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及其培养

2015-12-19 06:41颜可佳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大学生

摘 要:创造力是当代大学生急需培养的一种能力,要根据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从环境,动机培养,教师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逐渐改善与增强,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完善自身,对社会有所贡献。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途径

皮亚杰曾经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的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善于发明的发现者”。正如石器时代不是因为石头用光才结束,我们的社会正是因为不断有拥有创造性的人出现才在不断进步,人们也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事实,创造性人才显然已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资源。而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是否在我们的教育下真的具备了创造性人格?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 创造性与创造性人格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新奇独特意味着能别出心裁地做出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有社会价值意味着创造的结果或产品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等。[1]林崇德指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人格特征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动机,态度等方面,许多研究都证明人格特征与创造性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2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

对于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筛选以及调查大多应用的都是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部分也使用NEO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2]有结果表明,十六种人格因素中乐群性、聪慧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世故性、实验性、独立性等10项人格因素与人的创造性显著相关。其中,乐群性、兴奋性、世故性与创造性呈负相关,聪慧性、恃强性、敢为性、敏感性、幻想性、实验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呈正相关。由此可以推论,高创造性人格通常表现出缄默孤独,富有才识,好强固执,冒险敢为,敏感且感情用事等特征。[3]更有研究将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建立了四因素模型,包括“想象力”、“坚持性”、“洞察力”、“探索性”。调查统计得出了以下结论:

1.创造性在男女性别上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和我们认为通常情况下男生更具有创造力的一般认识并不相同.。

2.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有所不同,艺体类专业学生普遍得分较高。

3.不同年级在创造性上无显著差异,但在不同维度上得分不同,如坚持性,洞察力。

4.学生家庭位于城市或者乡村对创造性无显著影响,但洞察力存在显著差异。

3 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培养

3.1 营造良好环境

[4]当前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都使全社会形成了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高校连续扩大招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观念的改革,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成为了热点。全社会营造出推崇创造的社会环境,人们在工作生活中耳濡目染,逐渐熏陶必然会拥有创新意识。这种环境当然也要包括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的主要场所,创新开放的校园环境和微观文化主导了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3.2 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动机产生需要,创造动机推动创造活动的产生。[5]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造活动获得满足,得到认可与奖赏,满足其外部动机。相对应的,内部动机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自己有进行发明创造的需要。二者结合,但更要把内部动机的激发看做重点,使创造性有长久的发展。

3.3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6]作为教育学概念的课外活动,是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在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限制的条件下利用课余时间和空间在学生中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活动相比于课内活动而言更不受限制,贴近生活,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走近社会。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场地相对来说都比较拘束,且内容固定,而课外活动却种类丰富,多种多样,如学术报告,社会实践,小组讨论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参加。

3.4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创造型教师团队

[7]创造型教师是指善于吸收并积极应用最新教育科学成果,有独到见解,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教师。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课堂协调组织能力,更应具备创新精神,民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探讨钻研。[8]且多媒体等高科技的教学技术应用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也有积极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合理安排,使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应用网络多媒體进行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3.5 消除偏见

在实际教学中,某些学生可能会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孤僻沉默,老师通常都不会喜欢这一类学生。但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这一类学生很有可能就会是高创造力者。老师不应仅凭个人喜好偏见来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更要对这一类学生给予特殊的关怀和照顾,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爱好,高创造的方向。正如我们许多所熟知的艺术家,科学家一样,他们常在同龄的儿童中表现出不符合年龄的孤僻与好奇,甚至在大学生活中也表现出不适应的现象。即使这部分同学并不具有高创造力,作为教师也应多加关心,积极引导。

马斯洛说过,“重要的问题不是‘什么培养了创造力?,而是究竟为什么不是每个人都有创造力?人类的潜力在哪丢失了?如何受挫了?所以我认为最好的问题可能不是‘为什么人们有创造力?而是‘为什么人们没有创造力,没有创新意识?”。在急需创新人才的今天,大学生是人才后备军,校园是人才培养地,大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培养。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2] 李佼佼.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调查研究[J].教学研究,2010,(33).

[3] 宋慧俐.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结构的探讨及其评定量表的编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张永宁,杜金亮.创造性人格培养机制探析[N].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

[5]贾黎斋.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途径探析[N].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0).

[6]李莉.大学生课外活动对创造性人格发展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

[7] 唐磊,王恩娟.论大学生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N].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4).

[8] 王玉萍.大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基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1).

作者简介

颜可佳,年龄:19,女,汉,本科,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