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与课程设计

2015-12-16 03:42刘建伟黄学梅
长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卓越技能专业

刘建伟,黄学梅

(1长治学院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2长治学院 化学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与课程设计

刘建伟1,黄学梅2

(1长治学院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山西 长治 046011;2长治学院 化学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教师质量的提升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卓越教师的培养就成为时代的要求。老牌大学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不尽相同,文章剖析了卓越教师的内涵,给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与课程设计,为卓越教师培养提供一定的思路。

新建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1 问题提出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教师培养质量成为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最迫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2007年5月教育部、财政部、中央编办、人事部联合出台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以及2011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都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质量尤其是师范生教育质量的高度重视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大决心。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该计划的提出对各类人才培养、课程改革起到引领作用。2014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至此,卓越教师的培养度提上议事日程。

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些师范院校对高师学生的培养已经做了很多改革,对高师学生的培养模式也进行很多创新。北师大成功进行的教师教育“4+2”模式,接着很多学校进行了4+X改革,山西师范大学大学进行的“U+G+S”模式等,这些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这些模式只适合于老牌大学与具有硕士学位的大学,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不能照搬这样的模式。基于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有必要对现行的教育模式重新定位,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2 卓越教师的内涵

卓越意味着超出寻常,能够更好的超越自我。卓越教师正是追寻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优秀,追求好的教育的教师,成为教师、学生心目中的优秀教师。而真正成为卓越教师,在从德、智、能等方面有相应的要求。笔者认为卓越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即作为教师首先是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2014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中指出,立德树人是发展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2]即育人首先是立德,这也说明其实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道德。因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品德,这直接和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说,作为教师,作为卓越教师,首要条件是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其次,卓越教师应该具备坚定的教育信念,具备坚定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而只是教学的技术而已”。作为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个人的精神境界,教师只有具备个人信奉的、坚定的教育信念,才能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只有具备坚定的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才能在培养学生方面下更大的功夫,思考与解决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卓越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深厚的文化和知识底蕴。作为卓越教师,具备的知识应包括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等。教师要授业,要从知识本身到怎么传授都有要求。当然自己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但是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也很重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决定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和给学生讲授深度等,作为教师,仅仅具备理论性知识是不行的,还要具备实践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第四,卓越教师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和过硬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是教师运用教学理论知识,通过长期的实践、练习,形成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3]教学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授课技能、媒体使用技能、评价技能等,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普通教师与卓越教师的区别所在。它是教师专业化的表征,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第五,卓越教师还应该具有创新能力。作为一名优秀教师,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同时还要善于吸取各种前沿优秀教学成果,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之渗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风格,能够创造性的使用一些教学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要使学生成为一名卓越教师,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在校学生的课程设计、实践设计等到学生课时分配、评价标准等要制定系统培养方案和模式。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成为卓越教师。

3.1 卓越教师的培养模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没有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师范专业学生修业年限是四年,学校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这四年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成长为一名卓越教师。学校就要考虑卓越教师的内涵,即德、知、能等方面要渗透在具体的课程教学和实践练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教师。按照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现状和培养要求,培养模式设计采取“3+0.5+0.5”是合理、有效的。在校学习3年的基础理论课程,半年在中小学进行实践教学训练,半年回校总结、强化、提高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能够有效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依据教育部对师范专业课时、课程等建议,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和专业不同,师范专业则应按照“精专业,重实践,高素质,应用化”培养卓越教师。精专业是在规定课时的情况下,开足专业主干课,让优秀教师对其进行精讲,学生精学,把专业学好,学精。重实践是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师范生技能的训练从时间上到质量上都要保障,除了定期的见习和实习,还要对学生不定期的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培训,使得学生在师范生技能和必备能力得到提升。高素质则是学生不仅仅通过通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等提高素质,还要通过拓展选修课程、素质拓展课程等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用化则要使学生能够在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把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专业知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知识,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应用自如并效果显著。

3.2 课程结构设计

卓越教师培养方案实施的载体是课程,需要通过课程实现,卓越教师培养课程结构主要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类等课程组成,这些课程从课时到学分都有要求。课程的设置既保证了学生所学专业的知识,也保证了卓越教师的培养质量。具体课程结构设计如表1。

(1)通识教育类课程

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开设首先是打破了单纯专业视域和单纯的知识视域。为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开设课程时就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不再仅仅受专业的限制。从人文素养到科学素养,从语言表述到信息技术,作为师范院校都要尽可能考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使得文理学生能够在知识和素养方面渗透,卓越教师培养方案中有关课程的设置,起码应该包括“两课”、基本的数学、语文、信息技术等知识,体育与健康、军事理论与训练等,创业指导课、心理健康课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卓越教师的基本素质。

(2)专业课

专业课是各专业学生学习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卓越教师的核心课程。专业课从各专业自身特点出发,在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实践课等方面设置对应的课程,为本专业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支撑。专业基础课一般是本专业学习专业主干课之前先修课程,有着较为宽厚的专业基础。专业主干课则体现了本专业的特色课程,专业性比较强,充分把本专业的特色在课程中表现出来。专业实践课则是为了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而设置的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教育类课程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师范专业开设的关于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教学实践、技能训练、教育心理等理论和实践训练课程,是培养卓越教师必备的课程。其中主要包括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学科教育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等。当然,由于课时等方面的限制,相关课程都要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培养模块的设置充分体现了对卓越教师培养的重视。

(4)任选课

任选课是为了拓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设置的。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了解本专业的知识和教师教育类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任选课的开设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允许其选择自己喜欢和爱好的知识。通过任选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成为卓越教师。

3.3 教育见习、实习模式设计

教育见习、实习是师范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进行实践教学的训练,除了课堂实践教学技能训练,另一重要的训练则是教育见习、实习。学生见习、实习需要统筹设计安排,要从时间和时段上进行整体考虑,使得见习、实习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按照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见习和实习课时至少共18周。[4]依据卓越教师培养模式设计,采取3+0.5+0.5模式进行,即其中一学期到中小学实习。具体见习则从大一开始就可以实施。大一首先以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中小学现状、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等相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形成对师范专业的认识。在大二、大三每学期带领学生到中小学观摩教学活动、协助教师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开展班级活动等,当然,期间要进行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微格教室的实训,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等开展训练。这样,通过在中小学和在校期间的见习,能够使学生认识、体会教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等,为实习奠定基础。第七学期则到中小学教育实习,学生实习要改变回原籍实习或分散实习,让更多的学生集中实习,这样无论从管理上还是指导上效果会更好。教育实习要由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和实习基地学校指派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从教学设计、课程讲授、班主任管理、班级活动组织等进行全程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有针对性的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能力,反思自己与卓越教师的差距,通过实习逐步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为工作后登讲台奠定好基础。同时在实习期间也要为毕业论文设计调研和相关实验做一些准备,通过实习,学生能够在教学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96-101.

[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 htmlfiles/moe/ 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3]毕景刚,韩颖“.卓越教师”计划的背景、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探索.2013,270(12):108-110.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http://www. 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iles/ moe/s6342/201110/xxgk_125722.html

[1]柳海民,谢桂新.质量工程框架下的卓越教师培养与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11):

Liu Jian-wei,Huang Xue-mei
(1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Physics,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2 Department of Chemistry,Changzhi University,Changzhi Shanxi 046011)

(责任编辑 郝瑞宇)

G648.4

A

1673-2015(2015)05-0071-04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3265);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H-11104);长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201410)。

2015—08—16

刘建伟(1975—)男,山西忻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研究;

黄学梅(1978—)女,山西临汾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科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卓越技能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作为 走向卓越
秣马厉兵强技能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