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瓶颈及突破

2015-12-16 06:48赵伟峰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课程

刘 菊,赵伟峰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瓶颈及突破

刘 菊,赵伟峰

(安徽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如创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创业能力薄弱、创业教育方法落后、直接面对市场具有创新性项目少等瓶颈因素,所以,建议地方本科院校突破目前主要的瓶颈因素,培养更加优秀的创业型营销人才来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

创业教育;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近些年的创业教育实践,全国各类高校可以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管是从政府的层面,还是从学校的层面,都能较普遍认识到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他们不仅从思想上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而且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很大支持。营销人才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急需人才,尤其是创业型营销人才,缺口较大,因而对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他们培养出来的创业型营销人才能否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创业型营销人才一般是指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素质以及熟悉企业运营规律并能够从事具体商务活动的人才。创业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捕捉市场动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但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在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瓶颈,发展遇阻,严重影响到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研究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的培养问题意义凸显。

1 当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瓶颈

1.1 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因素[1],大多数地方高校多以讲授理论为主,实践教学课程很少。即便是理论课,课程开设单一且以选修课为主,而且还是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才开设。如《创业教育》、《创造力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市场营销学》等作为公选课或选修课放在大四上学期并且多是以创业入门知识为主,没有统一的创业课程体系,这就给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普及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只涉及到第一课堂,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明显欠缺。就拿营销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市场营销学》这门创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门的课来说,一般也都是以选修课性质出现,上课时间为18 学时纯理论课,没有实训。因为是选修课就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认为,既然是选修课,只要能修满学分就万事大吉,至于能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般都不会太关注。因此这就造成了只学“理论”而欠缺“实践”的局面出现,不利于学生的创业活动的展开。另外,即便有些课程设置了实践或实训内容,也仅流于形式。教材的选用基本上还是过去传统的营销学体系教材,与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因素导致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很差。

1.2 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偏弱

创业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从培养的目标要求来看,创业型营销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一定的创新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较高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2]。这就必然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不仅要求具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同时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最好能拥有一定的创业阅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的营销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系统的营销理论知识较丰富,但缺乏营销实践的知识和技能,即便是通过某种方式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具有从事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经历也很少。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只能纸上谈兵,尤其对于创业型营销人才的培养依赖书本知识显然是不现实,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1.3 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大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方法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填鸭式、以死记硬背的教育,以显示理论知识掌握多寡为标准的应试教育。目前,由于大量创业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大多的创业教育老师本身没有创业的经历或者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勉强走上讲台,教学方法过于传统,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内容把握不准,更新不够,导致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严重脱节。虽有些教师也有改革的意识,课堂上大力引用案例教学,但一方面由于所采用案例内容陈旧,或引用案例缺乏典型性,导致选择不当;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法本身的驾驭能力,不能举一反三,以点带面,效果并不理想,只能起到活跃课题气氛的作用。

1.4 创业项目不能很好地贴近市场

经过对安徽科技学院、宿州学院等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的调查发现,五十个创业项目中,直接面对大众消费的不到一成,其它的主要都是服务于学生市场的项目,并且多开在校园内以零售店、快餐店、水果店和二手书书店为主。这些项目几乎很少有创新性,项目的复制和模仿比较容易。由于学生市场在整个消费市场中具有独特性,和拥有一定的门槛。当然选择学生市场无可厚非,但直接面对非学生市场的项目之少,不得不让人反思。因为项目是需要进入市场去检验的。

从这些大学生创业案例中,不可否认,大学生由于资金和能力的有限,难以从事科技含量高,以及需要大量资金支撑的创新性项目。但我们可以明白的一点是,大学生创业者之所以与其它社会创业者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具有高素质和强大的知识力量为后盾。如果大学生创业仍然选择和停留在任何人都可以从事的创业项目上,就没有任何创新而言,也失去了创业教育本身的含义。

2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瓶颈的突破建议

2.1 进一步完善创业型营销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创业型营销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教育体系。该体系的设置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潜能的开发;要把专业教育和创业创新教育有效融合,相互渗透;要积极开发专业创业教育特色课程教材;要充分发挥学校、专家、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真正形成互相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多元化的创业教育系统[3]。为此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

第一,学校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探索一种有效教育模式,促进创业教育的适时、快速发展。创业教育模式的选择,一定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区位和面临的环境优势,构建灵活、有效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搭建创业教育平台,让学生进入创业孵化器,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在开拓创业视野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有关课程的理解。

第二,可以让学生参与课程的设计,由学生来进行选择喜欢并希望学到的知识。例如著名企业家的创业故事解读,著名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这些企业家身上所具备的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学习,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创业课程,而且会得到大量学生的认可。

第三,积极探索、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方式。本着学科交叉、文理兼容和素质拓展的原则,妥善处理好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关系。特别要重点考虑创业课程名称、学时分配、授课方式和考核要求。有关创业课程的设置也要考虑到学科之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科,课程设置的种类也应有所区别,比如工科可以开设《发明学》和《创造学》,文科可以开设《创新文化》等。

第四,聘请有经验的企业家或者教授来开发适合地方高校学生的教材,本地化和结合身边的实际的教材,更有利于学生的吸收和理解[4]。此外,在教材的编写中增加市场与上级、研发与生产、财务与盈利、融资与战略等方面的内容,而不仅仅提供一些创业的原理和基础方法,在整个创业过程和公司的日常运作中的知识,也要编写进教材中。

2.2 聘请企业实践导师,增加对现有师资的支持力度

师资队伍是教学效果的保障。为确保创业型营销人才的有效培养,学校应通过外引内培等多种途径,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企业界精英的引进,能有效弥补校内专业教师在实践上的不足,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第一,学校一方面提高对应聘从事创业教育工作的老师的要求,更多的注重从事创业教育的老师是否具有创业的经验和相应的理论水平。同时,另一方面学校可与创业成功者创办的企业或者社会上知名的企业合作,将指导营销创业的老师委派进企业去挂职锻炼,担任企业营销经理助理。协调企业实际工作,增强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而且有助于提高指导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5]。

第二,可以允许在校老师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从事社会上工作或者活动。例如为企业做咨询、指导,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收入,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教师的人际交往面,反过来又可帮助本校学生创业者获得人脉。

第三,针对指导老师偏重于理论的缺陷,对于指导老师自身来说,不仅仅要将自己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需要到社会去检验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经得起考验[6]。指导老师可以和创业者一起共同学习,不仅仅将自己当成一个指导者,更应该将自己当成一个参与者和实践者,和创业者共同为了创业的目标努力,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

第四,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或直接鼓励有潜力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选聘一些成功的创业家、公司顾问等专业精英来学校担任创业基地的导师"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训活动提供帮助,让学生吸收到一些既有创业精神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和研究工作[7]。实现“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引进合作院校的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

2.3 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积极独立思考

在教学方法上,改革现有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业的思想独立性,例如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和答辩等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业课程的教学中去,例如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创业中遇到问题以及他的解决方案,而教师予以指导。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逐步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的专业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启迪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意识,学会从创业者的角度去思考。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营销创业报告会、讲座、创业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创业氛围。

另外,也要强化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更应加大改革的力度。可以以小设计、小发明、创业项目、创业课题设计或竞赛等多种形式取代传统考试方式。要彻底改变传统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同时通过学分制的建立,也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实际,妥善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

2.4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直接面向广大市场的竞争项目

创业是一种项目的市场运营和表现,更需要同企业合作,反之,企业也更需要这样新鲜的血液的注入。在创业实践教育过程中,应该更多的培养和支持那些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走出学校,走出学生市场,直接面对社会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这样的项目,才能够在真正脱离学校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成长壮大。同时还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可在企业内建立创业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将符合企业自身发展和有利于企业成长的项目输送到企业中去,同时让创业的大学生走进企业,与企业相结合起来。另外一方面,密切同企业合作,将优秀的创业项目与企业共同实行和开发,由企业与创业者共同出资,这样就解决了创业者的资金问题。另外,可由企业专业的市场、管理、财务等人员协助和支持创业者的创业活动。而对于企业来说,一旦创业公司成功,其在创业公司中所占有的股份也将是一笔可观才财富。

[1]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12-14.

[2]丰安.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理性审视[J].河南社会科学,2011(3):212-214.

[3]陈婷婷,李春妮.培养创业型营销人才的教改探索—以广西外国语学院营销专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2(11):239.

[4]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9):120-122.

[5]胡春阳,刘晓燕,金怀玉.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6):149-150.

[6] 程斌, 程业炳.大学毕业生创业瓶颈问题成因及对策探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111-113.

[7] 韦文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建设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4(5):43-46.

[8] 陈婷婷,李春妮.培养创业型营销人才的教改探索——以广西外国语学院营销专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2(11):198.

( 责任编辑:郭万红)

Training Quality of Local College’s Entrepreneurial and Marketing Talent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LIU Ju,ZHAO Wei-feng

(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Currently, the local colleges in entrepreneurial marketing personnel training are still unreasonable in areas, such as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teachers guidame students to entrepreneurial capacity is weak,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ethods are old-fashioned.Therefore, the proposed local colleges break through the current major bottlenecks in cultivating more excellent entrepreneurial marketing professionals to better serve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marketing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2014-10-13

安徽科技学院教研项目(X2012068);安徽科技学院振兴重大项目(X2014024)。

刘菊(1975-),女,安徽省凤阳县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研究。

G646

A

1673-8772(2015)02-0070-04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课程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