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东化学高考重要考点之离子浓度问题

2015-12-18 08:56陈晓燕,衷明华
江西化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弱碱强碱弱酸

浅谈广东化学高考重要考点之离子浓度问题

陈晓燕衷明华

(韩山师范学院化学系,广东 潮州 521041)

摘要:纵观近五年广东省化学高考试题,可以看出离子浓度问题一直深受广东高考的青睐,离子浓度这类问题的出题方式比较单一,一般以选择题来考查,分值在4~6分。其难度适中,涉及到水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电离,以及三大守恒。只要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思想,拿下该题的分数基本不成问题。

关键词:离子浓度高考守恒

一、知识点梳理

离子浓度问题不外乎三个方面:电离、水解和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质子守恒)。对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题,在做题时首先搞清溶液状况,是单一溶液还是混合溶液,然后再根据情况分析。

1、单一溶质的溶液中离子浓度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中,由于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注意,电离都是微弱的)的,第一步的电离远远大于第二步,第二步远远大于第三步。由此可判断多元弱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例H3PO4溶液中:

c(H+)>c(H2PO4-)>c(HPO42-)>c(PO43-)

②多元弱酸的强碱正盐溶液中,要根据酸根离子的分步水解(注意,水解都是微弱的)来分析。第一步水解程度大于第二步水解程度,依次减弱.如Na2S溶液中:

c(Na+)>c(S2-)>c(OH-)>c(HS-)>c(H+)

③多元弱酸的酸式盐溶液中:由于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同时还存在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因此必须搞清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然后判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常见的NaHCO3NaHS,Na2HPO4溶液中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中c(OH-)>c(H+)溶液显碱性,例NaHCO3中:

c(Na+)>c(HCO3-)>c(OH-)>c(H+)>c(CO32-)

反例:NaHSO3,NaH2PO4溶液中弱酸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c(H+)>c(OH-)。例在NaHSO3中:

c(Na+)>c(HSO3-)>c(H+)>c(SO32-)>c(OH-)

规律:①第一步水解生成的粒子浓度在[OH-]和[H+]之间,第二步水解生成的粒子浓度最小。例:Na2S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

c(Na+)>c(S2-)>c(OH-)>c(HS-)>c(H+)

②不同溶液中同种离子浓度的比较:既要考虑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因素,又要考虑其它离子的影响,是抑制还是促进,然后再判断。

例: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a.(NH4)2CO3、b.(NH4)2SO4、c.(NH4)2Fe(SO4)2三种溶液中c(NH4+)的大小;NH4+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显酸性,CO32-离子水解显碱性,两离子水解相互促进,Fe2+水解显酸性与NH4+水解相互抑制,因此三溶液中c(NH4+):c>b>a。

2、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较

①强酸与弱碱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首先要考虑混合后溶液的状况及溶液的酸碱性。酸过量:溶液为强酸和强酸弱碱盐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H+)>c(OH-)呈酸性。

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为单一盐溶液,弱碱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

碱少量过量:溶液为弱碱和强酸弱碱盐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OH-)=c(H+)呈中性。

碱大量过量:溶液为大量弱碱和强酸弱碱盐的混合溶液,溶液中c(OH-)>c(H+)呈碱性.根据这几种情况可判断溶液中离子大小情况。

②强碱和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呈碱性包括两种情况;强碱和强碱弱酸盐的混合溶液及单一强碱弱酸盐溶液。

呈中性:强碱弱酸盐和少量弱酸的混合溶液。

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和大量弱酸的混合溶液。

3、理解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几种守恒关系

①电荷守恒:因为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所以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如0.1 mol/L Na2S溶液中:

c(Na+)+c(H+)=c(OH-)+c(HS-)+2c(S2-)

②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即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如 0.1 mol/L Na2S溶液中:

c(Na+)=2c(H2S)+2c(HS-)+2c(S2-)

③质子守恒:利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即可推出质子守恒。如0.1 mol/L Na2S溶液中:

2c(H2S)+c(HS-)+c(H+)=c(OH-)

二、例题分析

例1:(2012第23题6分)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A.c(H+)=c(Cl-)+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1.0×10-12mol·L-1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c(CH3COO-)

答案:AC。

解析: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A正确;B.氨水过量,混合后溶液应该显碱性,B错误;C:c(H+)水= c(OH-)水=KW/ c(H+)=1.0×10-12mol·L-1,C正确;D.反应后生成乙酸和氯化钠,水溶液为酸性,乙酸是弱酸,所以=c(CH3COO-)不可能等于c(Cl-),D错误。

例2:(2013第12题4分)50℃时,下列各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pH=4的醋酸中:c(H+)=4.0mol·L-1

B.饱和小苏打溶液中:c(Na+)= c(HCO3-)

C.饱和食盐水中:c(Na+)+ c(H+)= c(Cl-)+c(OH-)

D.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1.0×10-2mol·L-1

答案:C。

解析:5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大于1×10—14。pH=4的醋酸中,c(H+)=1×10—4mol/L,A错误;饱和小苏打溶液中,HCO3-会发生水解反应导致浓度减小,c(Na+)>c(HCO3-)B错误;饱和食盐水中,(Na+)+c(H+)=c(Cl-)+c(OH-),符合电荷守恒的关系,C正确;由于题干给的温度不是常温下,所以pH=12的纯碱溶液中c(OH-)无法计算,D错误。

例3:(2014第12题4分)常温下,0.2 mol·L-1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成及浓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 所得溶液中部分微粒组成及浓度

A.HA为强酸

B.该混合液pH=7

C.图中X表示HA,Y表示OH-,Z表示H+

D.该混合溶液中:c(A-)+c(Y)=c(Na+)

答案:D。

解析:A、A-浓度小于0.1mol/L,由此可知HA为弱酸,A错误;B、因为HA为弱酸,与等体积等浓度的NaOH混合后pH大于7,B错误;C、0.2mol/L的一元酸HA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得到NaA,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c(OH-)>c(HA)>c(H+),即X为OH-,Y表示HA,Z表示H+,C错误;D、Y表示HA,c(A-)+c(HA)=c(Na+),物料守恒,D正确。

三、总结

虽然离子浓度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只要考生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只要掌握该题的相关知识点,在平时做题时注意总结归纳,多反思,一定能够提高自己解答这类题的能力。

四、高考预测

离子浓度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变化趋势来看,溶液中离子(或溶质粒子)浓度大小比较是主流试题,仍是今后高考的热点。预计2015年还会考到这类题,出题方式可能还会是选择题,考生在复习时应重点理解掌握该知识点,争取考试时做到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欧晓丽.离子浓度比较的简单方法[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4年11期.

猜你喜欢
弱碱强碱弱酸
一元弱碱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计算
弱碱三元复合驱与强碱三元复合驱成垢特征对比
多元弱酸的准确滴定
谈弱酸强碱盐溶H+、OH—的关系
一种高强度耐强酸强碱环氧树脂密封胶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三思而后行 强酸制弱酸规律的应用与思考
弱碱大米定义与认定标准的探讨
——以大安古河道试验区“古河妈妈”粳米为例
强碱复合体系与大庆原油多次乳化性能分析
强酸和弱酸的对比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