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2015-12-21 02:39邓莉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干饮水功能障碍

邓莉梅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523945

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邓莉梅

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神经内科 东莞 523945

目的 察护理干预对脑干梗死导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 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够有效提高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及状况,临床预后效果理想。

脑干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护理干预

脑梗死是临床吞咽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脑干部位梗死更容易引起吞咽功能障碍,也是脑干梗死的常见并发症。脑干梗死致吞咽困难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进食影响极大,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且由于无法顺利进食、进水导致脱水、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等[1-2]。本文对我院部分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04—2013-05收治的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5~81岁,平均(61.27±7.34)岁;对照组3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46~79岁,平均(59.82±6.71)岁。2组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及颅脑CT等辅助检查证实,且符合脑干梗死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作;GCS评分<8分,NIHSS评分≥17分,生命体征稳定,未出现意识障碍及失语症;存在咽反射,但出现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实验前均充分了解相关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意识、认知等障碍或自理能力极差无法有效配合治疗患者,既往伴吞咽障碍史或会厌、食管等处伴占位性疾病等导致吞咽障碍患者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并保持其畅通,积极进行口腔护理,避免窒息、吸入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提高语音及肢体的功能性锻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吞咽功能训练:呼吸道训练:练习深呼吸、憋气,并进行咳痰训练,提高咳嗽能力及效果并将气管内异物有效排出;吸吮训练:患者口含婴儿奶嘴,模仿婴儿吸奶进行吸吮,3min/次,3次/d;吞咽模拟训练:通过吸气、屏气、吞咽、呼气、咳嗽等过程对吞咽动作进行模拟练习;吞咽功能练习:患者口中含一小块冰,进行吞咽动作,冷刺激咽部及软腭、咽后壁等强化吞咽反射;使用蘸有食醋的棉签放在口中,通过吸吮动作体验酸味,对唾液的分泌形成刺激,鼓励其完成吞咽动作。

1.2.2 进食护理干预:创造安逸舒适的进食环境,包括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等,帮助患者保持愉悦、轻松的心情。食物选择带有一定黏性、密度均匀、容易吞咽且含有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尽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较强及过硬、过冷、过热食物,依照循序渐进原则从流食向半流食过渡。喂食体位为30°仰卧位,患者头部前倾适宜吞咽,使用金属小汤勺,每次喂1勺,并用勺背将舌部轻压帮助吞咽;进食中适当饮用少量白开水帮助食物下咽,进食完成后患者保持坐立位30 min、禁止翻身。

1.2.3 综合发音训练:康复师帮助患者进行口颊部及舌的主被动运动,指导进行屏气-发音运动,用双手支撑在椅面上推压并进行屏气,而且突然松手进行发音运动,随音乐节奏进行单音或单字的发音训练,在张、闭口及声门开闭的动作过程中对口唇部肌肉形成刺激并加强声门闭锁能力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通过饮水试验分析预后效果。

1.4 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吞咽功能障碍完全消除,摄食、吞咽正常,饮水无呛咳;显效:轻度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正常经口摄食,饮水不连续;有效:中度吞咽功能障碍,能够经口摄食部分食物,但不足以维持营养,需行静脉营养辅助,饮水有呛咳;无效:仍重度吞咽功能障碍,无法经口摄食,饮水呛咳严重。饮水试验:20mL温开水,患者坐位与平时一样饮用,根据其饮水情况、时间及一口饮用量、有无呛咳等进行评分[5]:1分,无呛咳停顿,5s内饮完;2分,无呛咳停顿,饮完超过5s或分次饮用;3分,1次饮用但有呛咳;4分,分次饮完且有呛咳;5分,多次呛咳,较难饮完。

1.5 数据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2组治疗前后饮水试验评分比较(¯x±s)

3 讨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神经性多发疾病,对脑组织与中枢神经等功能影响极大,病死率较高,经有效治疗存活患者也容易出现吞咽困难等诸多并发症或残疾[4]。吞咽动作属于较为复杂的生理性反射,在患者脑干梗死、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常会出现吞咽障碍。虽然这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以自行恢复,但其恢复速度通常较缓慢且不会完全得到恢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5]。随着恢复时间的延长,其恢复效果逐渐降低,因此需要在早期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以尽可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或避免其所导致的呛咳、误吸、肺炎等并发症,尽早恢复经口进食保障患者营养摄取。目前,临床还没有治疗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特效药物或疗效确切的标准治疗方案。

大脑及脑干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能够进行结构性修复及功能性重组以重建部分功能,在梗死早期对梗死组织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这种功能性重建,并促使受损区域出现可逆性变化,对脑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实施早期吞咽功能恢复性训练,有效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刺激信号,促进神经网络的重组,强化吞咽反射;并对吞咽功能相关肌群予以早期刺激,避免其出现废用性萎缩[6]。吞咽训练措施可以刺激外感觉器,调动残存的神经反射向中枢神经传递刺激信号,以帮助吞咽功能重塑并协调其相关的肌肉运动能力。

实施进食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呛咳、误吸等情况,避免出现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通过对于食物的选择与进食管理,帮助患者从少到多、从流质到半流质、从单一营养到复合营养循序渐进的增强进食质量及营养摄取。患者在进食提供所必需营养的同时,亦可以对吞咽发射形成正性刺激,有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综合发音训练则可以有效调动相关肌群并加强对肌群的控制能力,对吞咽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脑干梗死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及状况,临床预后效果理想。

[1]张月荣,刘珽,邓芸,等.吞咽功能障碍治疗仪对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9):1 028-1 031.

[2]丁国英,朱玲玲,张艳,等.胃造瘘管饲用于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7):660-661.

[3]路亚娟,彭菊花,王宝丽,等.综合康复治疗早期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 632-4 632.

[4]张春兰.强化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41-43.

[5]潘素兰.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及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1):40-41.

[6]马月利.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13-14.

(收稿2014-05-16)

R473.74

B

1673-5110(2015)04-0129-02

猜你喜欢
脑干饮水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简易饮水鸟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