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2015-12-21 02:39刘俊利常文爱段慧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血压护士高血压

刘俊利 常文爱 段慧莹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 焦作 454000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刘俊利 常文爱 段慧莹

河南焦作市人民医院 焦作 454000

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血压控制

老年高血压是指除血压升高,还伴有心脑肾的损害,且排除假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的全身性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减轻患者应激、疾病等负性情绪方面有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标准。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男12例,女8例;年龄61~78岁。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60~79岁。2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测量方法 2组测量方法相同,患者空腹,安静休息10 min,取坐位测量右肱动脉血压,测量工具使用袖带式水银柱血压计;2名护士测试血压,求其平均数,2次/d,在08:00和16:00测量[2]。

1.3 评定方法 对照组采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

1.4 心理干预方法

1.4.1 支持疗法:主要通过倾听共情、安慰、开导、解释和指导帮助患者能够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心理压力。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面带微笑,主动握着患者的手,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鼓励和开导使其说出内心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护士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相应的解释、建议和指导[3]。

1.4.2 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系统脱敏疗法,诱导患者有计划、有步骤地暴露在导致焦虑的情境中,并通过身体的放松状态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的目的。操作分为3个步骤。①学会肌肉放松:教会患者渐进式紧张—放松法,并带动其进行治疗。一般需要6~10次练习,0.5h/次,1 ~2次/d,以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②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首先,与患者一起探讨使其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恐怖或焦虑的主观程度,该程度可用主观感觉尺度度量。一般为0~10等级。然后,将患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③实施脱敏:首先是放松,其次是想象脱敏治疗。由护士做口头描述,并要求患者在能清楚地想象此事时,便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然后让患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s左右。想象治疗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生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1h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会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

1.4.3 认知疗法:该方法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的心理干预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树立正确积极的治病防病观念,从而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①治疗早中期:通过宣泄情绪,患者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是一位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和治疗方法的认知教育,使患者认识到随着医学治疗技术的发展,控制高血压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是可能的,并告知治疗的具体方案,使之树立信心;②治疗中后期:通过先期有效的治疗后,此时应把下一步计划告诉患者,使之坚定信心,保持良好心态。认知治疗原则每周1~2次,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和频度。

1.4.4 集体心理干预:指为解决共同的心理问题,将多个患者集中起来加以干预的一种心理干预方法。在集体中患者相互影响,可以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治疗过程中,每组由1 ~2名护士和5~8例患者组成,每周干预1次,60min/次,共进行4周。首先组织大家集体观摩幻灯片,通过饮食、运动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建立控制血压。然后,选取血压控制比较稳定的患者,分享自己的方法促进大家共同学习。最后,由护士播放一段提前录制好的冥想放松指导语,让患者亲身体会并学习冥想放松治疗,共播放2遍。

1.4.5 家庭干预:美国心理学家麦尔指出,一个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心理发展都与其家庭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家庭干预,可以纠正一些病态心理,改善家庭功能。主要通过交流疗法,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进行交流。通过家庭评估,判断家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治疗者可以对整个家庭的结构作出评价,并创造出一种能够改变这种结构的家庭环境。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后2组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老年性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压,减缓病情的发展,同时需要长期监测血压,观察并发症的发生[4]。由于病程长,反复住院,给老年高血压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及经济负担,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病程越长,产生的心理压力也会越大,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越不利于血压的控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减少不良情绪反应,主动配合治疗[4]。社会支持是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社会和自主群体等所给予的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4]。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依赖于药物,特别需要家庭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应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保持家庭关系的和谐,保持身心愉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积极作用[5]。同时,护士作为心理干预的主体,与患者接触的时间也更多,更利于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取得患者的信任。所以,护士应更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干预,帮助老年人缓解不良情绪,积极控制血压[6]。

[1]程敏锋,陶炯,王相兰,等.影响高校高血压老人生存质量的心理社会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2):1 427-1 428.

[2]韩丽芬.心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9(18):1 701-1 702.

[3]杨娉婷,林玲,袁洪.心理干预治疗对降压疗效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9,34(4):248-251.

[4]韦铁民,曾春来,陈礼平,等.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1(6):567-569.

[5]霍秀桃,于秀英.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J].护理研究,2009,17(1):100-101.

[6]庄芹,程晓鸣,孙任苓.原发性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3(7C):16-17.

表1 2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x±s)

(收稿2014-04-23)

R473.74

B

1673-5110(2015)04-0138-02

猜你喜欢
血压护士高血压
最美护士
《全国高血压日》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