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阿昌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特点研究*

2015-12-16 09:14曲义
关键词:服饰装饰

曲义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国境内阿昌族传统服饰造型艺术特点研究*

曲义

(宿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阿昌族是跨国民族,我国境内的阿昌族人民世代聚居于云南省境内。针对阿昌族服饰,按照服饰构成,将阿昌族服饰划分为头饰、服装、银饰和其它配饰,着重分析了包头、男士短衫、女士短衫、女裙、女裤、耳饰、颈饰、腕饰、绑腿、腿套、筒帕、腰饰和佩刀共13类服饰品的造型艺术特点,其中贯穿了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服饰造型差异研究,旨在丰富阿昌族服饰艺术的研究成果,为阿昌族传统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添砖加瓦。

阿昌族服饰;传统服饰;服装造型

阿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农耕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得数据显示,阿昌族人口总计39 555人。作为跨国民族,我国境内的阿昌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内,少数散居于贵州省贵阳市一带,境外的阿昌族分布在缅甸掸邦一带[1]。阿昌族虽然是小型民族,但其传统服饰构成体系中的服饰品元素丰富多样,造型各异,具有极高的服饰艺术研究价值。

1 头饰造型

阿昌族的头饰形态丰富,因地区差异、性别差异和婚否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造型特点。总的来说,头饰所用布料的色彩有蓝、黑、红和花包头四种,以黑色居多,蓝色次之,花布包头则较为鲜见。包头的造型可分为盖头式、兔耳节式、碟子包头、狗牙包头、小包头、软包头、方形大包头和插花包头八种。插花包头的面料为蓝色窄幅布条,幅宽仅有6.5 cm,将其层层在头部缠绕成型后,将丝线状的流苏垂于脑后,长度一般至肩线位置(图1)。包头的正面用花朵作为装饰,花朵周围以穿有珠片的各色开司米进行辅助装饰,大户人家女子所戴插花包头的花朵周边还镶嵌有玉石、红珊瑚和玛瑙等天然宝石,十分炫目。包头上端两侧打结是兔耳结式包头的典型形象,多以青色布缝制而成,是阿昌族部分地区年轻少女的专属头饰品。梁河地区的阿昌族少女喜戴上宽下窄的黑色圆柱形包头,最大直径可达30 cm,以细竹条为骨架,外缚黑色土布,形如碟状,故又名碟子包头。婚后女子改戴上下宽窄均匀的圆筒状高包头,最高可达70 cm。陇川一带的阿昌族小女孩因头部围度小,故戴窄幅的黑色小包头,至十五岁左右开始步入青年阶段后,依据不同的场合,所戴包头的色彩有所区别。参加“赶摆”等阿昌族传统节庆和仪式时戴黑色包头,而日常生活过程中则戴红色的包头,婚后,日常戴软包头,节庆时改包方形的大包头,各部位的宽度和厚度均为14 cm,造型夸张,并作插花装饰,极富视觉冲击力。在阿昌族各聚居地中,唯有户撒坝地区的女童和少女不戴包头,各地婚后的女子均有包包头的服饰传统习俗。

图1 插花包头

梁河地区男子头饰的造型亦为圆筒状,但其高度较女士的低,包头之上还缝缀有狗牙交错状的琉璃珠和蚂蚱花等饰品,以此来活跃黑色包头本身沉闷的色彩效果和形态。陇川地区未婚男子的包头造型与梁河地区基本无异,但色彩则由黑色拓展为黑、白两种。按照婚否,未婚男青年戴白帕,已婚男子则包黑帕。

2 服装造型

2.1 男装造型

阿昌族传统男子上装以短衫居多,因支系与地区不同,衫的造型在符合阿昌族男衫共同点的基础上,又存在着差异。阿昌族男衫的共同点主要体现在色彩、领形、袖形、袖结构和服装外轮廓五个方面。首先,男衫均以黑色土布或棉布为主要面料;其次,与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和汉族传统服装的领形一样,包括男衫在内的阿昌族上装的领形均为竖直式的立领;再次,除无袖的坎肩式短衫外,阿昌族男衫的袖形均为袖身上下尺寸差异不大的直筒袖;第四,阿昌族各地区传统男衫的袖结构均为连裁袖,全部或大部分袖片与衣片连裁,且均为两片袖;最后,从服装的外轮廓线上来说,阿昌族各支系男衫均属于“H”型的服装,且衣身上通体不做结构线的处理。

不同地区和不同支系阿昌族男衫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门襟、衣长、纽扣和侧缝四个方面。首先,大部分男衫的门襟在不对称式大襟的基础上,又有如梁河地区的对称式门襟的男衫;其次,有的地区男衫衣长较短,而有的地区则较长;再次,陇川地区男衫上的纽扣共有九粒,材质为银质,纽扣的排列特点是左右分别四粒,中间一粒。户撒地区的男衫则用布质的盘扣,老年男性黑衫的盘扣数量为九粒,青壮年男性的在十一粒至十三粒之间;最后,梁河地区的男衫多在腰节线以下至下摆部位左右两侧进行对称式开衩,衩口上端以用五彩的丝、棉线缠绕成的圆点状小结进行装饰,而这种开衩和装饰手法在其它地区的阿昌族男衫上则不多见。

2.2 女装造型

阿昌族少女以服右衽大襟短衫为尚,已婚女子服对称式门襟的竖直式立领短衫,衣长至臀围线,门襟右侧有四粒圆形银币造型的衣扣,既有闭合功能,又可以增加服装的装饰效果。户撒地区已婚女子短衫的纽扣则为布制,四粒布扣上还分别坠饰四根锁链状的细银链,共计十六根纽链。袖口外翻后呈白色,与袖身和整个衣身的色彩对比强烈(图2)。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为阿昌族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女上装造型,而因支系和地区差异,又存在着个例。如梁河县境内的未婚女子则是以缝缀银扣的对称式门襟的短衫为时尚,婚后还需在对襟短衫之外穿挂领衣,挂领衣是一种黑色的无袖短衣,立领的领座较小,门襟部位缝缀银质的双排扣和银泡各六对。

图2 上装造型

阿昌族女子普遍以裙装作为传统下装,其中以德宏州陇川县的腊撒坝和户撒坝地区传统裙装的造型最具特色。裙子的造型以“H”型为主,裙长在膝盖之下,一般位于小腿腿肚的位置。按照阿昌族的服饰习俗定制与习俗,女裙是阿昌族已婚妇女的日常下装,未婚女子平时不得着裙装,只有在参加“赶摆”等传统节日和盛大仪式时方可穿着,因而裙装也成为判断女子婚否的重要标志[2]。

传统女裤是阿昌族未婚少女的专属下裳,材质以黑色麻布为主,裤长较短,裤口肥大,受与阿昌族毗邻的花腰傣服饰的影响,女裤的腰头部位还常以绣花半襟围腰、织花带和飘带等配饰品进行装饰。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云南省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形态在服饰上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3 银饰造型

3.1 耳饰造型

无论性别,阿昌族自古便有佩戴耳饰的服饰习俗,多为银饰,尤以女子所戴的耳环最具特色。戴小耳环的支系,女子双耳的环数最多分别可达12个,呈三角形的组合排列。戴大耳环的支系,其两耳的环数均为一个,银环的底部多镶坠有银薄片和玉石薄片。男士耳环并不是双耳均佩戴,而是仅戴在左耳上,数量仅为1个,其直径较大,且通体无装饰,一般只是年轻的男子才佩戴。

3.2 颈饰造型

颈饰多见于陇川县一带的阿昌族聚居区,其中以银项圈的造型最具特色。女士项圈有单环式的扁圆形圈和多环组合式的纽丝圈两种。男士项圈多为男童和青少年佩戴,造型为正圆形,圈数一般为三层,纽丝亦为圆形。

3.3 腕饰造型

阿昌族腕饰分为手镯和手箍两类,多为银质。女镯为圆形大镯子,厚度在6.5 cm左右,其上阳刻花形纹样。男士镯仅有未婚的青年男子和男童佩戴,造型为扁圆状。手箍仅为女子佩戴,箍宽1.5 cm左右,低端坠饰银纽丝。

4 其它配饰造型

4.1 绑腿造型

绑腿在我国西南诸多少数民族的服饰品中均比较常见,阿昌族也不例外。但从性别的角度来说,阿昌族绑腿与其他大部分民族不同的是,仅有男子才穿戴该类服饰部件[3]。阿昌族绑腿主要流行于梁河县境内,其造型两头呈尖角状,上绣花朵纹样各一个,花朵周边刺绣狗牙花边纹样进行边缘装饰,尖角两端各缝纳一条细绳于最尖端。绑腿的主体部分为细窄的长方形,上绣由五彩丝线组成的蚂蚱花图案纹样。

4.2 腿套造型

梁河县境内的阿昌族女子习惯在腿部添加腿套装饰。腿套的起始位置在膝盖以下至脚踝以上,为圆筒形。腿套通体以棉纱线经纬向平纹织成,局部以彩色丝线织成的面料拼接而成。此外,还应用刺绣进行细致的纹样装饰,以增添美感。

4.3 筒帕造型

各地区、各支系的阿昌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肩部常挎筒帕,尤以梁河和陇川地区的筒帕造型最具特色。筒帕即挎包,佩戴方式有单肩竖挎与单肩斜挎两种,其造型由单条布背带、帕身和流苏三个部分构成。阿昌族筒帕的造型与相邻的景颇族极为相似,这是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又一实例。两个民族筒帕在造型上的区别仅体现在是否在包身上进行银泡装饰之上,景颇族筒帕缝缀大量的银泡,而阿昌族则应用刺绣来替代银泡进行帕体的装饰。

4.4 腰饰造型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节庆盛典仪式时,阿昌族男女老少多腰间配带,尤以户撒坝和腊撒坝地区最盛。男子腰间系10 cm左右的窄幅土布色织带,色彩有经纬纱红黑相间和绿黑相间两种。女士在布腰带的基础上缝缀6~8根银链作为装饰,走路时银腰链不时摆动,且沙沙作响,极大地活跃了阿昌族女子服装的形态和视觉效果。

4.5 佩刀造型

阿昌族男子自古便有佩刀的习俗,刀均置于腰部,因而又称腰刀,阿昌语谓之“户撒刀”[4]。刀身的造型与京剧官刀相似,刀壳与刀身略带弧度,刀壳上还需进行横向的线形装饰,刀柄设钮,其中以圆钮和斜弯钮居多(图3)。户撒刀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承载了阿昌族悠久的农耕文化。

图3 户撒刀

5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从人口基数上来说,阿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小型民族,但从服饰构成上来分析,其艺术特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人口过百万的大型民族。但目前学术界对于阿昌族服饰的研究成果极为少见,知网上的相关学术论文仅有区区4篇。相信随着国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认同度和关注度的不断提高,阿昌族服饰艺术将受到世人的关注!

注释及参考文献:

[1]段家开.跨境民族阿昌族历史初探[J].保山师专学报,2003(4):55.

[2]杨明榜,张聪兰.论大小阿昌妇女服饰[J].保山师专学报,2003(4):51.

[3]刘扬武.阿昌族的服饰[J].中国民族,1980(9):21.

[4]刘伟.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阿昌族户撒刀[J].昆明学院学报,2010(2):89.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Territory Achang Traditional Garments

QU Yi
(College of Arts and Design,Suzhou University,Anhui,Suzhou 234000)

Achang is a transnational ethnic,Achang people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n my country inhabited in Yunnan Province.For Achang apparel,the Achang clothing in accordance with clothing constituted is divided into headgear,clothing,jewelry and other accessories.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stic arts baotou,men shirt,ladies blouses,skirts,pants,earrings,necklaces,wrist jewelry,leggings,leg sets,tube Pa saber waist and a total of 13 apparel goods,which runs through the different genders and ages garments difference.It design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of Achang clothing art,,for the protection and study of traditional costumes of Acha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oing its little bit to help.

Achang clothing;modeling;headdress;apparel;jewelry;other accessories

J523.5

A

1673-1891(2015)04-0085-03

2015-08-31

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2015SZXTQNKF01)。

曲义(1985-),男,山东烟台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服饰艺术与服装服饰设计。

猜你喜欢
服饰装饰
◆ 装饰线条
装饰线条
动物“闯”入服饰界
鲤鱼旗装饰坠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雪人的服饰
装饰圣诞树
冬季服饰
服饰之美——高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