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哈库麦勒”的传承与发展

2015-12-16 06:48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达斡尔达斡尔族民间舞蹈

汤 虹

(蚌埠学院 音乐与舞蹈系,安徽 蚌埠 233000)

论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哈库麦勒”的传承与发展

汤 虹

(蚌埠学院 音乐与舞蹈系,安徽 蚌埠 233000)

“哈库麦勒”舞蹈是达斡尔族民众自娱自乐和感情交流的独特方式,承载着他们的集体记忆、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然而,受商品经济、人口迁徙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处于困境之中。因此,完善传承保护体制、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促进其科学发展的根本对策,而且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代价值的有效开掘有示范作用。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哈库麦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达斡尔族世代繁衍在我国北方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地域。民族民间舞蹈“哈库麦勒”,是达斡尔族文明发展的活态见证,承载着他们的集体记忆、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同时向世人展示着达斡尔族文化深厚的文明底蕴和神秘民族风格,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1]。然而,在我国社会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以来,受商业运作、人口迁徙等负面影响,达斡尔族聚集地人口逐渐增多,与外界联系更加密切和频繁,文化的同质化倾向有所抬头。加之,当地政府职能机构对民族文化保护力度不够,使得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在传承发展中的困境,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1 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库麦勒”

作为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斡尔族传统民间舞蹈“哈库麦勒”(亦称“罕肯拜”、“鲁日格勒”,达斡尔语意为“燃烧”),是一种以舞蹈抒发喜悦心声、表现狩猎生活和劳动场面的舞蹈形式。它的肢体语言十分丰富但简单易学,同时,舞蹈表演不受场地、人数制约,自家小院、开阔空地都能进行,有3人、4人舞蹈,还有集体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独具特色。这种舞蹈是达斡尔族最原始的舞蹈留存,是其民族的艺术文化与生活的结晶,是整个民族艺术气息、审美水平的主要体现。它不仅是达斡尔族人民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方式,同时也是达斡尔人民交流感情、抒发情绪的重要平台。其朴素自由、富于变化,时而徐缓悠长、时而跳跃欢快,是一种文化内涵丰富、动作优美的民族民间舞蹈[2]。它不仅彰显了达斡尔族人民祈福身体健康、除病和谐的朴素思想;更展现了热情奔放、开朗宽阔的民族风情;同时还诠释了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吸纳性、融合性特征,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智慧、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精神,从而成为达斡尔人集体记忆、历史记忆和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其独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和艺术性,为黑龙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3]。

2 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哈库麦勒”的特征

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在北方地域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其一,原生性。达斡尔族民间舞蹈具有十分浓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色彩,无论其表演程式和服装服饰都保存着原有的风格,“哈库麦勒”的精髓依然存在,原生性特征鲜明。舞蹈动作组成大多是人们采摘、捕鱼、打猎等劳作性的动作模仿。其将日常的劳作动作进行美化,创编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舞蹈,模仿性很强,成为达斡尔族人民生产生活在舞蹈艺术中的再次体现[4]。例如,达斡尔民族舞蹈中常常会出现的“狮子咬逗”等动作,都是来源于达斡尔人们长期对于生活的观察和劳作形态的模仿,舞蹈动作具有十分强烈的原生性。其二,比赛性。达斡尔族人民具有十分强烈的奋进、争先精神,其舞蹈也具有十分浓厚的比赛性。例如,“哈库麦勒”舞蹈不仅有丰富的肢体动作,还有鲜明的对唱、对舞等,其蕴含竞争性质的歌舞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达斡尔民族睿智、率真的性格品质。其三,自娱性。达斡尔族每逢过节、喜事、家人聚会,或打猎归来、劳作结束便不受场地、人数限制即兴而舞,既娱乐消遣又增加感情,舞蹈具有十分突出的表现力,能对一些日常劳作动作进行艺术加工,配合舞者柔美而极富内在张力的舞蹈表现,使其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体现出达斡尔人民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

3 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困境

然而,受商品经济、人口迁徙等方面的负面影响,“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处于困境之中。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达斡尔族民众的生活聚集地缩减

地域环境和文化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习俗形成的重要基础。作为达斡尔族文化形态的代表,“哈库麦勒”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与达斡尔族人民生活聚集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但当前,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一方面,传统的、以渔猎为特征的达斡尔族人民传统生活聚集地逐渐减少,达斡尔族人民生活区域由农村转向城镇;另一方面,城镇现代化的生活区域和时空割裂了传统渔猎中的人与人间的交流与联系方式,使得“哈库麦勒”舞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域环境和文化圈正在逐渐消亡。这导致了很多达斡尔族人民纷纷放弃了自己传统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接受城市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的渗透,造成了达斡尔族很多原始的节日庆典、宗教信仰、民间舞蹈等都与当今的城市生活以及生活圈格格不入,民间舞蹈的生态环境受到极大冲积,这种失去了民族本真的“哈库麦勒”舞蹈不仅难以表达达斡尔族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文化,而且还成为“哈库麦勒”舞蹈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障碍。

3.2 “哈库麦勒”舞蹈传承的后备力量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使得许多达斡尔族聚集地由农村转向城镇。而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达斡尔族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人群相融合。这种多民族群居的融合,固然有其有利因素,如文化融合、信息互通等等,但对达斡尔族人群的生活习惯、民风民俗的影响是巨大的。其民族传统文化有逐步“汉化”取向,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向十分明显。据本人田野考察发现,新一代达斡尔族人群已经失去学习本民族传统舞蹈的氛围,特别是出生在80后、90后的年轻人,在城市生活中接触本民族文化生活以及舞蹈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不利于民族舞蹈传承人的培养;此外,虽然“哈库麦勒”舞蹈入选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也加大了传承人的培养与发展力度,但由于目前的传承者大多年过七旬、年龄偏大,在后备传承人不足的背景下,“哈库麦勒”舞蹈的发展存在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是明显的。因此,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库麦勒”舞蹈已经迫在眉睫[5]。

3.3 现代文化的冲击使传统文化内涵消亡

民族特色文化是显示本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载体,达斡尔族很多舞蹈都具有一定的地区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舞蹈的文化认同与传承发展,保留达斡尔族民族文化的特点、特色以及文化底蕴。但从当前发展的状况来看,现代文化逐渐影响着达斡尔族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很多人受到西方文化、生活方式、艺术形态的影响,逐渐改变本民族的特点,使得民族舞蹈失去传统本色。在这种影响下,达斡尔族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其他民族的文化,接受了许多新鲜外来事物,使得本民族的文化以及民间舞蹈逐渐失去原始味和原生性[4]。而且在一些现代民俗活动中,“哈库麦勒”舞蹈只是作为一种观赏、娱乐和体验活动来满足旅游者观赏和嬉戏的爱好,这种方式虽然能体现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的文化特征和民族风情,但过于商业化的组织运营却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失去了其所特有的,达斡尔族对大自然的膜拜、对生活的审美情感、对劳动动作的艺术加工等。这不仅导致了达斡尔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的不断流失,还进一步削弱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优势和多元文化格局。

4 “哈库麦勒”的传承发展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完善保护体制、打造核心竞争力是突破传承保护的困境,促进“哈库麦勒”舞蹈科学发展的根本对策。

4.1 完善民族舞蹈文化保护体制

为保障我国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政府进行了诸如专项扶持资金、明确传承人、建立文化基地等一系列的具体工作。但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受不同地域经济和发展条件的制约,这些工作还存在安排不合理、资金不到位、发展计划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在借鉴世界各国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6],提出从完善管理体制方面入手,通过建立相应的、具体明确的管理条例和法律文件,以法律的效力来促进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的思路。

首先,建立传承人发展的体制性文件和法律、法规。众所周知,达斡尔族没有自身的文字,对于舞蹈的传授只能运用语言和肢体来完成。但当前能够运用达斡尔族传统语言的年轻人较少,这使得“哈库麦勒”舞蹈后备传承人的选拔乏善可陈。这表明,如果没有明确的硬性规定,年轻一代的达斡尔族人大都不愿进行此项活动。因此,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更应该将此问题重视起来,快速完善体制、出台政策和法律,尽可能的推动达斡尔族优秀的舞者或年轻人对“哈库麦勒”舞蹈进行传承。其次,对用于发展“哈库麦勒”舞蹈的专项资金和相关计划以法律、法规的条例形式予以明确,以减少扶持资源的无谓消耗,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发展计划的有效执行。第三,打破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言传身教”的传承模式,以现代化的继续教育的方式对后备传承人及青年传承人进行再培训。同时,以规范化的培养体系,为致力于学习和推广“哈库麦勒”舞蹈的后备及其青年传承人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2 打造达斡尔族民间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竞争力

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对以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为代表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为应对这种西方文化的扩展和入侵,保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坚持“哈库麦勒”舞蹈达斡尔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打造其核心竞争力。而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一方面取决于达斡尔族在北方地域近千年发展中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它是达斡尔传统民族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区别的核心之所在。如,达斡尔族的舞蹈肢体语言丰富、动作优美;达斡尔族的歌曲节奏自由舒展、旋律高亢明亮;达斡尔族的宗教信仰突出自然、崇拜先民等[7];而另一方面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对达斡尔族传统文化的物质与精神文明需求,因为广大人民对达斡尔族的传统民间文化的需求既是传承的基础也是促其发展的动力,是当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弘扬之根本。这就要求对达斡尔族的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民族的历史渊源,对其民族的舞蹈进行现实调查和走访,从不同地区、不同方面了解其民族舞蹈的产生历史、原因以及现实情况,进而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收集,梳理清楚其文化历史脉络,最终形成系统化、系列化的,满足不同社会阶层需求的达斡尔民族文化艺术形态。

4.3 融合现代科技,打造文化平台,凸显其当代价值

民族舞蹈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地方的风俗活动有很大的关系[7]。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的热情、柔美,体现了这个热爱生活的古老民族的深邃与魅力。为了在传承中发扬它独有的艺术魅力,需要将其风俗活动进行展示,给其一个重要的展示平台。达斡尔民族文化深厚,有本族特有的重大节日和风俗习惯,这都集中展现着达斡尔族特有的风格。因此,对于达斡尔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借助其民族特有的节日风俗,以其为宣传平台,对达斡尔族文化以及舞蹈进行大力宣传。同时,还要以当代社会的科技为先导,在保持“哈库麦勒”舞蹈纯净民族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的科技对其进行系统化、系列化和文化化的创新[8]。以数字信息多元化整合后的客观表现形式和虚拟文化形态,促使创新后的达斡尔族“哈库麦勒”舞蹈所呈现和传播的内容,在特征和表现形式上更符合现代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时代潮流。并以提升“哈库麦勒”舞蹈的艺术美感、促进达斡尔族民间传统文化形态的价值凝练,使“哈库麦勒”舞蹈的传播、消费及再利用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此外,还要努力推进达斡尔民族舞蹈的培训、教学以及大型展示表演活动,达到弘扬达斡尔民族文化的目的[9]。

5 结束语

达斡尔族民间传统舞蹈“哈库麦勒”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通过完善传承保护体制、打造核心竞争力、融合现代科技,打造文化平台,凸显其当代价值,

这不仅对达斡尔族民间传统舞蹈“哈库麦勒”的科学发展、永续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有效传承具有示范意义。

[1]王娇.试论达斡尔族原始歌舞遗存—哈库麦勒[J].艺术研究,2004(6):32-36.

[2]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 李美虹.达斡尔族传统民间歌舞——“哈库麦勒”初探[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8,26(3):77-79.

[4] 李丙贵.浅谈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5):62.

[5] 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5(1):25-34,171.

[6] 李丙贵.浅谈达斡尔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和传承[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8(5):62.

[7] 吴刚.达斡尔族舞蹈“鲁日格勒”与“哈库麦勒”探究[J].民族艺术,2013(6):116-120.

[8] 田丽萍.论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发展及其动因[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34(4):141-145.

[9] 高俊,黄滨,周江勇.数字融合视角下的体育文化创新[J].体育学刊,2013,20(2):15-18.

(责任编辑:郭万红)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Daur Folk Dance “Ha Ku Mailer”

TANG Hong

(Department of Music and Dance, Bengbu University,Bengbu 233000,China)

“Ha Ku Mailer” dance is the Daur people self-entertainment and exchange of feelings in a unique way, carrying their collective memory, historical memory and ethnic memory. However, by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mmodity economy,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so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Kazakhstan library mailer” dance is in distress. Therefore, perfecting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and building i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not only the basic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effective exploration of oth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

The Daur nationality; Folk dance; “Ha Ku maile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2014-10-1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294)。

汤虹(1970-),女,浙江省诸暨县人,学士,讲师,主要从事区域舞蹈文化研究。

G712

A

1673-8772(2015)02-0125-04

猜你喜欢
达斡尔达斡尔族民间舞蹈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达斡尔语研究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刺绣艺术的社会学意蕴研究
达斡尔族民歌音乐与钢琴的交融 钢琴曲《达斡尔情—农夫打兔》音乐形象塑造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鄂铁柱:达斡尔族老人12年“淘”出一座民俗博物馆
辽金时期的达斡尔族先人——“达鲁古”
抗联三支队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深厚情谊
清初达斡尔族编入八旗起始时间初探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