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目标视阈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优化

2015-12-19 18:59光启金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情感目标实施路径优化

光启金

摘 要:本文通过情感目标与高中政治课教学之间的关系,以一种反思角度得出情感目标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更加科学、有效,阐述课改以来的现象、经验,具体从教学方式、学生的发展需求、师生关系等角度阐述情感目标对于政治课教学的价值,最后从情感目标在政治课教学中所遇到的典型问题出发进行对策分析,以实现情感目标对于政治课教学优化价值的最大化,让情感目标在新课改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

关键词:情感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优化;实施路径

1 情感目标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涵解读

(一)情感目标的内涵解读

情感目标的重要性正逐渐被重视和施行,其对于其他教育因素的关联影响正逐渐改变着教育现状。2004年3月2日,新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入到政治课教学目标中。2011年,又作了部分修改,正式确定其基本内容:“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1]。新课改背景下,情感目标成为课堂教学首要关注的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主张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而不再象过去一样只重视学生知识内容的学习及知识结果的评判”。罗杰斯的教育目的观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培养,他关注的是人的整体发展,尤其是人‘内心生活即人的情感、精神和价值观念的发展。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的内涵解读

在我国教学的含义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具有统一的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当中,这些特点肯定是有的,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政治课还要一个要着重解决的问题,那就是真实性的问题,这就涉及到学生信不信政治課所教授的内容。所以让学生信其所有,最重要的是以情感为切入点,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适时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从行动上切实做到,这样才能达一个较好的效果。

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促进高中政治课的优化

(一)促进教学观念及方式的优化。。

1、改变了对于知识教育过分重视的理念。过去从学校领导到课任教师再到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这个问题: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地位及其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学生学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而且更加不能体现思想政治课设立的初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立要求改变现有的某些落后的教学理念,首先从观念上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打好预防针。

2、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流程,打破了教学模式的僵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常识以及哲学四大部分。其理论性和时代性较强,同时也具有一定抽象性,教师在面对这些情况时不仅要改变以往单纯的课内教学,而且在课堂上也要适当优化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法之间的搭配运用。情感目标的提出鲜明地指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而是要与生活融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感受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念。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翻比较热的转课堂。翻转课堂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而且在这种过程中也养成了诸多以上良好的思维习惯,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大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其本身模式的科学性,更加说明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确立对于教学方式选择上的影响。

3、促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材编写关注生活和实践,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的自我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是与个人片面发展相对应而言的,是指每个人的智力、体力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多方面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使人们都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2]单纯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只能培养出知识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机器,毫无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情感目标的确立使人们的视角延伸到人存在的意义。正如康德所说,人不仅仅是手段,而且也是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情感目标中的关于人生、价值和社会观的要求诠释了人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存在。这就要求作为人的学生有了更高的追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延伸到生活当中。

(三)促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从现实的教育实践来看,现代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关系,“即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3]在这种关系中,二者的身份孑然对立,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但当人们确定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时,二者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这些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生存,更要明白存在的价值,即意义。而后者也是很多教师面临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一目标的教师在这些方面无法做出充分的解释,只是说出自己在解决自我认同问题时的经验与学生分享,学生通常也会愿意将自己的存在问题表达出来,从而真诚的交流与平等的对话也就此形成了。从这一角度来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了师生关系和谐平等的发展。

3 探索切实有效的实施路径

(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其他目标的关系,紧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

“道德学习不能也无法从各种知识的学习中抽离;知识学习本身并不是以知识的自成体系为目的,而是为了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人在知识上和伦理上的难题。”[4]在本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充当活动的资源库,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之中获得之所以存在以及发展的意义,这是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性的体现。而在教学理念方面,我们也可以有一些启发。在当前的课程标准中,很多学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具有明显的超学科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时候能够联系更多的其他学科知识来解读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实现学科界的“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各学科的平衡发展。作为学生,也应该扩大学科知识背景,增加课外阅读时间。

(二)改革班级授课制,完善评价机制。

正确情感目标的实现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需要减少班级学生人数,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遇到情感等问题时教师能够加以细致地引导。情感目标相对于知识能力目标来讲是思想政治课所要达到的片隐性的、间接的、远期的效果,是容易为人们所忽视,更何况对它的实际评估也是困难的。情感目标是否达成需要靠教学评价来完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否改变不能仅仅依靠一张试卷、一次实践就能够断定的。它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长久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

[3]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

[4]钟晓琳,朱小蔓.再论德育中的“知识”与“生活”—基于义务教育课改的反思[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4,(9):1-2.

猜你喜欢
情感目标实施路径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浅谈高中政治选修课堂的情感生成策略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三维动态形成性评价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研究与实践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