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2015-12-21 03:02喻勋林周先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野生植物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

喻勋林,周先雁,蔡 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

喻勋林,周先雁,蔡 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4)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以野生植物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是基于保护对象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的,开展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效率、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等有重要意义。从野生植物保护分级体系、保护有效性评价与成效评估等方面对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进行了论述,并为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更好发展事业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类型;保护成效评估

珍稀濒危野生植物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而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最佳手段。截止到2011年底,全球已建立超过13.8万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地,覆盖了全球11%的陆地面积[1-2]。虽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都在不断增加,但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自然保护区发展模式,导致保护区体系的低效性明显[3-4]。研究表明我国部分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为较少保护甚至未受保护[5],生境的丧失和生境破碎化仍是植物物种退化和植物多样性衰退的重要原因[6]。大多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不够清晰,亟需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3],开展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野生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植物和重要经济植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作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7]。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型自然保护区2 669个,总面积149 787 347hm2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5%;其中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共141个,总面积1 863 251hm2,占全国所有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24%;其中国家级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有11个,总面积653 235.2hm2,占全国36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4 145 640hm2的0.69%[8]。

关于野生植物保护的研究多集中在资源多样性、现状和利用、保护状况及对策等方面,还没有涉及有关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和野生植物保护成效方面的研究。利用MODIS卫星影像,利用3S技术并结合实际调查制作保护植物以及植被分布图[9];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护野生植物多样性等都为野生植物保护成效评估提供了有利条件。

1 野生植物保护有效性评价

野生植物保护有效性评价主要涉及2个方面,一是野生植物濒危分类与分级评价体系,二是野生植物保护区有效性评价体系。确立野生植物濒危类型分类与分级体系的最早机构是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即国际自然保护联盟,1960就开始发布分级标准;我国的分级标准是1999年由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野生植物濒危分类与分级体系是在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10](见表1)。

表1 野生植物濒危类型分类与分级体系Table 1 Wild plants endangered classification and grading system

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评价体系有4个不同且互补的层次,即覆盖率、保护有效性、管理有效性和详细监测程度。其中,覆盖率是基于保护范围的评价,管理有效性评价是基于管理行为的评价,保护有效性评价是基于保护目标的评价,详细监测程度是基于监测方法的评价[11-16]。随着自然保护区价值研究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明显的体现出来。

2 野生植物保护成效评估

国内外实践证明,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典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有效措施。随着野生植物保护工作提上日程,野生植物的生态价值和存在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植物种类数量直接体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特有种、珍稀濒危植物则体现自然保护区的稀有性和特有性,野生植物的生态价值评估和保护成效评估能为野生植物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迄今,对自然保护区内的野生植物的研究多集中在植物多样性、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方面,例如陈传明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17];彭林鹏等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和保护对策做了相关研究[18];杨忠兴等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和保护对策做了相关研究等[19]。针对野生植物的研究还有很多,但是对野生植物保护成效的研究则很少报道。但是,自然保护区是否已经达到了实际保护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其保护价值? 这已经成为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20]。

表2 野生植物保护区保护有效性评价体系Table 2 Evaluation system for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ild plants conservation area

2.1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保护成效评估

1999年,参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中国植物红皮书》、《国家珍贵树种名录》等名录而制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由国务院正式批准颁布[21]。各省区也颁布了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相继开展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调查以及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程等工作,并针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开展了相应的保护工作。蒋明康等对我国473个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研究表明,这些自然保护区不同程度地保护了306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的264种(其中有60种得到有效保护,35种得到较好保护,79种得到一般保护,90种得到较少保护,36种未受保护,6种未予评价),指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应重点关注的野生植物物种,并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5];李忠平等依据第一次全国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数据提出有195种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受保护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苑虎等对我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现状研究表明: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保护237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而野生植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只有84种重点保护植物被保护,指出重点保护植物就地保护的热点地区并建议对重点保护植物就地保护的有效性进行评估[22];张殷波结合ICUN红色名录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进行了评估并得出结果[23]。由此可见,还有很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存在保护空白或者保护成效很差,需加强对重点保护植物数量、分布的调查以及保护和评估工作。

2.2 野生植物的种群数量动态评估

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对象的数量变化可直接用来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进行评估,目前只有对保护对象数量的研究,缺乏数量动态评估。国内对野生生物物种种群数量评估的研究主要是通过现状评估或对多次调查、监测、统计的数据进行前后期对比进行评估,能直接体现保护对象的保护成效[10]。通常对野生植物株数或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应用最多的为样线法、样方法、实测法(即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保护对象的本底清查)。何琴琴利用样地调查法结合逐株实测法,统计出贵州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 21 459株[24];刘海洋等对湖南珍稀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的种群数量研究表明:湖南的珙桐种群幼苗年个体数量较少、成年个体数量也较少,种群具有衰退迹象[25];张军等对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内的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的种群的数量及分布进行了调查,指出南方红豆杉的威胁来源,提出建议[26]。根据不同的保护对象应该设置不同的数量变化标准来对保护对象的数量动态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估,如对于更新速度慢、古老孑遗植物这一类,生境没有遭到破坏,数量没有下降,应视为种群数量动态保护成效很好,而对于容易更新的一类植物,应根据数量变化的百分比来划分标准。

2.3 野生植物的种群分布动态评估

野生植物的种群分布动态是指野生植物种群的分布范围的变化,包括分布点和分布面积的变化。分布区域内,一定的时间段内野生植物分布点及分布面积的增加或者减少能直观反映出保护对象的保护成效。周崇军从空间分布格局、年龄结构等对贵州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内的桫椤种群特征进行了研究[27];刘招辉等对湖南炎陵县大院的资源冷杉Abies ziyuanensis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做了分析,得出此处资源冷杉呈聚集分布[28];刘菊莲等对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研究,掌握了保护区内23株伯乐树的分布等信息[29],另外针对野生植物种群分布情况的研究还有很多,但是目前对野生植物分布动态的研究并不多见,大多集中在种群分布空间格局方面,需要加强对保护对象的分布动态变化的分析和评估。种群分布动态评估中还需要对野生植物致危程度变化进行评估,保护对象的致危因子是指直接或间接破坏保护对象或者其生境的因素。国政等对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列出了很多致危因子[10],致危因子的确定因每个保护区的情况不同,主要参考保护区生境的完整性和自然保护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护对象的致危性的影响。

2.4 野生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

野生植物的种群年龄结构和野生植物本身的自我更新能力有着密切联系。野生植物的更新能力,是在在自然条件下无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野外的自我生长、更新能力。保护对象的种群年龄结构可以直接反映种群结构的稳定性。周崇军从高度差别将桫椤的龄级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死亡期5个级别进行研究表明:桫椤种群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27];刘菊莲分析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伯乐树种群年龄后,发现伯乐树种群中幼龄阶段个体没有,只有成熟和衰老个体,其种群结构为明显的衰退型种群[29]。对大多保护植物只要本底清查连续、彻底,要得出保护对象种群年龄结构并不难,根据种群中幼体、成体、老年个体数量之间的比例来确定种群年龄结构类型,评估保护对象最好的指标就是保护对象自我更新能力良好,保持各级林龄延续,种群结构呈增长型或达到种群结构稳定。对于自然更新很难的物种,应加强其生境的保护和进行人工植苗等辅助措施。

3 讨 论

野生植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我国也是地球上野生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很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未受自然保护区保护,而受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的重点保护植物更少。我国还存在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数量偏少、面积偏小、分布区域不均匀、主管部门不一致等问题,这就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侧重点、手段和方法会有差别。建议适当的建立更多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或者增加保护区面积、建立野生植物保护小区等,尽快对未受到保护区保护的重点保护植物进行保护。

野生植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最大威胁来自旅游、开发项目等对自然生境的破坏和其它人为活动干扰。发展更好的人为因素影响评估评估方法,从人类活动产生的累积效应评估影响的强度,对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植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30]。国内外很多学者对人为活动干扰对不同自然保护区内景观、植被、野生生物以及环境的影响做了大量的研究[31]。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是一项综合型的评估,除了保护、管理工作外,还应对保护区内的人为因素影响作为附加项进行评估,应从已开发建设项目(旅游、道路、水库等)的影响、采挖野生植物和狩猎情况、建立人工繁育基地或实行迁地保护情况、对保护区内居民进行生态补偿和项目帮扶情况、野外监测系统建立情况、是否有人为灾害发生等方面开展评估。

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中保护对象及其生境是保护的主题,很多保护区还存在资源本底清查不彻底,没有评估的相关资料等问题。保护区应做好资源本底清查和对保护对象及其生境的监测工作,评估中应注重对保护对象的保护成效评估,加强保护对象的数量、分布、年龄结构、生境完整性等内容的监测。很多保护区居民的对自然保护意识不够,保护区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保护区居民实行政策帮扶与保护区居民协力做好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

目前关于专门对我国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研究还很少,也没有定量化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评估体系。针对不同的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对象,结合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从代表性、适宜性、多样性、稀有性几个方面来评估生态有效性,从管理对象、管理保障、管理效果、管理行动几个方面来评估管理有效性,综合人为因素影响评估,构建一套科学、完整、客观、易操作的定量化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势在必行。

[1] 盛茂银,沈初泽,陈 翔,等.中国濒危野生植物的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自然杂志,2011,33(3):149-154.

[2] 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学当前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6):102-105.

[3] 韦惠兰,杨凯凯.秦岭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J].生态经济,2013(1):374-379,383.

[4] Fuller RA,Madden EMD,Wilson KA,et al.Replacing underper forming protected areas achieves better conservation outcomes[J].Nature,2010,466:365-367.

[5] 蒋明康,王 智,秦卫华,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物种保护成效评价[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6,22(4):35-38.

[6] 郭子良,李霄宇,崔国发.自然保护区体系构建方法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13,32(8):2220-2228.

[7] 郑姚闽,张海英,牛振国,等.中国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初步评估[J].科学通报,2012,57(4):207-230.

[8] Victoria CJ,Cheng MS,Chen XW.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nalysis of wetland function(LAWF):a GIS-based wetland functional assessment tool[J].Water Environment Federation,2002,7:418-424.

[9] Ewers RM,Rodrigues ASL.Estimates of reserve effectiveness are confounded by leakage[J].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2008,23:113-116.

[10] 国 政,臧润国.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濒危程度评价指标体系[J].林业科学,2013,49(6):10-17.

[11] Rodrigues A S L,Andelman S J,Bakarr M I,et al.Effectiveness of the global protected area network in representing species diversity[J].Nature,2004,428:640-643.

[12] Jenkins C N,Joppa L.Expansion of the global terrestrial protected area system[J].Biology Conservation,2009,142:2166-2174.

[13] Bruner A G,Gullison R E,Rice R E,et al.Effectiveness of parks in protecting tropical biodiversity[J].Science,2001,291:125-128.

[14] Ervin J.WWF:Rapid Assessment and Prioritization of Protected Area Management(RAPPAM)methodology[J].Gland Switzerland:WWF,2003.

[15] Leverigton F,Hockings M,Pavese H,et al.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 Protected Areas—A Global Study.Supplementary Report NO.1:Overview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IUCN,Gland Switzerland and Cambridge,UK,2008.

[16] Timko J A,Innes J L.Evaluating ecological integrity in national parks:Case studies from Canada and South Africa[J].Biology Conservation,2009,142:676-688

[17] 陈传明.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生物多样性特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314-317.

[18] 彭林鹏,铁 军.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长治学院学报,2010,27(5):23-26.

[19] 杨忠兴,艾建林,尹五元.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46-9748,9764.

[20] Jiang ZG.On the upper limit of the area of the strictly protected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1205-1212.

[21] 于永福.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工作的里程碑——《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 出台[J].植物杂志,1999,(5):3-11.

[22] 苑 虎,张殷波,覃海宁,等.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就地保护现状[J].生物多样性,2009,17(3):280-287.

[23] 张殷波,苑 虎,喻 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威胁等级的评估[J].生物多样性,2011,19(1):57-62.

[24] 何琴琴.赤水桫椤保护区桫椤种群分布的现状及保护对策[J].绿色科技,2011,(5):40-41.

[25] 刘海洋,金晓玲,沈守云,等.湖南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群数量动态[J].生态学报,2012,32(24):7738-7746.

[26] 张 军,田随味,董 军.蟒河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种群的数量分布[J].山西林业科技,2006,(3):9-10,50.

[27] 周崇军.赤水桫椤保护区桫椤种群特征[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10-14.

[28] 刘招辉,张建亮,刘燕华,等.大院资源冷杉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广西植物,2011,31(5):614-619.

[29] 刘菊莲,周莹莹,潘建华,等.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伯乐树群落特征及种群结构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3,22(3):95-99.

[30] Robert JS,Brian FP.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wildlife[J].The George Wright Forum,2006,23:50-58.

[31] Liu J G,Ouyang Z,Taylor W W,et al.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human factors on wildlife habitat:the case of giant pandas[J].Conservation Biology,1999,13(6):1360-370.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ild plants types nature reserves in China

YU Xun-lin,ZHOU Xian-yan,CAI Le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

Wild plants types nature reserves aimed at 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plants population and their habitats.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was an evaluation to the nature reserves based on the target species.Implementing th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ild plants nature reserves has important signi fi cances on protecting the wild plants resources,improving the ef fi ciency of nature reserve protection,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nature reserve.The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wild plants nature reserves was brie fl y discussed in terms of ecological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including of the evaluation on protection value of the nature reserves,vegetation types and the habitat of the target species),and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Th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ora better development of wild plants nature reserves and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nature reserves in the future.

nature reserves;wild plants types;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S795.94

A

1673-923X(2015)03-0032-04

10.14067/j.cnki.1673-923x.2015.03.007

2014-01-10

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9028-01)

喻勋林,教授,E-mail:csfuyuxl@163.com

喻勋林,周先雁,蔡 磊.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护成效评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35(1):32-35,52.

[本文编校:吴 毅]

猜你喜欢
野生植物重点保护自然保护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投稿须知
内蒙古额尔古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修订
保护野生植物的意义及路径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正式公布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2月1日修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重点保护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