鲟归长江

2015-12-15 07:28黎明
中国三峡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华鲟三峡大坝声呐

鲟归长江

4月12日上午,3000尾大规格中华鲟在长江三峡大坝下游湖北宜昌胭脂园放流长江,放流规格、数量为历年来大规格个体放流之最。

此次活动是中国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57次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放流的中华鲟个体均为超过2岁龄的全人工繁殖子二代,其中2011年出生的500尾、2013年出生的2500尾,体长量级分别为80厘米、40厘米。

为准确掌握这批中华鲟放流群体在长江中的洄游行为,此次放流采用了“被动整合雷达(pit)”标记、声呐标记、体外悬挂T型外标三种标记方法,帮助科研人员对放流的中华鲟进行识别和监测。图为在宜昌志愿者的欢呼声中,2013年人工繁殖的中华鲟被放流到长江中。

中华鲟研究所副所长高勇介绍,在去年成功声呐追踪基础上,2015年首次采用实时传输技术,布设在宜昌、宜都、沙市、城陵矶、武汉、九江、铜陵、南京、江阴等地的声呐接收器和监测站点可实时传输放流中华鲟的洄游信息。

中华鲟是与恐龙同时代的生物,在地球繁衍了1.4亿年,亲历了长江的形成和变迁,有“水中活化石”之称。由于数量稀少,199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

图为广大志愿者近距离观看即将被放流的2011年人工繁殖的中华鲟。

(黎明 摄影报道)

猜你喜欢
中华鲟三峡大坝声呐
航空声呐浮标的水下减振系统研究
探索大洋的“千里眼”——声呐
一种便携式侧扫声呐舷侧支架的设计及实现
声呐
三峡大坝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2012年7月27日晚,三峡大坝深孔与表孔同时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