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5-12-19 12:53姚冰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公平意义

摘 要:公平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可以是社会学的范畴,例如机会平等;也可以是法学的范畴,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是伦理学的范畴,例如道德规范的普遍适用性,如此等等。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的公平出发,重点放在收入分配领域,探讨公平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分析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不公平的原因,以及实现社会公平所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公平;社会;普遍;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反映了现实存在的经济社会关系。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关系反映的公平原则有多方面的含义:

第一,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范的等价交换的公平。人们根据平等的权利进行等价交换,公平竞争。这种含义的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保证。

第二,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相适应的劳动公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占有上处于平等的地位,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关系,这种含义的公平既强调要消灭剥削又强调要消除两极分化。

第三,收入分配结果的平等,即收入分配额均等化。这种含义的公平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或不同社会之间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后形成的收入差距的大小,它是目前人们讨论公平时最常使用的概念,也是本文关于公平问题思考的出发点。

公平的竞争秩序,平等的社会权利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行,有利于发挥制度的激励和调节作用,从而能提高经济效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然而过分的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会损害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主要表现在:一、由于随着收入的增加,收入分配的过分不公平和收入向高收入阶层的过分集中,会造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收入分配的过分不公平会造成大量的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使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住房、医疗、营养、教育等条件得不到改善,制约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三、会导致贫富的两极分化,并进而损害政治民主和社会公正,加剧社会矛盾,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实也证明,收入分配更平均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等)经济增长速度比不平均的如(巴西、菲律宾等)更快。

就我国而言,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高度平均化的收入制度,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工资差别很小,生产要素对收入分配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严重抑制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分配关系逐步趋于合理,高度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被打破,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这些有效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与矛盾:一方面,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日益突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我国分配现状是第一次分配(第一次分配又叫初次分配,是由市场调节形成的分配)形成了收入差距,二次分配(二次分配又叫再分配,是在政府调节下的分配。本该由第二次分配来弥补第一次分配的不足)却进一步扩大了差距。另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目前中国居民收入的不平等恐怕主要因为机会不平等,其中首要因素是腐败因此缩小收入差距不能再单靠再分配,而应从初次分配入手,通过市场取向的改革,改变经济增长的模式,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

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并且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再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有防止两级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997年中共十五大又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强调要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2007年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2年中共十八大再次强调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总的来说,只有在形成较为合理的初次分配结构的基础上辅之以合适的再分配措施,才有可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目标。所以分配改革不能仅限于政府抑富济贫的个别措施,而应着眼于完善整个系统的经济和社会体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转而依靠知识进步、技术创新和劳动效率。这样,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将大为提高,带动全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形成良性循环。(2)政府要依法行政,取缔非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铲除经济特权的制度基础。(3)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把被少数人和少数企业占用的社会资源从垄断部门中解放出来,通过企业间的公平竞争进行有效地配置,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4)进一步完善财政和税收体制,为社会提供低成本的公共物品,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5)建立能够持续运转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养老等保障。

追求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受到人們的普遍关注,解决这一问题刻不容缓,需要政府顶层的改革设计和社会民众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经济才能健康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怀海.论社会化纳税服务[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5)

[2] 衣芳,王爱玲.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论析[J]. 学习论坛. 2005(12)

[3] 赖晓玲.着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亲和力[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5(03)

作者简介

姚冰(1994-),女,河南,本科大三,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公平意义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公平比较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