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骚客·侠客——读“书乡放谈:书骨精系列”丛书有感

2015-12-16 03:53黄体杨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8期
关键词:闷骚王波图书馆学

Thinker,Poet,Swordsman:Reading the Series of Talk about Books

Huang Tiyang

Abstract Writing is the expression of author’s thinking and wit, and also is the reflex of author’s personality. Thinker, poet and swordsman are three characters which were represented in the series of Talk about Books by Wang Bo.

Keywords Happy Soft Library Science. Lovely Library Science. Bibliotherapy. Book review.

“书乡放谈——书骨精系列”丛书是王波的个人著述,共有《阅读疗法》《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可爱的图书馆学》和《图书馆学及其左邻右舍》四部,由海洋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其中《阅读疗法》和《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为增订版。《阅读疗法》是严谨的学术专著,《图书馆学及其左邻右舍》是作者学术论文的合集,《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和《可爱的图书馆学》是作者的随笔集。写作是作者思绪、心路的表达,也是作者的心性、性格的反映,在王波的著作中,思客、骚客、侠客这三个特点表现得十分淋漓精致。

1 思客

我一直觉得,王波是一个乐于独处、善于沉思的学者。在他的文章中,他会把生活、工作中普通的人和物联想到图书馆上来,还独自“想到这儿,我经常把自个儿给乐翻了,自满得一塌糊涂,忍俊不禁地为自己的‘天才’想象拍案叫绝” [1]103。诸如周文骏先生最先带的三个博士分别为周庆山、杨晓骏和朱博文,“如果在周庆山的名字中取一个‘周’,在朱博文的名字中取一个‘文’,在杨晓骏的名字中取一个‘骏’,是什么呢?岂不就是‘周文骏’吗?” [1]100“反正图书馆长的名字离不开文啊,章啊,经啊,书啊这些词” [1]105,“一部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史,馆长们看见‘北刘南杜’,教授们看见‘空谷余音’,八九年前的我,一个失恋家,看见的却是:姓韦的都是好姑娘!” [2]48等等;在他的段子中,《章士钊的笔名》《我兔斯基你》《谁是WC》《误事的车牌》《<上海滩>后遗症》等,都是阅读、图书馆工作中的细节,每每阅读至此,我总有“我怎么没想到”这样的愤悔,相信不少同行也会如此。但这样精妙的联想,也只有一个整天呆着“瞎琢磨”的人才想得出来,一个内心豪放的人是万万想不出来的。

王波的研究跨图书馆学、出版学和阅读学,都是与书有关的学问,用他的话说,是“半生学问总关书”,一个天天研究书的人也必然是一个爱好阅读的学者,从“书乡放谈”的文字看,王波业余阅读多在文学小说、史学著述,金庸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史记》等在多篇文章中都有提及,而在《读书读出好心情——在北京大学的讲座》一文中,涉及书目颇多,可见他涉猎之广。关键在于,王波的阅读是“求于心”的,他将武侠、历史上的人物、事件等与图书馆学的人和事联系起来,写出了“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我辈本属古墓派”等神来之笔,这不仅需要广泛涉猎,更需要善于联想,也只有一个乐于独处、善于沉思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我这里用“思客”形容王波,是因为他的文字传递给我的是这样的形象:一个人独自坐在书斋里,忽而翻阅典籍,忽而上网遨游,忽而静坐冥思,忽而暗自发笑。

2 骚客

林纲先生曾于2006年撰文讨论“闷骚”一词,认为其含义有:(1)“骚”源自英语的Show,本意为“表演”,“闷骚”即沉闷的表演;(2)指表里不一,是骨子里散发出来的性感信息,常用来指称现代女性的气质;(3)形容人沉闷冷淡的外表掩盖着骚动不安的内在 [3]。罗华则认为,“闷骚”本是一个贬义词,现在已逐渐演变为中性词以至褒义词,词义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可以用来指称一个人内敛、含蓄的气质。它是“隐忍而不失优雅的性感”,是“永远与魅力有关”的“成熟风度”,是“淡淡的不可抗拒的暗香浮动”,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总之,在一些年轻人心中,“闷骚”已经成为一种人生境界。它迂回婉转,暗放明收,“多一分嫌骚,少一分嫌闷”,是胜于“风情万种”的“值得认识和表达的隐性元素” [4]。在圕林圈子里,“闷骚”一词虽然难登严谨的学术著作之堂,但在网络上却是使用率较高的词汇,而且还有一个名为“闷骚客”的知名但颇为神秘的虚拟组织,王波不是该组织的成员,但我在品读“书乡放谈系列”时,脑海中总是浮现出“闷骚客”这三个字,我感到“闷骚”是王波的文字里散发出来的一种特质。顺着“闷骚客”的思路再读“书乡放谈”,虽然遗漏了其中不少精彩和亮点,但可以读出他想说不好意思说、或不便于太过坦诚的心性,也许于我们理解他的软图书馆学有些启发。

刘炜在《可爱的图书馆学》一书的序言中评价王波的文字“香艳魅惑却不淫邪”,一语中的。不仅是随笔,在他谋生的《大学图书馆学报》的导读中,他也曾经“香艳”过,在推介周九常先生的《图书馆学对象研究:审问与批判》时,他用了“学者偶尔谈谈性、谈谈化、搞搞对象是可以理解的” [2]94这样的话语,如果离开上下文的语境,必然是要产生歧义,甚至带来麻烦了。还好,王波对度的把握十分到位,“多一分嫌骚,少一分嫌闷”,读起来只有称赞的份,自个儿想歪了还自责动机不纯呢。

王波的“骚”,还体现在他“2”的特质上。在“书乡放谈”中,不仅收录了多篇与2有关的短文,如上海图书馆2.0会议、浙江大学2.0会议、Lib2.13会议等的发言;在王波的文字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甚至自创术语,尽显2.0的特质,如在Lib2.13的会议总结上,他创造使用了“2颜”“学颜”等词语,使用了正流行的喜大普奔、高大上、不明觉厉、赖波等网络术语;他还创造性地建议对图书馆界的简称由“图林”改为“圕林”,目前已经在学界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像图书馆学这类小学科,出版学术著作是极少有畅销的,而王波之前出版的两部著作都“极受读者青睐,很快脱销”,我觉得这与他“骚”的特质有关。

3 侠客

当然,喜欢王波文字的朋友,必然对他那满肚子的武侠气不陌生。《快乐的软图书馆学》一书就是以武侠小说的风格来组织内容的,分“大话书府、书案煮酒、书庄会盟、书丁解书,每辑还各带一个五言四句、每句皆有‘书’字的顺口溜”。王波说:“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集内很多文章用武侠小说的语言和模式解构了图书馆界的大事小情。” [2]211

在《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和《可爱的图书馆学》两书中,直接以武侠气或武侠称谓为题的篇目有《做个司书僧式的好馆员》《谁是图林的少林、武当?》《我辈本属古墓派》《祖师婆婆韦棣华》《有计之人不用计青衫磊落险峰行》《方世玉出掌》等,在这几篇文章中,王波以武侠人物、史实为基础,以略带调侃的笔调,分析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北大和武大的学术传统与特色、图书馆学的特征等,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而在其他文章中,带有武侠气的文字就比较多了,如他以“珞珈山上落草,未名湖畔入伙” [1]99来概括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涯;将学术圈子视为“江湖”,并给学者赋予武术家的特质,如“在我脑海里的中国图书馆学版图和图书馆学江湖中,程(焕文)教授就是方世玉,是岭南图书馆学武术家的杰出代表” [2]97。“尤其是《图书馆学导论》一出,像是一记迷踪拳,让人们知道,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这个精武馆,除了王知津、柯平这两位‘霍元甲’,还有一位神功盖世的女拳师——于良芝师傅” [1]134;在为图谋的著作写序时,王波也不忘武侠一把,“读过武侠小说的人都知道,能被多位大师看上且秘开小灶的,都是像郭靖这样的人,貌拙实巧,大玉可雕,身上必然有一些优秀的品质,启云屡获大家器重,可见其为人处事的真诚” [2]232。在聊及北京大学图书馆庄守经先生时,他曾用“皕宋剑法”和“连城诀”比喻庄先生父母那代人对藏书楼的认识,而用“共享剑法”和“合纵连横诀”形容庄先生的努力和贡献。

如是等等,于我而言,王波的形象已经定格成一个整天做着“武侠梦”的图书馆员了。

4 余话

“书乡放谈”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王波凭着他“珞珈山上落草,未名湖畔入伙”的天时和地利,仗着掌控《大学图书馆学报》的人和,熟知圕林的大事小事、正史野史,说起来头头是道,诸如《图书馆员的四种精神》《图林人物美名谈》《图林自有逍遥派》《图书情报学院轶事》等等亦正亦邪、极具调侃意味的圕林“野史”,读起来脍炙人口。我甚至觉得,如果一个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或图书馆员能识得《快乐的软图书馆学》和《可爱的图书馆学》中的那些人名,他就差不多算是一个合格的图书馆学生或图书馆员了。一个读着“书乡放谈”会哑然失笑的图书馆员,也必定是一个爱岗敬业、具备图书馆精神的优秀图书馆人。

猜你喜欢
闷骚王波图书馆学
从“酸的馒头”到“闷骚”
鸟人
小闷骚 大浪漫
守信
鸟人
潘石屹刷新朋友圈
闷着骚
中国比较图书馆学发展探究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31次科学讨论会在贵港举行
广西图书馆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30次科学讨论会在南宁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