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花虫鸟兽

2015-12-20 03:24摄影影像生物调查所IBE左凌仁编辑任红
中国三峡 2015年8期
关键词:郭亮南坡珠峰

摄影/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红

你所不知道的喜马拉雅花虫鸟兽

摄影/影像生物调查所(IBE) 文/左凌仁 编辑/任红

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海拔最高、落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极地高山生态系统。全世界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有五座位于该保护区内。在珠峰南坡的众多雪山之间,是河流侵蚀形成的谷地,自东向西依次为陈塘、绒辖、樟木、吉隆和贡当谷地。这些切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河谷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急剧下降了几千米的高程,同时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高原提供了通道。受流经谷地的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这里发育着喜马拉雅南翼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整个河谷地区山高谷深,森林郁密,奇花异卉,五彩缤纷,形成一种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观。这些亚热带丛林中,生物物种神秘而美丽,它们大多鲜为人知,有些甚至从未有过图像记载。根据初步调查,珠峰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类极其丰富。在西藏自治区它是仅次于墨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多样性最强的自然保护区。

珠峰自然保护区有七个核心区保护区。其中脱隆沟、绒辖、雪布岗、江村、贡当五个核心保护区为喜马拉雅南翼湿润、半湿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代表。这五个核心保护区间存有一定的差异,体现了喜马拉雅南翼山地生态系统由东向西的渐变过程。

在这些沟谷中的保护区,樟木是一处相对容易到达的所在。想要经由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到达樟木,其实远没有径直飞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然后往上走来得快和容易一些。但不同的是,从海拔四五千米的苍茫高原一路跌宕到鸟语花香的丛林秘境,远比从生机盎然的绿色森林急速攀爬到荒凉的岩石堆,更加让人觉得舒服和心生向往。在通往樟木的通拉山口,往东望,是以珠穆朗玛峰、洛子峰和卓奥友峰为代表的世界最高峰雪山冰川群;往西望,是世界第14高峰的西夏邦马峰雪山冰川群;向北回首,青藏高原向北延伸,绵延远去;向南鸟瞰,只见云层似波涛汹涌,云层之下便是印度半岛的南亚次大陆了。

亚东沟则是珠峰南坡最大、最长的一条沟谷。与樟木等其他南坡的沟谷不同,亚东这条大沟谷里面多了很多条小的沟谷,这也为更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以保护喜马拉雅中段南坡特殊森林景观和珍稀动物为目的的这一区域,素来以山高谷深、林木葱郁著称。野生动物藏匿其中,很难发现。

而吉隆、绒辖、陈塘等地,经由西藏的日喀则进入则相对地容易一些,从低处几乎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道路可以走得通,因为它们地处偏远,不像樟木这样是一处对外口岸,也不像亚东这么绵长平缓。其实即便是从日喀则去到这几处所在,也是颇为困难,因为道路实在太糟糕了。但也正是这种相对封闭和偏远的地势,让这里的生物们拥有了更隐秘的生活环境,这些地区也是珠峰南坡野生动植物资源发现潜力最大的地方。

珠峰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此前,中科院等科研机构曾对珠峰地区进行过多次科学考察,但涉及生物多样性的仅有1975年和1991-1993年的两次,且受交通、设备等条件限制,调查区域较小,结果并不完整,所以一直未能系统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工作。从2009年开始,由广东省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胡慧建研究员组织的资源科学考察队正式开始对保护区的动物资源系统普查,这也是20年来珠峰保护区最全面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科考。据胡慧建说,在此之前,珠峰保护区历次调查记录的脊椎动物有360多种,而在这次科考中发现、记录到的脊椎动物超过460种。“这次新发现的物种主要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沟谷地带。我们这次对一条沟调查得比较细致,其余三条比较简略,”胡慧建说,“我们还想一条沟、一条沟地做下去。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肯定还有更多物种在等待发现。”

上:杜鹃。摄于珠峰嘎玛沟。 摄影/范毅/IBE下:杜鹃。摄于珠峰嘎玛沟。 摄影/范毅/IBE

喜马拉雅山与中国的横断山是现今世界杜鹃花种类最为丰富的地区。在喜马拉雅山南坡,不同种类的杜鹃花从海拔近4000米的森林上缘,一直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亚热带丛林都可以见到。在高海拔地带,杜鹃花呈低矮的灌丛状;到了中低海拔的森林中,很多种类则生长为高大的乔木。

左上:桃儿七。摄于嘎玛沟。 摄影/范毅/IBE左下:毛唇独蒜兰。摄于嘎玛沟。 摄影/范毅/IBE右上:金黄脆蒴报春。摄于珠峰南坡恰姆旦沙。 摄影/董磊/IBE右下:球花报春。摄于珠峰南坡c1湖区营地。 摄影/董磊/IBE

丰富的垂直植被带注定喜马拉雅山南坡是一个百花盛开的独特区域,北半球各个气候带的花,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地,花色艳丽的高山花卉类群——绿绒蒿、球花报春和金黄脆蒴报春以及桃儿七等,更是喜马拉雅山植物种质资源中的亮点。在海拔1000~2000多米的针阔混交林里,毛唇独蒜兰等附生的兰花则是苔藓密布的大树上最亮丽的存在。

左上:蛇雕。摄于珠峰南坡陈塘。摄影/郭亮/IBE左中:黄颈啄木鸟。摄于珠峰南坡陈塘。摄影/郭亮/IBE左下:红胸角雉。摄于珠峰南坡亚东拿糖。摄影/左凌仁/IBE右上:白尾鳾。摄于珠峰南坡陈塘。摄影/郭亮/IBE右中:纹喉希鹛。摄于珠峰南坡陈塘。摄影/郭亮/IBE右下:黑冠山雀。摄于珠峰南坡恰姆旦沙。摄影/董磊/IBE

蛇雕在森林的高处停歇巡视,伺机捕猎;红胸角雉在浓雾弥散的箭竹林里踱步;黑冠山雀、斑喉希鹛、白尾鳾等小鸟会汇集成大大小小的群,在树林中间飞来飞去,一边觅食,一边行进;而黄颈啄木鸟等则在树干上用嘴敲敲打打觅食,那“笃笃笃”的啄木声,让森林显得更加静谧、深远。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南坡,集合了古北界和东洋界两大鸟类区系的众多鸟类。在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记录到的鸟类已有400余种。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与观鸟人来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地,这个数量仍在快速地增长。

蓝大翅鸲。摄于巴松湖。 摄影/郭亮/IBE

上:麝。摄于珠峰南坡陈塘。 摄影/袁倩敏下:棕尾虹雉。摄于珠峰南坡亚东奶堆拉。 摄影/左凌仁/IBE

【摄影师简介】

郭亮(影像生物调查所 CEO) 自然摄影师,影像生物调查所联合创始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作品曾获首届中国国家地理“飞羽瞬间”鸟类摄影大赛图片故事组优秀奖;首届中国国家地理“荒野传奇”自然摄影大赛哺乳动物组金奖,铜奖,优秀奖。

董磊(影像生物调查所 技术总监) 自然摄影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师。多年来拍摄了大量中国自然和野生动物作品。作品多次入围BBC野生动物年赛,并在国内多个摄影比赛获奖。

左凌仁(影像生物调查所 传播/媒体总监) 自然报道作家,自然摄影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特约撰稿人,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曾任《华夏地理》杂志编辑多年,致力于中国自然保护题材的报道。

范毅 自然摄影师,职业人像摄影师,云南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员,致力于拍摄中国的自然和野生动物,尤其是两爬和昆虫。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简介】

影像生物调查所(IBE)是一家由职业摄影师创立的专业自然影像机构,致力于创立“IBE中国自然影像志”,专注于呈现中国自然之美。

IBE的含义:

IBE 是 Imaging Biodiversity Expedition(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的英文缩写,是影像生物调查所开创的一种生态调查法,它通过团队合作,综合记录一个区域不同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包含科学数据的影像,来进行生态调查。成果可应用于本底调查、宣传教育、规划设计、文化传播等领域。

猜你喜欢
郭亮南坡珠峰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爱国岂能怕挂头 郭亮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揭秘珠峰身高
郭亮:“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南坡
新疆乌苏天山山地南坡草原革蜱中立克次体感染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珠峰南坡传统攀登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