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5-12-18 02:00贺万香李健雄梁迎盈
护理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坏死性胎龄结肠炎

贺万香,李健雄,梁迎盈,刘 颖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036)

※儿科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贺万香,李健雄,梁迎盈,刘 颖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新生儿科,广东 深圳 51803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56例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为观察组,按1:3比例匹配本科室同期住院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6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对影响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喂养(OR=0.097,P=0.007)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胎龄<37 周(OR=2.201,P=0.001)、Apgar评分<7 分(OR=2.279,P=0.002)、出生体质量<2 500 g(OR=3.517,P=0.013)和败血症(OR=2.098,P=0.018)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Apgar评分<7分、合并败血症的新生儿应予以密切关注,提倡母乳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完善,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获得性疾病,在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较为常见,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随着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与早产、窒息、感染及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2],但其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护理措施较多报道,如通过优质护理可促进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康复[3];提出合理喂养是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关键[4],但对疾病前瞻性的预防干预措施至今较为少见。笔者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护理对策,以供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月—2014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56例为观察组,均符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断标准[5],具备如下4项特征中2项及以上,并经X线检查确诊:(1)腹胀;(2)便血;(3)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4)肠壁积气。按1:3比例匹配本院同期住院168例新生儿为对照组,匹配条件:(1)同期住院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胎龄相差小于7 d;(3)具有完整围产资料;(4)住院天数>5 d。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参考相关文献[6—8]与咨询专家意见,纳入下列因素以分析其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影响:(1)产妇一般资料,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脐带脱垂;(2)新生儿一般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合并肺炎、合并硬肿症、合并败血症、喂养方式。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8个变量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包括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合并肺炎、合并败血症,见表1。

表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例,%)

续表1

2.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赋值,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体赋值方法见表2。

表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因素分析赋值情况

对上述因素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Apgar评分<7分及合并败血症,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见表3。

表3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与以往多项研究结果一致[2-5]。胎龄偏小、体质量过低的新生儿胃肠功能不健全,黏膜屏障功能未完善,肠道蠕动不佳,消化食物的功能较弱,胃肠血液循环不规则,免疫系统功能不全,保护性屏障薄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移位,激发炎症反应,肠道感染,导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因此,有效地降低早产发生率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9]。新生儿Apgar评分<7增加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风险,有文献报道窒息引起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归因于再灌流损伤机理[6],新生儿缺氧、窒息时机体产生对脑、心器官的保护性反射,为保证其血供,体内血液将快速重新分布,胃肠道血供急剧下降,肠壁缺血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败血症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当败血症或其他严重感染时,微生物产生的毒素能直接损伤肠道黏膜,或通过激活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引起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和组织损伤,使微血管中血小板和白细胞的聚集,血流淤滞加重肠道黏膜损害[10],同时肠道内病菌的过度繁殖也可直接损伤肠道。

3.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保护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可降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风险,为保护因素。据研究报道,纯母乳喂养每8例婴儿能避免1例发生死亡或需手术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1]。新鲜的母乳富含SIgA、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免疫因子,可有效增强免疫防御能力,预防婴儿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母乳中和胃酸作用弱,易于新生儿消化,能减少致病菌滋生和炎症损伤。

3.3 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护理对策 加强孕妇围产期的护理,指导孕妇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加强高危妊娠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预防胎膜早破,避免早产的发生。与孕妇有效沟通,鼓励说出内心想法,协助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焦虑或紧张情绪导致早产。饮食指导,宣传膳食均衡,保证孕妇和胎儿的营养摄入,使其正常生长发育。降低胎儿发生窒息的风险,在产前和产时正确评估孕妇及胎儿情况,如孕妇有无感染、疼痛是否耐受,胎儿宫内有无窘迫、胎位是否正常等,准确判断分娩时机及方式,以减少胎儿宫内感染和窒息的危险,分娩后出现新生儿若发生窒息应进行积极有效的复苏抢救,尽量缩短缺氧的时间,减少窒息导致的不良影响。预防感染,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指导孕妇注意卫生,积极预防或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要求孕晚期节制性生活,以免胎儿受到阴道菌群上行感染。落实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对环境的消毒通风、器械奶具的清洁消毒、无菌技术操作等均需达到标准要求。做好新生儿基础护理,包括眼部、口腔、全身皮肤的清洁,尤其脐部是厌氧菌感染的好发部位[12],因此脐部护理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

提倡母乳喂养,向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提高其依从性。加强管理接收母乳的操作流程,向家属和护理人员做规范化讲解和培训,从挤奶、转运、接收、核对、储存等各环节均做到严格把关,以确保奶液的质量和降低感染风险。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在禁食或管饲奶期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即予吸吮无孔橡皮奶头5~10 min,非营养性吸吮能促进胃肠黏膜生长,加速胃排空,促进胃肠功能成熟[13]。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提倡早期微量喂养,以 10~20 mL/(kg·d)或 0.5~1.0 mL/(kg·h)的奶量进行喂养,微量喂养能增强机体肠道免疫与消化功能[14],提高喂养耐受。同时奶量增加不宜过快,在新生儿出生后 10 d 内,保持 20 mL/(kg·d)以下,可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完善,有利于预防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5]。护士对胎龄<37周、出生体质量<2 500 g、Apgar评分<7分等新生儿应予以密切关注,观察其有无腹胀、发热、呼吸型态的改变,警惕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一旦疑诊,应先禁食,待血便、腹胀减轻,大便潜血实验阴性后,逐渐恢复饮食,过早进食易使症状复发[15]。

[1]曾振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7):152.

[2]王瑞芹,郑冬凌,赵晓忠,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25-227.

[3]薛惠红,蹇 英,薛 艳.5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35.

[4]吴海涛,杨 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与实践,2013,11(32):38-39.

[5]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李 军,李 松,崔其亮.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4):24-26.

[7]王瑞芹,郑冬凌,赵晓忠,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25-227.

[8]陈 丹,黄西林,李小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0,4(5):563-567.

[9]陈 盛,吕 勤.53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11):1216-1217.

[10]范 跃,黄良富,李 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6例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69-70.

[11]陈小慧,余章斌,李亚琴,等.美国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管理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4):1134-1135.

[12]钟丽晖,徐 芮.舒适护理理念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4,36(2):303.

[13]李 娟,王 涛,范春燕,等.不同喂养方式早产儿血胃动素、胃泌素及胃蛋白酶原浓度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0):8-10.

[14]罗应琴.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8):4283-4284.

[15]Gregory K E,Deforge C E,Natale K M,et al.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in the Premature Infant:Neonatal Nursing Assessment,Disease Pathogenesis,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J].Adv Neonatal Care,2011,11(3):155-164.

R473.72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5.03.051

2014-09-09

贺万香(1976-),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方玉桂 谢文鸿]

猜你喜欢
坏死性胎龄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