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周期注水的认识与实践
——以塔河A区为例

2015-12-19 09:40李满亮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5期
关键词:关井缝洞塔河

崔 亚,李满亮

(1.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新疆轮台841600)

缝洞型油藏周期注水的认识与实践
——以塔河A区为例

崔 亚*1,李满亮2

(1.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开发管理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11;2.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塔河采油一厂,新疆轮台841600)

塔河A区属于海相缝洞型油藏,自2005年开始稳定水驱,2011年以来稳定水驱效果明显变差,分析认为主要问题是稳定注水易沿优势缝洞体系窜流,大量剩余油滞留在次级缝洞体系内难以动用。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实践研究发展了权重分析法,在该方法的指导下,开展了周期不稳定注水参数优化,到目前累计优化14个井组的注采参数,12个井组注水效果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92.9%,注水效果明显好转。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注水方式;周期注水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为“国内仅有、世界少有”的海相缝洞型大型碳酸盐岩油藏[1-2],基质不具备渗流能力,发育的裂缝和溶洞作为储集和流动空间[3-6]。目前油藏已全面进入注水开发阶段,由于缝洞体系的强非均质性和强导流能力,稳定水驱极易发生窜流问题。现以塔河A区为例,通过权重分析指导周期注水参数优化,明显抑制了注水窜进,改善了缝洞体系单元注水效果。

1 塔河A区注水存在问题

塔河A区奥陶系油藏探明面积56.7km2,可采储量1057×104t,总油井数51口,注水井20口,储集体以溶洞及裂缝孔洞为主,溶洞钻遇率达65.8%,非均质性极强,连通性很好。区块自1999年投入正式开发,2005年5月注水开发,主要以不规则井网、低注高采、稳定水驱为主[7],自2011年以来注水沿优势缝洞体系窜流问题不断凸显,注水效果明显变差[8-9],14个注采井组均不同程度的发生主受效方向水窜问题。

以区块北部注水井S1井、注水井S2井、生产井C1井组成的井组为例,该井组属于洞注洞采、低注高采。S1井累注水2.9×104m3后C1井含水降为26%,日增油100t/d,随后S2井注水,9d后C1井含水降为0,见效明显。稳定注水5个月后,C1井明显水窜。见图1。

2 权重法指导周期注水

针对上述问题,迫切需要改变稳定注水方式,探索周期不稳定注水以改善水驱效果。由于缝洞型油藏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对于这类油藏的周期注水参数优化研究,国内外尚属空白[10]。对此在现场实践的统计分析基础上,发展了权重分析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2.1 给定初值

统计前期注采响应和示踪剂监测,确定注水速度、注入时间和关井时间初值,结果如下:

(1)4区注水明显见效井组(注水平均增油超过30t/d的井)的平均注水速度在119.7m3/d,因此注水速度初始取值120m3/d。

(2)4区历史注水突破时间集中在30d以内,为防止水窜,注入时间初始取值15d。

(3)4区注水井停注后,主响应生产井压力稳定时间为14.6d,因此关井时间取值15d。

2.2 影响因素

分析认为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包括3大类17项影响因素,分别是地质因素、开发因素和异常因素。其中地质因素包括注采连通性、地层亏空量、井距、注采类型、注采高低、储量丰度、吸水段长度7项;开发因素包括压力保持程度、累计采液量、累计注水量、采液强度、分流系数、采出程度、剩余油丰富程度7项;异常因素包括压力波动、产量波动、液面异常3项。

图1 A区缝洞单元典型注水窜进井例

2.3 调整计算

采用专家打分法,对上述因素进行权重赋值,按照给定初值周期注水的低效井则按照下列关系进行调整:

优化后参数=初值×(1-调整系数)=初值×(1-因素权重×因素调整分值)

对前期先导的4个周期注水成功井组进行试算,以拟合度超过70%为指标,分别确定了注水速度、注入时间、关井时间的调整系数。见表1、表2。

表1 各影响因素对注水速度、注水时间、关井时间的权重

2.4 实施效果

到目前为止,在权重法的指导下,区块14个注采井组中,12个井组注水效果不同程度改善,有效率92.9%,注水效果明显好转。

A井前期日注120m3/d,注15d停15d,受效井B井零星见水,注水效果逐渐变差,根据调整幅度打分表得出日注水量的调整系数是0.42,注水时间调整系数是0.34,停注时间调整系数是-0.74,对应日注水量应该调整为69.6m3/d,注水时间为9.9d,停注时间为26d,为便于现场实施,调整为日注水量70m3/d,注10d停30d,调整后套压由原来的3.2MPa上升缓慢上升为4.5MPa,日产液量由12t/d增加为14t/d,零星含水,调整见效。见图2。

表2 各影响因素对注水速度、注水时间、关井时间的分值

续表2 各影响因素对注水速度、注水时间、关井时间的分值

图2 A-B井周期注水注采对应曲线

[1]翟晓先,俞仁连,何发岐,等.塔河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微裂隙颗粒灰岩储集体的发现与勘探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2,24(5):387-392.

[2]张抗.塔北隆起南坡奥陶系油气藏类型辨析[J].新疆石油地质,2003,24(1):13-18.

[3]阎相宾.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262-265.

[4]谭承军,吕景英,李国蓉.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能特征与储集层类型的相关性[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8(3):43-45.

[5]李国政,王辉,丁勇.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石油地质条件[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6):4933-495.

[6]窦之林.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J].新疆石油地质,2013,34(3):300-302.

[7]荣元帅,刘学利,罗娟.塔河油田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试验研究[J].石油钻采工艺,2008,30(4):83-87.

[8]荣元帅,刘学利,杨敏.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多井缝洞单元注水开发方式[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1):28-32.

[9]张贵玲.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1):58-60.

[10]申有青,田平.碳酸盐岩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试验研究[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4,1(2):45-52.

TE357.6

A

1004-5716(2015)05-0041-04

2015-03-24

项目来源:973项目,课题编号:2011CB201005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崔亚(1982-),女(汉族),山东单县人,工程师,现从事油藏经营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关井缝洞塔河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潜山区古岩溶缝洞类型及其改造作用
长关井综合治理效果分析
钻关区生产动态变化规律
——以B3区块为例
颗粒橡胶在塔河A级沥青生产中的应用
哈拉哈塘奥陶系缝洞型成岩圈闭及其成因
井下作业发生井喷的安全处理措施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分类建模方法研究
关井也需匠心
缝洞型介质结构对非混相气驱油采收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