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2015-12-21 02:39李明明李林林季晓燕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麻木生长因子神经

李明明 李林林 季晓燕

山东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 德州 253013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李明明 李林林 季晓燕

山东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 德州 253013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0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0例采用鼠NGF肌内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维生素B12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疼痛(VAS)、麻木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同时观察单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情况。结果 疼痛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53.33%;麻木改善:试验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恢复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电位的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而且能对神经纤维的修复、电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

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随机对照试验

周围神经损伤的主要发病部位在周围神经,由于缺血、损害出现的传导功能失常、轴索变形及神经断裂等一系列损害[1]。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不仅出现躯体运动、感觉及交感障碍,还能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大多继发于手术后、外伤后的损伤,如骨科手术后约有5%出现周围神经损害[2]。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大多学者认为华勒变性是主要成因,病理改变有神经轴突坏死、髓鞘分解消失和神经鞘膜增生等一系列改变[3]。

目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多种多样[4],其中神经生长因子是最具有潜力的干预措施之一。尽管神经生长因子疗法属于起步阶段,但是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已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06—2013-12在我院就诊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试验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8~49岁,平均(40.50±5.6)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9例,尺神经损伤11例,桡神经损伤5例,腓总神经损伤5例。试验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41.26±5.8)岁;其中正中神经损伤10例,尺神经损伤9例,桡神经损伤4例,腓总神经损伤7例。2组性别、年龄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取神经修复干预,采用常规的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法,采用8-0无创的尼龙针线进行神经端端缝接。最后采用石膏固定患侧肢体6周左右。在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1次/d,疗程4周。试验组采取国内流行的注射用药鼠NGF18μg,采取2mL注射器肌内注射,1次/d,疗程4周。1.3 结局指标

1.3.1 疼痛评价:采取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价神经疼痛情况。其中VAS降低>80%为显效;改善率20%~80%为有效;<20%为无效;VAS分值升高者为恶化。

1.3.2 麻木的评价:采取四级分法:没有任何麻木症状为无;偶尔有麻木症状为轻度;麻木症状一直持续,但分散注意力后不明显者为中度;当麻木在无论什么情况都持续存在为重度。当麻木的级别降低超过2个级别的患者为显效;当麻木的级别降低超过1个级别的患者为有效;当麻木的级别没有改善为无效;当麻木的级别上升者为恶化。采用Medele Synergy肌电图仪测量每组神经的恢复率及神经电位恢复情况。在手术后4周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百分位数描述。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计数资料结局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结局采用t检验或U检验。临床疗效分析采用Ra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n(%)]

2.2 2组麻木改善情况比较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麻木改善情况比较[n(%)]

2.3 2组正中神经电生理比较 治疗4周后,试验组恢复的正中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电位,其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尺神经电生理比较 治疗4周后,试验组恢复的尺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电位,其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2组正中神经电生理比较(¯x±s)

表4 2组尺神经电生理比较(¯x±s)

2.5 2组桡神经电生理比较 治疗4周后,试验组恢复的桡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电位,其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桡神经电生理比较(¯x±s)

2.6 2组腓总神经电生理比较 治疗4周后,试验组恢复的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电位,其潜伏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波幅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腓总神经电生理比较(¯x±s)

3 讨论

目前大量动物实验研究显示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修复损伤的周围神经,不但有营养且还能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5]。综合当前研究,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能有效保护感觉神经元:周围神经损伤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引发不少神经元细胞的死亡。而已分化成熟的神经元自身没有增殖能力,细胞的数量不断减少肯定会影响神经损伤的恢复[6]。神经生长因子可能有效避免保护周围神经损伤后的感觉神经元免遭退变死亡,尽可能的提高神经纤维再生的物质基础,以促进神经的恢复程度[7]。(2)有效帮助运动纤维的再生:研究显示,在对伤坐骨神经的大鼠肌内注射神经生长因子,电子显微镜下能明显看到再生神经有髓神经轴突数量的增多,神经髓鞘也在变厚,而且神经髓鞘的排列层次致密。肌电图也提示再生神经运动纤维的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当然,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可以营养运动神经元,也能促进神经损伤后鸟氨酸代谢产物多经胺的合成,从而有促进运动轴突延伸,保护运动神经元存活的作用。

本文结果表明,NGF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NGF在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正常分化、发育、成熟、维持功能和存活、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具有神经元营养和促突触生长的双重效应[8]。研究表明[9],NGF能作用于雪旺氏细胞,可以促进雪旺细胞的增殖,也可加速轴突的成熟与恢复,从而达到修复神经的效果。本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在治疗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运动功能、临床疗效及肌电图恢复均有治疗作用。目前神经生长因子如何改善患者疼痛的成因没有一致看法。有研究发现,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中,神经损伤后立即鞘内给予恩经复(0.5 μg/h),可在术后5d内消除温度觉和机械觉痛敏,推测NGF改善疼痛是通过阿片系统起作用[10]。外源性NGF可能通过改变胆囊收缩素的水平,增强阿片系统的敏感性而起到镇痛作用[11]。

本文结果显示,神经生长因子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麻木症状,而且能对神经纤维的修复、电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今后在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确定神经生长因子的临床疗效。

[1]陈统一,张键.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M].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04,25(5):259.

[2]宋文良,冯传华,王晓燕.尼莫地平、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观察[J].中华当代医学,2004,2(6):20-21.

[3]韩汝政,李化伟,耿正顺,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颅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0):1 457-1 458.

[4]张素爱,陆素琴,储旭华.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45例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5):392.

[5]郝冬荣,武国霞.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0):57.

[6]吴萍,王黎,周枫,等.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职业性听力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7,20(5):283-285.

[7]唐晓梅,汪晔.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s面瘫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08,28(6):23-24.

[8]Aloe L.Rita Levi-Montalcini:the discovery of nerve growth factor and modern neurobiology[J].Trends Cell Biol,2004,14(7):395-399.

[9]Shakhbazau A,Kawasoe J,Hoyng SA,et al.Early regenerative effects of NGF-transduced Schwann cells in peripheral nerve repair[J].Mol Cell Neurosci,2012,50(1):103-112.

[10]夏永华,刘冬,李素娟,等.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7):3 227-3 228.

[11]李书林,蒋晓江,陈曼娥.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髓鞘碱性蛋白与神经功能的变化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6(6):798-799.

(收稿2014-05-23)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 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Li Mingming,Li Linlin,Ji XiaoY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Dezhou,Dezhou25301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erve growth factor(NGF)o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Methods 60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30,treated with intramuscular injection)and control group(n=30,treated with vitamin B12).The curative effect and single neural electrophysiology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pain and numbness improvement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se of control group(93.33%vs 53.33%,86.67%vs 66.67%),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treatment group had shorter latency of nerve sensory and motor,and higher amplitude,whic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NGF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ain and numbness symptoms,and facilitate the nerve fibers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function remedi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Nerve growth facto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745

A

1673-5110(2015)04-0024-03

猜你喜欢
麻木生长因子神经
麻木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浮生一记
无题(2)
“神经”病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