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5-12-21 02:39黄维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康复意义社区

李 燕 黄维红

郧阳医学院堰桥医院 1)护理部 2)儿科 十堰 442000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李 燕1)黄维红2)△

郧阳医学院堰桥医院 1)护理部 2)儿科 十堰 442000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纳入社区管理并建立医疗档案的1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其中45例(对照组)拒绝接受社区综合干预,仅服药治疗,其余55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观察2组纳入管理1a后精神阴、阳性症状评分(PANSS)、生活质量评分(QQL-100)、康复状态评分(MRSS)、智力评分(MMSE)、常识-记忆-注意测验评分(IMCT)及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MRS、MMSE、IMCT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劳动能力改善分别为47.27%、3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4.44%;观察组再住院率为9.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适应能力、智力及注意力,康复效果明显。

社区综合干预;老年性痴呆;康复效果

老年性痴呆也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疾病,高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群体发病率高达5%左右[1],以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严重者合并失语、失认、失用及执行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社交功能及职业活动[2]。目前,针对老年性痴呆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的方案,预防和延缓痴呆症状的发生、发展是临床工作的重点,院外康复治疗的意义较住院治疗更为突出。笔者针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点,给予相应的社区综合干预,收到良好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障碍卒中研究所AD及相关疾病协会(NINCDS-ADRDA)制定的诊断标准[3],选择2011-01—2012-12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进行保健管理的10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其中55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具有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观察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65~83岁,平均(74.55±8.68)岁;病程1~3a,平均(1.68±0.89)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CDR):轻度14例,中度28例,重度13例;其余45例拒绝接受社区综合干预,仅服药治疗,为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66~85岁,平均(75.24±8.79)岁;病程1~3a,平均(1.66±0.92)a;CDR评分:轻度11例,中度24例,重度10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社区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x±s)

1.2 方法 2组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出院指导与健康教育,病情基本稳定,符合转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的条件,所有患者均建立老年保健档案。对照组给予老年痴呆及基础疾病相应的药物治疗,由社区医生定期进行家访,根据病情发放药物,患者接受家属管理与照顾,并进行自我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相应的社区综合干预:(1)告知患者及家属社区综合干预的目的、意义与具体实施方法,由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每月进行家庭访视不低于1次,在健康档案上严格记录患者病情。(2)加强心理护理:医务人员和亲属都要注意尊重痴呆患者的人格,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采用安慰、鼓励、倾听等方法,获得患者信任,并给予开导。避免培养患者一些兴趣,对情绪、低落悲观的患者,应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与信心。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与兴趣爱好,选择性地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的乐曲,以调节其精神情绪。(3)加强健康宣教:对患者家属及轻度痴呆患者进行相关医学知识宣教,强调家庭环境对痴呆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性,并指导家人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病魔信心的方法,以及看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避免不良事件发生。(4)加强患者自理能力锻炼:鼓励轻度痴呆患者自己料理日常生活,如清理个人卫生,在家属看护下买饭、做饭、收拾房间等;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培养生活乐趣,分散病态思维,鼓励动手动脑以减缓神经功能衰退;保障睡眠,每天必须保证6~8h睡眠,尽量安排午睡时间。(5)饮食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患者、对病情有所缓解作用的食物,一般选择易消化、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6)中医治疗:选用六味地黄丸、天王补心丹、补中益气汤(丸)、归脾汤等具有抗痴呆作用的中成药进行治疗,给予穴位按摩疗法或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社区卫生中心干预前及干预1a后精神阴、阳性症状评分(PANSS)、生活质量评分、康复状态评分(MRSS)、智力评分(MMSE)、常识-记忆-注意测验评分(IMCT)及患者疾病控制情况。PANSS评分采用精神阴、阳性症状量表评价,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QL-100)评价[3],MRSS评分评分采用康复状态量表评价[4],MMSE评分采用简易智力量表评价[5],IMCT评分常识-记忆-注意测验量表进行评价[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社区干预前后PANS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2组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2组社区干预前后QQL-100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2组社区干预前后QQL-100评分比较(¯x±s)

2.3 2组社区干预前后MRS、MMSE、IMCT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MRS、MMSE、IM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各指标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社区干预前后MRS、MMSE、IMCT评分比较(¯x±s)

2.4 2组社区管理1a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率、劳动能力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2组社区管理1a内疾病控制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性痴呆发病率越来越高,根据痴呆病的特点,加强院外社区综合干预是现实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证实,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广泛的基础层级,可对辖区内的患者病情进行长期监测和控制[7]。AD患者一般在院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以营养脑细胞为主,病情相对稳定,可以执行长期医嘱,社区卫生服务一方面可以延续住院治疗,并取得良好的效果[8];另一方面,大大减轻了医疗费用与看护压力,本文结果证实,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远高于单纯药物治疗。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AD患者一般心理状态较差,情绪低落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所以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干预可缓解、改善心理状态,对调动患者积极性至关重要[9]。患者家属是院外看护AD患者的主要责任人,也是密切接触、干预AD患者的实施者,另外也是AD患者最信赖的对象,所以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非常必要,也是正确执行医嘱、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10]。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智力方面的恢复,都离不开患者积极地参与训练,合理安排患者自理能力训练[11],一方面,可以增强其生活质量、机体功能,改善智力;另一方面,对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有积极帮助,同时,减轻了家属看护的压力[12]。保证睡眠是脑细胞维持生理功能的关键,研究证实长时间睡眠不足的人群,AD发生率偏高[13]。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的影响,是防止因脑动脉缺血诱发AD的有力措施。中医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归脾汤(丸)、补中益气汤(丸)、天王补心丹四种中成药都具有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对老年性痴呆、健忘及神经衰弱有确切疗效[6]。

本研究证实,接受社区综合干预的AD患者,PANSS总分、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症状评分均较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改善明显,充分说明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AD精神症状。积极的健康指导、心理支持等措施,有利于患者改善生活质量的主动性发挥;对MRSS、MMSE、IMCT评分比较发现,接受干预的患者康复状态良好,智力、记忆力、注意力改善明显。2组社区管理1a内疾病控制情况显示,综合干预的患者症状改善率、劳动能力改善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者,再住院率也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者,说明综合干预有利于症状和劳动能力的改善,降低再住院率。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AD患者提高康复治疗的重要单位,社区综合干预对改善AD患者症状、生活质量,提高智力、注意力水平,延缓AD进展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积极推广。

[1]王鲁妮,彭艳,刘泽,等.各型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比分析[J].广西医学,2013,(11):1 439-1441;1 453.

[2]胡玉萍,王平,孔明望,等.补肾化痰益智法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COX-2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1):69-71.

[3]林岳卿,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老年人量表简化版的研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6(1):27-30.

[4]柳群芳,朱紫青,孟国荣,等.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8,10(3):147-149.

[5]马维斌.尼莫地平治疗轻度和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 066-4 067.

[6]赵磊,尹玉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03-104.

[7]刘晓红,陈美蓉,朱咏新,等.中国汉族人群Toll样受体4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7):3 244-3 248.

[8]周冰,彭素标,王晓波.北京门头沟区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25(1):123-125.

[9]王利群,关青,王军辉.吉林市老年痴呆病人社区护理干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9):1 905-1 906.

[10]宋瑜,徐勇,聂宏伟,等.中国人群老年性痴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 653-3 655.

[11]黎倩平.老年痴呆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4):228-229.

[12]李华,常亭玲,慕刑萍,等.老年痴呆患者护理人员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7-9.

[13]曾莹.人文护理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2):97-98.

(收稿2014-05-31)

R473.74

B

1673-5110(2015)04-0125-03

△通讯作者:黄维红(1971-),女,主治医师,从事社区全科医疗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康复意义社区
一件有意义的事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社区大作战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