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形符号看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2015-12-19 20:02侯婉矜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图形符号

侯婉矜

摘 要:云纹是我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典型的一种,被广泛装饰在古代汉族建筑、雕刻、服饰、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云纹形态多样,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浸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凝聚了中华民族对宇宙创造本体的认识,是一种既具有中华文化特色和民族气韵的抽象传统纹样,是最具有民族代表性的图案纹样之一。

关键词:云纹纹样;造型特点;图形符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替换,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风貌都融入到云纹图案的样式和变化中,更是不同时期精神文脉和人文意向的体现。其内涵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成为民间文化中云纹纹样的积淀来源。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象征。中国云纹艺术因此显出它的博大和精深,有着无限的魅力。

云纹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上,古时候没有发达的科技,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而云的自然形态的变幻有超凡的魅力,所以在古人看来,云是上天的造物。古人对于天空的变幻莫测有着强烈的好奇与崇敬之情,农耕为生的古人对天气情况的注重,因无法“飞天”使古人对于天空中的自然景象怀有敬畏与惶恐,使这种纹样自然从开始就具备了一种神性,而这种神性是当时人们所向往的。因此云纹在大面积的装饰彩绘中,既是一种有深刻含义的装饰符号,象征天界仙气,又是装饰的形式结构。另一方面,人类希望能够风调雨顺,年年都有好收成,因此也有象征吉祥之意。但人们一般吧多见于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云雷文视为云纹的早期形态。由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和宗教巫术兴盛的影响,商代尊神重鬼,在鬼神观念的束缚下,作礼器和祭祀之用的青铜器上变化形成云雷纹。云雷纹也称方形云纹,这是一种变形的云纹,在云纹拐角处呈方圆角,像古文“雷”字的象形,它是以涡形纹为主体的几何云纹和雷纹的总称。在结构上,云雷纹与原始旋纹没有根本的区别,形态是旋转状,以作方折变化的“回”形为基本单位。商朝早期饕餮纹没有云雷底纹,后来才出现,饕餮纹和云雷纹采用阳刻和阴刻结合,添加了层次和体积感,也增强了光影和肌理效果。上周青铜器上的云雷纹,并不是主要的纹样,而是起到烘托主题的纹样(如图1)。我国自西周开始已进入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盛行起来的饕餮纹等纹样在青铜器上应用广泛,而这种纹样主要起到说教与政治作用,作为底纹,衬托餐餐、夔龙夔凤等主纹的云雷纹,,以其缘边填空、满铺造势的取向,紧凑而有规律的密布在主纹样的周围,不留空余的压迫式填充在器物表面,在视觉上给人以紧张不松弛感,这样的艺术效果衬托出统治者是利用人们的宗教意识,借助代表上天的意志,以维护其统治地位。这在商周时期突出了社会气氛的庄严雄伟感,渲染出神秘威严的气氛。也莫定了日后云纹装饰满幅铺排、处虚为辅的总体发展趋势。

曲线的形态演绎,,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卷云纹(如图2)。与商代、西周相比,“重人轻天”的思想逐步形成,设计向始以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功能转化。与云雷纹相比, 卷云纹显示了“ 简化”和“ 打散” 两种变化趋势。前者表现为多重回转的旋线被简化成洗炼、单纯的勾卷形。后者表现为结构模式既保持S 形的回旋盘曲精神又呈不拘一格的多样性。简洁的勾卷形以宛如积云圆卷的图案化形态,从此成为云纹流变中最恒稳的基本构形元素之一,并构成以后进一步定型的云纹之“ 云头” 的突出特征。而到了汉代,云纹在瓦当上运用广泛,动物纹,植物纹与云纹的组合非常丰富而,构图更加多元化。从结构模式来看,,云纹引入“ 打散” 的散漫格式中作更为自由随意的形式演绎,加上其装饰格局往往铺天盖地、流溢满幅以至显无定性。但十分明显的是,在结构上自由散漫的云气纹,却有一种道劲的力量和狂放的气势回旋激荡其间。形式演绎的新气象中,统摄全局的流动感和生机勃勃的雄浑气还表现在云气纹与鸟兽、植物等形象相互嫁接。其形其态亦此亦彼,难分孰是孰非。而云纹发展至此与当时的意识形态不可分割,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一个社会大动荡时期,不仅是社会制度的变更,更给当时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形态带来强烈的冲击和碰撞。

图1 图2

秦汉是以儒家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为主导,盛行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论,所以漢代对天象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天象是人事在天的反应,天像是天人互相交流的结果,追求与天的统一,与自然的结合。所以秦汉时期的云纹不再具有商周的神秘,而是人人都向往的极乐世界,是自由轻快、飘飘欲仙的感觉。是仙界、理想和现实结合的浪漫主义产物,既可纵横铺排,又能自由布置,形态可实可虚,可动可静。它流动的曲线与回转交错结构的感觉模式,是汉代纹饰基本的审美特征,就总体而言,秦汉云纹装饰是充满幻想、自由又夸张、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

两晋南北朝时期仍以云气纹为主。在丝绸之路开通和佛教思想传入后,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云气纹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纹样式样大大丰富,更增强了宗教艺术的表现力。 隋唐时期中国社会安定,特别是唐代百业兴旺,华夏文化兼容并蓄,融合消化世界各国的文明。唐代的纹样富丽堂皇,蕴含着一派盛世之风,因此唐代在外来纹样的影响下云纹不断地变化,发展形成朵云、卷云纹。其中多以旋涡形、S型、波形等形式构成其骨架,卷草纹花叶枝蔓,旋绕盘曲,有祥云之气,有佛物之态。从唐代卷草纹的样式来看,S形的结构和流动的感觉无不受到云气纹的影响。从唐代褐彩彩云纹瓷罐上可以看出此时的云气纹在纹样的组织形式上显出一种条理性,因为运用了对称的这种形式,所以整个纹样看上去与前面的云气纹有了很大的区别,装饰的味道加强了。雍容优雅、圆润飘柔的朵云纹(如图3)。为不断演绎的中国云纹建构了一个程式化的形态骚站。这是一个人文与自然、理性与感性、观念与形象、营构与写生交融统一,以至形完意足的审美空间。体现出盛唐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人们从对于未知的恐惧转向对未知的事物的美好想象,也体现出繁荣强盛、国泰民安的社会状态。

图3

宋朝时经济繁荣,设计正走向成熟。宋代所提倡的审美并非盛唐时期的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反而是一种清淡、雅致的视觉体验。宋代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整体体现出清淡质朴之美。云纹在宋代也有了“理性”的变化。波折曲线增多,形态上显得较为复杂,形态更为简炼,笔调更为率意。从宋代少林寺石刻上的朵云纹(如图4)可以看出在云气纹的影响下朵云纹在结构上留有一些云气纹的特征,整个纹样秀丽雅致和宋代的整个风格相符合。从莫高窟宋代壁画飞天的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有漩涡状的云气来衬托飞天的动势,说明在宋元时期云气仍然在宗教中运用。云尾变长变飘逸了。当时宋代铜镜上还出现了一种水云双龙纹,它是在龙的四周饰以云气纹,云气蒸腾、水波涌动,蛟龙与云水紧密联系。

图4

图5

明清时期由于物质丰富,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更为活跃,也是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集大成者。一方面文化的阶级性,导致艺术创作中的等级观念。在宫廷一书中,官员官服上的图案,皇帝穿着的龙袍,以及日用品和装饰品,都深深地印上封建等级观念的烙印,云纹纹样也是如此。造型上出现了等级分化,天子服饰装饰的云纹纹样严肃平稳,而民间的云纹流动性强,更自由洒脱。在清代推出了铺张、繁复的叠云纹。尽管一些传统云纹样式,如卷云、朵云或团云等,在清代装饰中并不鲜见,但叠云纹却是最具时代感的。在团云纹的基础上,,叠云纹以均匀细密的波折曲线、层叠重复的弧旋勾卷和自由多變、连绵不断的组合形式,加以形态上的发展形成自身的特色。虽然清代云纹的组合形式自由多变,但总体模式却保持朵云的意象,以便强调云形云态的流转飘逸,象征高升和如意,有一种飞翔之感(如图6)。皇家在云纹的运用无论是在雕刻还是器物纹样上的运用都显得富丽堂皇,高高在上之感。在民间同样体现为吉祥与美好的祝愿。

到了近代,云纹纹样同样在刺绣品中使用非常普遍,云纹成为人们熟悉的纹样之一,用来烘托各种吉祥图案,祥云一般被描绘为彩色,有五色彩云、七色彩云等之说,代表祥瑞,因此在很多对联,年画,年历上也会有许多丰富的祥云纹样,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民国晚期。如今现代设计中,云纹样的变化与现代化科技相结合也十分普遍,比如服饰装饰,家居装饰,电子产品。最著名的使用则是北京奥运会上使用的祥云符号装饰奥运火炬,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从云纹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云纹在早期蕴含强烈的宗教色彩,造型受到极大的束缚,局限于框架中作为一种填充纹样而存在,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云纹纹样作为独立纹样出现和被使用,风格更加多样化。秦汉时期的云纹纹样虽失去了结构上的主导作用,却成为装饰纹样被保留下来,最终是云纹变化的更加丰富。人们对自然云的崇拜、敬畏到喜爱,从而云纹也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吉祥纹饰。吉祥纹样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云纹作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用途广,贯穿时间长,形态多种多样,历经了岁月变迁更能体现出它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安定情况以及人文意向、精神文脉的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的历史与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幼燕,《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3]徐雯,中国云纹装饰[M],北京;中国装饰杂志社,2002

猜你喜欢
图形符号
智能坐便器用图形符号标准化探究
关于广告中图形符号设计的视觉传达
GB/T《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 图形符号和回路图 第1部分:图形符号》征求意见
公元前第三千纪中国东部的太阳神——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图形符号新考
中国早期图形符号的运用及发展初探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中国传统图形符号与现代标志设计的融合
平面设计中图形的符号视觉传达分析
儿童安全之生活中的图形符号
手机界面中图形符号的发展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