.

[9]Mortele KJ,Ip IK,Wu BU,et al.Acute pancreatitis:Imaging utilization practices in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analysis of trends with assessment of independent predictors in correlation with patient outcomes[J].Radiology,2011,258(1):174 -181.

[10]杨春雷,邬林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胰腺炎胰周积液的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3(8):59 -61.

[11]屈坤鹏,司若湟,杨晓军,等.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4):433 -434.

猜你喜欢
积液经皮胰腺炎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CT影像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急性胰腺炎恢复进食时间的探讨
CT,MRI诊断急性胰腺炎胰腺内外病变价值比较
关节积液要科学适当地抽掉
Reporting and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or meta-analyses in nasogastric and nasojejunal enteral nutrition for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