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研究

2015-12-15 20:13郦江妍庄媛媛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高校党建工作信息环境创新机制

郦江妍 庄媛媛

摘要:论文首先指出了新的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探讨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应遵循的原则,从提升高校党员信息素养、创建工作网络、党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新途径,最后指出了高校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信息环境;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15-02

我国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高校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人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错综复杂、互相激荡,对新时代的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困惑和迷惘。对此,高校党员应当保持高度警觉,认识到信息环境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挑战,防止西方堕落、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占领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廓清大学生的思想迷雾,从而端正党风,把高校打造成为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重要阵地。

一、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原则

1.适应性。高校党建工作要主动适应信息环境下对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如利用网络开通党员空间、博客、微信等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高校党建工作。

2.效益性。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要结合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共同开展。以优良党风正校风、促教风、带学风,取得党建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高校学生党员要努力学习,以优秀的成绩为同学做出榜样,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吸引大学生向党组织靠拢。

3.保密性。高校党员要增强保密意识,认识到党建信息保密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明确保密与公开的范围。采用防火墙、数据加密等信息技术手段保证网络党建信息的安全。对相关信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掌握反黑客等网络安全技术,以应对各种网络突发事件。

二、信息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思路

1.提升高校党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在以每秒钟上亿条信息的速度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信息时代,培养对信息的敏感度、提升党员的信息意识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促进高校党员对信息作用和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利用信息的意识。高校党员提高信息素养有以下几个途径。①正确认识信息素养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信息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和信息创新等方面,提升高校党员的信息素养是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时代的高校合格党员不仅要拥有庞大的信息量,更要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达到透过信息现象看到信息本质的目的,从而明辨是非,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资产阶级自由化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强调学生党员要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起带头作用的同时,更要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于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培养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②营造良好的提高信息素养的环境。孟子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是影响人的重要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信息技术氛围是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目前,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党员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对提高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面对信息海洋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因此,高校党员不仅要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更要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只有在学用结合的环境下,高校党员的信息素养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形成提升信息素养的学风。例如:可以开设信息检索利用相关课程;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工具、浏览器和搜索引擎工具、电子邮件等,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检索能力;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课教育。③加强学习,掌握提高信息素养的科学方法。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可见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高校党建工作同样需要重视学习方法在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中的重要性。④高校党员应采取自学和选修的方式主动给自己充电。党员是学习的主体,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做到自主学习相关信息课程,才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⑤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周期也是越来越短,只有具备一定操作能力的高校党员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⑥学会交流与合作。自主学习是交流合作的前提,交流合作是自主学习的深化,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党员带着相同的问题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各抒己见,不仅会解决问题,还会留下深刻的记忆,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2.创建高校党建工作网络,加强互动交流。“三会一课”是传统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形式。它既是党的基层支部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制度,也是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健全党的组织生活的必要制度。但随着各种数字网络、移动终端应运而生,传统高校党建的工作领域、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要求,需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利用网络创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高校党建工作应积极转变工作方式,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从战略高度系统规划,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占领网络党建阵地。网络党建可以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党建论坛等形式开展活动,并通过博客圈、QQ群等形式加强党员和组织、党员和党员间的互动交流。在深入开展以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常州工学院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建立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站,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在网络党建中,该网站不仅收集汇总和宣传党建知识,而且通过设立“活动动态、活动简报、微讲堂、晒心得、网上意见箱”等栏目,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减少说教,加强互动,从而调动了全校党员参与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党员的群众路线意识,坚定了该校党员把群众路线身体力行贯彻到日常教育实践中去的决心,取得了预期的党建效果。

3.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党风建设。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首要前提是自我净化。只有加强党风建设,才能有效地转变教育理念,自觉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改革和实践中去。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下,我们面临着各种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因此,全体高校党员要坚定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努力弘扬“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从而培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党性修养的信息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此,拥有一支高质量的高校党员干部队伍,对于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永葆党的生机与活力、造就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4.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涵盖全体高校教职工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体现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对大学生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高校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味,启迪大学生的心智,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因此,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网络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给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党员要头脑清醒,要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健全高校党建工作体制,逐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制定校园文化建设塑造优良党风和学风的总体目标,并把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在具体的活动方案中,再分为常规工作和党支部工作。常规工作如召开动员会、座谈会、完善监督制度、设立信息员等,党支部工作如党组织专题生活、党员示范月、党员巡视组、模范党员评选等。还可以发动大学生进行自我规划,认识自我,展示自我,提高思想觉悟。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校园文化可以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因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形成长效机制。

三、结语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重心是创新力的博弈。创新依靠人才,我国高校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与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而德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下,我国高校党建工作应顺应信息全球化的趋势,主动迎接挑战,创新工作机制,始终保持高校党建工作的现实性和前瞻性。既要保持高等教育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发挥个性和聪明才智的宽松环境,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育滨,蔡茂华.高校党建创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2]修耀华.新时期高校党建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3]金丽馥.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创新研究[J].人民论坛,2011,(26).

[4]何淳宽.高校党建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电力教,2013,(16).

[5]邹鑫.网络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9).

[6]郑少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机制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

[7]魏华,陈献兰.论如何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J].高教论坛,2008,(05).

猜你喜欢
高校党建工作信息环境创新机制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
信息环境下高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刍议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我国信访制度缺陷与创新机制研究
县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