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贴近性

2015-12-19 00:07林莉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贴近性纪念馆

林莉

摘 要: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革命纪念馆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思想宣传教育阵地之一,必须从陈展内容、宣教形式、自身定位等方面贴近形势,贴近观众,唤起人们的共鸣,增大社会影响力,确保宣教效果和宣教目的的达成,真正有效的发挥革命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

关键词:纪念馆;宣教工作;贴近性

革命纪念馆是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性场所,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主要内涵,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民族光荣的革命传统,是红色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参观学习的重要场所。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导向性,且辐射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在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工作的贴近性应该从多方面展开,如展出的主题和内容要与形势相贴合,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受到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讲解的方式和内容要让观众易于接受,能够产生情感上的接近和共鸣,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纪念馆自身的宣传教育功能。可以说,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能否贴近实际、贴近观众是达到预期宣教效果和目的的重要保证。

1 陈展主题贴近形势,确保发挥宣教功能

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者是党的喉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接的传播者,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具备较强的政治敏感性,才能确保在工作中主题明确,不会失去方向。还要紧跟时政,及时捕捉与现代形势相贴近的宣教内容和素材,着重进行贴近展开,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革命纪念馆宣传教育功能。淮海战役纪念馆近年来紧密结合中央党风廉政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为主题,增设了“一切为了人民—廉政教育专题展”,大力宣扬了淮海战役中共产党人以坚定的信仰,清廉守纪的作风和人民至上的宗旨,得到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终赢得了战役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展览以实物照片和数字对比有力印证了群众路线就是党的生命线,只有得民心才能得天下。使观众在参观听讲过程中深受感染和触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的信心和热情,增强了依靠群众、贴近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信念和决心。

除此之外,纪念馆的布展形式和陈展设施的贴近性也至关重要,要尽可能地拉近观众与纪念馆之间的距离,让观众走进纪念馆就像在安静地读一本历史书,或浏览,或专注,或交流,或沉思。在西方国家,博物馆的展厅就是学校实地教学的课堂,师生们在展馆中可以进行各种探索和互动活动;也是市民放松身心、修身养性的高雅的休闲场所,无论参观还是小憩,都能随心随性,惬意充实。所以陈展的形式和展厅设置要尽可能地人性化,满足观众需求,让观众自然和谐的融入到陈展的情境和氛围中去。

2 讲解语言贴近大众,努力强化宣教效果

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具有贴近性,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还必须强调讲解语言的表达,力求达到生动性和口语化。口语化不是指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性口语,也不是在话语中加入“啊、呢、哪”等语气词,就表示“亲切”、“有交流感”了。更不要担心观众听不明白,语言过于絮叨而让人感觉不耐烦。讲解语言的口语化应是通俗易懂的,既保有口语的通俗、简洁、生动、活泼,又兼有书面语的规范性和集中性,让观众在听讲交流过程中有亲切自然之感,从而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深入把握内涵

讲解员如果只是一味按照编好的讲解词向观众进行简单的陈述和介绍,照本宣科,对陈展内容没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和观众也毫无交流,表达的内容没有任何感情色彩,这样的讲解必定会让观众产生距离感甚至排斥感,根本谈不上会有任何的宣教效果。要想把陈展主题和内容叙述的生动深入,抓住观众,在语言表达和讲解风格上,就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介绍时间、地点、内容梗概的层面,如果讲解员对陈展及文物内涵了解的广而泛,缺乏吸收更为细节和深度的内容,那么讲解必然缺乏力度和自信。所以讲解员应了解、熟知文物的所有背景和故事,不仅知其一,还要知其二,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善于抓住细节,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文物、事件进行深层的解读,从而帮助观众了解历史背景,增强文物的内涵和深度,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也只有这样,在讲解过程中才能做到从观众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出发,针对不同层次和要求的观众因人而异,讲解有的放矢,收放自如。

淮海战役纪念馆宣教部门在业务学习活动中,组织讲解员主动挖掘文物内涵,以更全面的了解其中的故事和背景,要求将馆内展出的每件文物,每张照片都尽力进行挖掘拓展。讲解员人人参与,分工协作,再进行资源整合,交流共享。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加了讲解员对文物、事件的了解和理解,扩充和丰富了讲解内容。

(二)要有思想见地

高标准的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不仅要加强学习,查阅大量资料,了解文物和历史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背景资料,还要广知博览,灵活运用,在讲解过程中善于将历史与现实进行适时结合,恰当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评论,给观众带来正能量的启迪,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给观众留下有益的思考,从而真正发挥讲解工作在纪念馆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事实证明,对事物的独到见地和精辟的分析解读能力最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理论水平,具备这种能力的讲解员也最受观众的欢迎。

如淮海战役纪念馆在介绍参战双方高级将领时,讲解员不是只单纯的对人物简历进行个体介绍,而是着重从双方的出身、学历、参战经历、部队编成、武器装备等角度展开对比,再从双方的指挥特点、执行能力、团队协作和战术运用等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论,不仅增强了人物的生动性和立体性,也让观众从中更深刻地感悟出人民解放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国民党军美式装备的深层原因。

(三)表达能力要好

在展览主题贴近大众,组织好内容和素材的同时,还要加强讲解工作的针对性,要在内容、语言、讲解方式上有所区别,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讲解员在施讲过程中要做到语言表达有情、有理、有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用真情实感打动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用生动事迹吸引观众,感染观众,让观众易于接受,真正发挥革命纪念馆的宣传导向作用,激发观众学习先辈崇高革命精神的热情,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许多纪念馆在讲解过程中运用了说唱、快板、评书等多种表达方式,让观众感觉新鲜、生动、有特色,增强了讲解吸引力,增加了观众的听讲兴趣,扩大了革命纪念馆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3 宣教形象贴近观众,有效达成宣教目的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卡尔·霍夫兰曾提出“可信性效果”概念:即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也就是说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自不同的传播者,人们的接受程度不一样,获得的传播效果也不同。这一概念说明,对传播者来说,树立良好的形象争取受众的信任是取得较好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如果传播对象喜欢传播者,被受众认可,就可能被说服。由此可见,在革命纪念馆的宣教工作中,宣教人员先要对自身进行准确恰当的定位,以便让观众更易于认可和接受。不应是让自己作为说教者,只进行简单重复的讲解,或把自己定位为普通的服务人员,仅满足于做到基本的接待服务而已。而是应该把自己定位为观众的朋友,让观众感到亲切舒适。自身形象和言行首先被观众所接受,才能为下一步的宣教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微笑的表情,友好的眼神,礼貌的举止,温和的语言等等都能让自身形象更具亲和力,通过自身的仪态美和知性美,更易得到观众的认可,产生亲近信任感,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达到与观众共通、共识、共鸣的宣教目的。

哪怕是在讲解过程中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句礼貌的问候,一把亲切的搀扶或者为照顾老人刻意放慢的脚步;拟或是面对年幼的儿童,亲切地俯身讲解,不时地询问了解孩子的理解程度,让孩子自然地在沟通交流中收获知识,受到启发等等。甚至不需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只是在陈展路线中一个温馨的提示,一个人性化的设置…只要自始至终都能把对观众的关照融入到陈展和宣教接待工作中,不刻意不做作,都会使宣传教育效果胜于单纯的说教,必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和满意,更有效的发挥宣传教育职能。

当然,在革命纪念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也支持个性化的方式和表现,追求特色、追求新意、追求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宣传教育风格。可以说个性化的宣教形式是纪念馆宣教工作的生命力所在。但在强调个性化的同时,也不能脱离宣教工作的整体共性,还是应当建立在符合时代主流,易于被观众接受的贴近性原则上,而不是随心所欲的任意发挥。

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的贴近性说到底是对陈展内容和讲解语言的把握以及驾驭能力的体现,也是对纪念馆工作者综合素质的考验。只有注重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的贴近性,把握正确的导向,弘扬民族精神,才能对革命纪念馆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贴近性纪念馆
萧军纪念馆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发挥新媒体作用实现企业新闻宣传三贴近
涉农电视节目的再思考
抗美援朝纪念馆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