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性课程建设

2015-12-19 16:51孙娜波金建忠雷超童建颖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改革

孙娜波?金建忠?雷超?童建颖

摘 要:应用性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转变教学理念、开展“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等五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性课程建设,旨在架起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之间桥梁,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应用性课程;校企合作;改革

课题来源:浙江树人大学应用性课程建设。

目前,化学化工类专业普遍面临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生源质量有所下降,招生难度逐步加大;二是经费支持不足,专业发展进度受限;三是毕业生专业应用能力较低,就业形势不稳定。与此同时,我国化工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对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依然处于上升态势,且短期内供需矛盾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这直接关系到化工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产品更新换代的进程。

怎样使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合作,进一步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是当前化工教育中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因而,作为人才输送机构,学校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对接企业人才需求,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拓展人才培养的广度、深度。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稳步发展,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越来越多普通本科院校开始把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课程设置的应用型转变,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环节,也是应用性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要求,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富有学校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重基础、重能力、重实践、重素质、重个性发展”的应用性课程体系。

1 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应用性课程建设实施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重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是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和难点。为此,以实现教学过程开放性和“教、学、做”一体化为出发点,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广度,贯通打开课程设置专业壁垒,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综合化。比如增加校外实训的学时数、在校外实践的时间与企业生产时间相吻合;把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堂与企业一体化教学转变;加大对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促进双师结构教师团队建设,以推动课程实施由学校(教师)一元主体向学校、企业、学生多元主体转变。同时,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支撑点,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设置,以及教学时间、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产学研合作通道,进一步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落地。

应用性课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校企合作完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的课程建设是以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将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架起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桥梁,进一步降低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 努力转变教学理念,促进应用性课程创新和突破

传统的课程设置严格遵循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案,以书本知识为基础,程序化地实施课程设置[5]。在这样的课程设置中,往往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参与讨论较少,课程设置、师生互动以及学生动手操作等环节安排有所淡化,总体上应用型人才培养元素有所不足。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主动操作实践的意识,这就要求应用性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而创新和突破的关键,就是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不管是在理论教学阶段,还是在实验教学阶段,都要突出师生互动和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力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由教师主导、学生参与,积极引导学生“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在授课时间方面,为学生主动参与多留时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开展主动思考,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和表现自我;在教学方法使用方面,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分类教学、因材施教。这将有效改变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逐步引导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权威向学生主体转变。

3 深入开展“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快应用性课程教学优化

应用性课程设置旨在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性课程改革,其特點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校企合作的教学环境,校企双方根据专业要求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合作开展课程教学,做到课程内容符合企业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并以此来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如何把“校企合作”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上,是“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实践中,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进来”,就是将有实践经验的业界精英请进课堂,为学生讲授课程,把企业的实际案例直接带给学生,让学生对生产的实际过程有一个直观、真实的了解。“送出去”,就是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的新动向。

通过将业界导师“请进来”和把学生“送出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采用理论授课、实验室授课、生产实践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逐步构建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实践的良好学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精细化工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通过校企双方提前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了教育与生产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

4 加大课程内容设置改革力度,完善教学实践环节的综合性

作为专门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应用性课程,不断加大课程内容设置改革力度,对课程内容选择方面更加注重和增加实用性,为学生掌握能直接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在实验项目实际应用能力方面,改变原有实验内容仅从教科书出发机械地安排实验课程[6-7],充分考虑实验内容与工业生产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方面,将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强化危化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应用性课程的可操作性

化工行业中,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也是当前环保热点。在课程设计中,积极引进危化物品课题教学,邀请专业的危化物品专家授课,讲解危化品安全事故案例,参加危化品演练基地进行现场演练。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危化品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措施教育,也进一步丰富了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

总之,采用“校企合作”的应用性课程建设,从教学大纲的设计到理论环节和实践阶段的教学,始终以企业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和实践环境,把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完善应用性人才培养、缩小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差距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参考文献

[1]邵波.论应用型本科人才[P].中国大学教学,2014,(5):30-33.

[2]何绍芬.论学分制下的新型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理念[J].教育与职业, 2010,35:44-45.

[3]曹辉.新时期大学课程改革的特点与价值取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0,2:71-73.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