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子宫角妊娠的超声漏诊分析(附2例报告)

2015-12-19 07:57陆志红李菲菲吴淑芬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宫角子宫颈羊膜

陆志红,李菲菲,吴淑芬

宫角妊娠属少见部位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低,而发展为晚期宫角妊娠的更为罕见。宫角部血供丰富,内膜薄,在胎盘绒毛侵蚀下易发生破裂,导致大出血而危及孕妇生命。2014年10月及2015年2月,笔者医院产科收治2例晚孕期宫角妊娠病例,因漏诊致子宫破裂,现分析其超声图像特点,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病例1:27岁,G3P1,孕26+周就诊,常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oluson E8,美国GE公司;IU22,美国PHILIPS公司),选择仪器预设的胎儿检查程序,用凸阵探头(频率为3.0~5.0MHz)经腹部、经会阴部检查,发现“子宫颈较长,子宫下段较厚”(图1,2),改用腔内探头(频率5~7MHz),选择妇科检查程序,仍见“子宫下段较厚”。孕28+6周出现阴道出血,超声检查“胎儿未见明显异常,胎盘无明显前置或低置”。于孕34+2周因下腹部不规则疼痛1h,无阴道出血、流液,拟诊为“G3P1,宫内妊娠34+2周,先兆早产”收入院,给予抑制宫缩等治疗。住院观察期间,孕妇突发下腹剧痛,血压85/40mmHg(1mmHg=133.3Pa),急诊行床边超声检查,见胎心搏动微弱,孕妇腹腔内大量积液,拟诊“妊娠合并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出血性休克”。急诊剖腹探查,见盆腹腔积血,量约2 000mL,子宫无畸形,增大与孕周相符合,右侧子宫角向外膨出,范围约10cm×8cm×6cm,呈紫红色,表面血管怒张。右侧圆韧带外移,胎盘位于右侧宫角,植入子宫壁达浆膜层,于胎盘植入处见一裂口,直径约8cm,周边肌层菲薄约0.1cm,伴活动性出血,子宫下段形成差。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出一男婴,重2 100g,已死亡。楔形切除右侧宫角。术后诊断:(1)G3P2,孕34+2周,剖宫产;(2)右侧宫角妊娠并子宫破裂;(3)胎盘植入;(4)右侧宫角切除术后;(5)失血性休克;(6)胎死宫内。

图1 经腹部子宫颈长轴切面Fig 1 Sagittal trans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of the cervix

图2 经会阴部子宫矢状切面Fig 2 Sagittal transperineal ultrasonography of the lower uterine segment

病例2:31岁,G4P2,孕22+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使用仪器与方法同病例1),常规经腹部检查,胎儿无明显异常,发现子宫颈增长,子宫颈内口无法清楚显示,改用腔内探头,见羊膜腔距子宫颈较远,于羊膜腔右下方见一团块状回声,似子宫(图3)。考虑为“双子宫畸形,左侧宫腔妊娠可能”。孕28周复查,所见与孕22+周时相似。于妊娠31+6周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闷痛伴阴道出血,超声检查见胎儿小于临床孕周,羊膜腔右下方团块状回声所见与孕22+周时无明显改变。3h后孕妇腹痛加重,“板状”腹,再次超声检查,见腹腔内积液。考虑妊娠合并子宫破裂,急诊剖腹探查,见腹盆腔内积血及血凝块,约1 500mL,子宫无畸形,增大与孕周相符合,右侧角膨隆(图4),范围约10cm×10cm×9cm,内见胎盘植入,达浆膜层。右侧宫角血管怒张,并见一破裂口,约1cm×2cm,活动性渗血,右侧圆韧带外移,子宫下段形成差。子宫下段剖宫产娩出一男婴,重1 250g,Apgar评分为2-6-7分。胎盘无法剥离,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诊断:(1)G4P3,孕31+6周,剖宫产;(2)右侧宫角妊娠并子宫破裂;(3)胎盘植入;(4)子宫次全切除术后;(5)早产,早产儿;(6)新生儿重度窒息。

图3 经阴道探查超声图像Fig 3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图4 术中子宫(胎儿已娩出)Fig 4 The intraoperative uterus(the baby had been taken out)

2 讨 论

宫角妊娠属少见部位的异位妊娠,发生率低,约占异位妊娠的2%~4%[1],是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与输卵管开口交界部的子宫角处,此处血供丰富,在胎盘绒毛侵蚀下极易发生破裂,导致腹腔大出血而危及孕妇生命。宫角妊娠诊断标准至今尚未统一,目前国内采用Jansen等提出的标准[2]:(1)腹痛伴有子宫不对称性增大,继之流产或阴道分娩;(2)直视下发现子宫角一侧扩大,伴圆韧带外侧移位;(3)胎盘潴留在子宫角。符合上述任何一项,即可考虑为宫角妊娠。但该标准更适合直视下诊断,对超声诊断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容易漏诊。

有学者发现,孕早期子宫角妊娠超声表现为:宫腔内未见妊娠囊,妊娠囊(或包块)位于膨隆的一侧子宫角,周边有薄层(≤5mm)肌壁包绕;子宫内膜线向子宫角延续,达妊娠囊边缘,该特征称为间质线征[3]。Ackerman等研究发现,间质线征诊断宫角妊娠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98%[3]。

宫角妊娠孕卵种植深度不同,有不同的结局。如种植部位较深,其妊娠结局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相似,常于孕3~4月发生妊娠部位破裂,导致危及孕妇生命的大出血。如孕卵种植较浅,妊娠囊向宫腔内发展,可以获得足月胎儿,但胎盘种植在宫角处形成一憩室,常剥离困难,且子宫角处内膜较薄,易出现滋养层发育不良,导致早期流产、胚胎停育或胎儿宫内发育迟缓[4]。

宫角妊娠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在出现腹痛及内出血前,常表现为子宫不规则增大,胎儿宫内占据空间异常[5]。本组2个病例的漏诊原因:(1)医生对孕中晚期宫角妊娠的认识不足。病例1于孕26+周时,发现“子宫颈较长,子宫下段增厚”,此后的检查未再关注子宫下段及子宫颈;病例2多次超声检查均显示“羊膜腔右下方一子宫样回声”,可能是因胎儿占据右侧宫角,右侧宫角旋转至前方,而相对未被扩张的部分子宫壁被推挤到盆腔右下方。(2)当孕妇出现阴道出血时,医生更多关注胎盘的前置或低置,而忽略宫角处的胎盘附着或胎盘植入。当超声检查发现:胎盘后方子宫肌层低回声带(正常厚约1~2cm)消失或明显变薄(≤2mm),宫壁与胎盘之间的强回声蜕膜界面消失;胎盘内存在多个无回声腔隙,呈“硬干酪”样;胎盘附着处出现子宫局部向外生长的包块;彩色多普勒显示胎盘周围血管分布明显增多且粗而不规则等,即可诊断胎盘植入[6]。

综上所述,宫角妊娠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是造成漏诊的重要因素;当宫角妊娠发展到孕中晚期时,超声所见极易与宫内妊娠混淆。孕期的任何孕周超声检查均应探查孕妇宫颈长轴切面,显示子宫颈及子宫下段,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较长,子宫下段增厚”或“羊膜腔距子宫颈较远”是诊断孕中晚期宫角妊娠的重要线索,加上一侧宫角部位胎盘植入,可进一步确诊宫角妊娠。

[1]官 勇,李胜利,陈琮瑛,等.子宫角妊娠的超声特征与误诊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2,9(6):539-543.

[2]顾美皎.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4-115.

[3]Lin E P,Bhatt S,Dogra V S.Diagnostic Clues to Ectopic Pregnancy[J].Radiographics,2008,28(6):1661-1671.

[4]吴钟瑜.新编实用妇产科超声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2007:102.

[5]董美莲,张卫社,谢志平,等.中晚期特殊部位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33):94-97.

[6]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40-541.

猜你喜欢
宫角子宫颈羊膜
产前超声诊断羊膜带综合征2例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MRI对宫角妊娠的诊断价值
宫角妊娠的诊断及手术治疗(附31例报告)
宫角妊娠误诊1例
牛羊子宫颈扩张不全引起难产的诊治
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羊膜载体对人子宫内膜细胞HGF、MMP-9、VEGF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