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

2015-12-21 02:39何安邦潘德岳乔卫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鞍区尿量电解质

何安邦 周 奋 潘德岳 乔卫东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外科 三亚 572000

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

何安邦 周 奋 潘德岳 乔卫东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神经外科 三亚 572000

目的 研究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100例鞍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根据电解质水平进行水电解质管理,观察组术后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水平,并作为依据进行水电解质管理。术后3d检测分析2组血、尿中电解质的水平;术后4~6d,调查记录2组水电解质紊乱、尿崩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后3d2组血中钠、钾浓度、尿量及尿中钠、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7d观察组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96,P=0.0426);尿崩症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6.1243,P=0.0000)。结论 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显著降低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鞍区肿瘤;水电解质管理;尿电解质

鞍区肿瘤是临床中颅脑外科常见的肿瘤,患者常表现为垂体内分泌障碍、视觉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研究显示[3-4],鞍区肿瘤术后,患者常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影响预后。本文根据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结果对鞍区肿瘤术后的患者进行水电解质管理。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03—2013-03我院接诊的100例鞍区肿瘤患者,均行鞍区肿瘤切除术。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手术方法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水电解质管理方法进行术后水电解质的补充。即根据患者血中电解质的水平确定所需补充的水电解质量。计算公式为:补钠量=(142-血钠量)×体质量×0.6(女性为0.5)/17;补液量计算公式为:补液量=(血钠量-142)×体质量×4(女性为3)。对照组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具体的补钠量和补液量对患者进行多次补充,对于低钾血症的患者,则从开始就进行补充,直至患者血钾水平恢复正常。

观察组根据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结果进行水电解质的管理。主要分为水、钠盐、钾盐的管理。(1)水的管理:详细记录患者每日的摄入量、尿量,如患者存在尿崩症,则在患者病情逐渐稳定后,采用弥凝片(国药准字H20070256,辉凌(瑞典)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计算公式为:每日液体的摄入量=每日所需量+尿量=患者的口服液体量+静脉补液量。(2)钠盐的管理: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尿液中会排出大量的钠盐,因此仅靠食物摄入补充钠盐不够,钠盐补充以静脉补液为主。具体钠盐补充量=每日需求量+前1d患者尿中的钠盐含量。(3)钾盐的管理:术后大部分患者可进食,在补钾量的计算过程中,较难把握。理论的补充量=当日需要量+前1d的尿钾含量。如患者尿中排出大量的钾盐,则采用静脉补液进行补充。

1.3 观察指标 术后3d,检测分析2组血、尿中电解质的水平;术后4~6d,调查记录2组水电解质紊乱、尿崩症的发生率,并调查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 18.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尿钠、钾的检测分析 2组术后3d,发现2组血中钠、钾浓度、尿量及尿中钠、钾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3d血中钠、钾含量及及尿中钠、钾含量的记录分析(¯x±s)

2.2 2组术后情况调查 术后4~7d,观察组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1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6.00%),有显著性差异(χ2=4.1096,P=0.0426);尿崩症发生率(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0,P=0.0377);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6.1243,P=0.0000)。见表3。

表3 2组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尿崩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比较[n(%)]

3 讨论

鞍区肿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肿瘤,常见类型有垂体瘤、颅咽管瘤两种[5]。临床中常采用手术切除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减轻肿瘤对垂体的压迫,从而缓解患者的内分泌症状,改善各项临床症状[6]。有学者在对鞍区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水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分析中发现,对于水电解质紊乱的关键是对症治疗,主要依赖于患者自身病情的减轻,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7]。所以,鞍区肿瘤术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尤为重要。但在采用手术对鞍区肿瘤治疗后,发现患者常会出现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常表现为视力下降、头痛、月经紊乱、多饮多尿等[8-9]。在对病因分析中,发现均与患者术后的水电解质补充不当,或控制不佳所致,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水钠紊乱引起的尿崩症、脑耗盐综合征等[10]。目前,临床中常根据患者术后血中电解质水平进行水电解质的管理[11]。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采用传统的水电解质管理方法进行术后水电解质补充后,患者水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高达36.00%,尿崩症的发生率高达34.00%,患者预后效果较差,且延长了术后住院时间。表明只根据血中电解质水平进行水电解质管理效果不佳。多项临床研究中也得到证实,鞍区肿瘤术后患者血中电解质水平正常时,仍会有水电解质从尿中流失,术后早期患者能通过机体的代偿作用可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即会出现血电解质水平下降,进而引起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的紊乱[12-13]。此外,临床中发现,鞍区肿瘤术后,患者水电解质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患者每日丢失的体液量相当于尿量和尿电解质,因此,根据患者的尿量和尿电解质的水平进行补液量的调整十分重要[14]。

研究证明[15],动态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电解质进行水电解质的调节,可显著降低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本研究中显示根据患者的尿量和尿电解质进行水电解质管理,患者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降至18.00%,尿崩症的发生率也降低至16.00%。

本研究显示,根据动态监测的尿量和尿电解质进行水电解质管理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根据血中电解质进行水电解质管理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少伟,牛光明,苏芳忠,等.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并发症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19):2 954-2 956.

[2]朱瑞,丛雪枫,卞威,等.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治疗老年人巨大垂体腺瘤[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1):29-30.

[3]李守汉,孟辉,田巍,等.经鼻蝶垂体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5):492-493.

[4]高树梓,韩光魁,周忠清,等.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3,18(3):114-116.

[5]司俊臣,栗世方,姚维成,等.鞍区肿瘤术后低钠血症及癫痫发作2例[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4):244-246.

[6]Fan MC,Wang QL,Wang JF,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Rathke's cleft cysts:clinical features,therapy considerations and outcomes[J].Chin Med J(Engl),2012,125(16):2 919-2 924.

[7]Dlouhy BJ,Madhavan K,Clinger JD,et al.Elevate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postoperative CSF leak following transsphenoidal surgery[J].J Neurosurg,2012,116(6):1 311-1 317.

[8]姜曙,王伟.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提高垂体腺瘤诊治水平[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3):436-440,328.

[9]蒋艳,周良学,徐建国,等.颅咽管瘤围术期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特点及处理(附728例报告)[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6):1 015-1 017.

[10]Berker M,Hazer DB,Yücel T,et al.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urgery of the pituitary adenomas:analysis of 570patien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Pituitary,2012,15(3):288-300.

[11]陈茂君,吴孟航,周良学,等.后颅凹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2(5):730-732,744.

[12]黄碧珊,钟小日.29例鞍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观察护理[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78-479.

[13]贾艳飞,李朝晖,田宇,等.鞍区肿瘤术后并发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4):781-784.

[14]彭里磊,董伟,周培志,等.动态监测尿量和尿电解质在鞍区肿瘤术后水电解质管理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4(3):444-447.

[15]袁俊峰,樊启涛,石浩.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2):29-30.

(收稿2014-05-14)

R739.41

A

1673-5110(2015)04-0054-03

猜你喜欢
鞍区尿量电解质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NASICON型微晶玻璃电解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鞍区肿瘤合并鞍区动脉瘤临床分析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