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2015-12-21 03:27刘立忠蒋超
关键词:时事政治政治思想

刘立忠,蒋超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2)

微博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调查分析

刘立忠,蒋超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2)

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高校抽取340个样本,发放自制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已开通微博的大学生,微博内容关注中时事政治及就业创业问题的选择率均为65.9%,得到了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在微博主的问题上,学生更偏向于选择校内知名教授作为思想政治微博的博主;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和主观要求,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相关诉求中得到体现。建议高校应有效运行由校内知名教授、思想政治教师协同管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思想政治教育;调查;大学生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达3.09亿[1],作为飞速发展的网络应用,微博因其短小、随意、及时、互动的特性及其具备的4A(Anytime,Anywhere,Anything,Anytime)元素[2]得到大学生的广泛青睐。微博走进了青年人的生活,并成为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充分认识并积极探索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模式、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某高校微博使用情况、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及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诉求情况进行调查,初步了解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特点,并提出相关改善意见及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徐州地区某高校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在读生进行抽样调查。本次项目发放的自制问卷《微博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调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样本的基本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现状;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行为特点等等。项目调查员经过培训之后进行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自填法,所有问卷都由受访者自己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40份,实际收回331份,有效回收率97.35%。其中,男性223例,女性108例。

2.统计方法。通过 Epidata3.0数据录入,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

1.一般情况、微博使用情况及思政教育情况。

受调查学生中,无党派、团员、中共党员及其它党派的比例分别为3.6%、91.5%、3.9%和0.9%,其中男女比例为67.4%和36.2%。一、二、三、四年级各占26.9%、32.6%、38.4%、2.1%。

微博拥有者占66.5%,不愿开设微博的原因中没有兴趣的占多数(47.8%),使用腾讯微博最多(52.4%),新浪次之(38.5%)。54.5%的同学在微博上见过反动言论,对反对言论持反对态度的占93.4%。

对现有思政教育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8.8%和31.1%;不满的原因中因内容过于理论化和与学生现实生活内容不贴切的占82.1%。愿意通过各种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身修养的占90.3%,不同性别间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情况。调查发现,仅有19.3%的同学不愿通过微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55.3%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会在思想政治微博开通后主动关注该微博。在这两项调查中,其中女生相对男生,更愿意藉以提高自身素质,不同性别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1)。

在不愿意主动关注思想政治微博的原因中,不想泄露自己的隐私或秘密占16.2%,担心会影响自己言论发表的占27.7%,前者女性比例较高,后者男性比例较高,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不同性别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自己的情况 (n构成比)

表2 不同性别不愿主动关注思想政治微博的原因 (n构成比)

在提到由谁做思想政治微博的博主时,更多人倾向校内知名教授和思政教师(分别为43.5%和21.8%),这一结果在不同年级间有显著差异(P<0.01,见表3)。

表3 不同年级对微博博主的倾向情况(n构成比)

思想政治微博的内容需求中,时事政治、就业创业和专业问题的选择率最高,分别为65.9%、 65.9%和47.4%,在就业问题上女性较男性关注多,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的微博内容需求情况

三、讨论与建议

1.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诉求与获得相矛盾。调查发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满的现象依旧存在,这一结果与张雪的调查结果相似[3],这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主体方式单一、师资队伍不稳定、过分注重灌输、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等因素有关[4]。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不断提高,他们是一个需要更多刺激和引导才能够积极参与的团体[5]。而通过微博实现传播内容及时互动的这种“传受合一”的理念和事实正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和新起点。

2.重点关注时事政治及就业创业问题并兼顾其他。调查结果显示,时事政治及就业创业问题得到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时事政治教育是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立场教育的重要渠道,培养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武忠诚等人认为时事政治课设立不正规,时开时停及忽略大众媒体的作用是时事政治教育效果降低的主要原因[6]。就业教育是大学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思想教育的内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等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同步进行,以帮助大学生在求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7]。因此,利用微博这一新传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着重时事政治及就业创业相关内容在微博中的更新。

3.重视名人效应的同时加快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经调查分析,学生更偏向于选择校内知名教授作为思想政治微博的博主,其根本在于名人效应的作用,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转变的阶段,因知名教授作为名人具有高度的知名度、美誉度及人格魅力等往往容易受学生的喜爱和追崇,并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8]。调查也发现学生对辅导员的选择率并不高,李占才[9]的调查中29.2%的学生一周内见辅导员低于一次的这一现象也印证了这一结果。因此,高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的制度建设,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投入。

4.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调查发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不同的思想特点和主观要求,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相关诉求中得到体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通过微博开展时要有针对性[10]。同时我们要注意到女性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区别对待,调查结果显示女性大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微博教育以提高自己及对专业问题的诉求程度均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因此,在微博工作中应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规划教育以帮助女大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9]。

5.认清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微博虽有应用前景,但在实际推广时依旧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许多学生不愿主动关注思想政治微博,在其原因中:女生主要担心会因此泄露个人隐私,而男生则更担心会影响在微博上发声的自由度。因此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前期应针对该现象积极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对微博平台的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等作出严格规定,确保微博平台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以有效支持借助微博所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许方园,曹银忠.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略论[J].中国校外教育,2011,(02):81-82.

[3]张雪.财经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以西南财经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03):48-50.

[4]李倩.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137.

[5]张田.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现状调查—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2):28-30.

[6]武忠诚,孙俊如,光明,张鑫,李慧,陈显久,王震.大学生时事政治关注情况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

[7]许云华,唐萍,沈洁,张雷.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浅析[J].科技信息,2011,(11):198-221.

[8]任争恒.浅谈“名人效应”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5):82-84.

[9]李占才,蒯正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德育,2010,(11):6-10.

[10]胡晓红.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别关怀[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05):53-56.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blog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Lizhong&Jiang Chao
(Xuzhou Medical College,XuZhou Jiangsu,221002)

A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extract 340 samples from a university, and the questionnairewasdistributed.The resultsshowed that,in the contentofmicroblog attention,the currentpoliticaland employment issueswas65.9%,whichwasgotmore attention from college students;the studentsweremore inclined to choose the famous professors a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microblog owners;different grade had different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and subjective requirements.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university should operate their official microblog effectivelywhichmanaged by famousprofessorsand 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order to carry out education for differentgrade and gender.

microblo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vestigation,university students and value

G461

A

1674-0416(2015)04-0101-03

[责任编辑:谢敬囡]

2015-06-24

刘立忠,男,1981年生,江苏徐州人,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蒋超,男,1988年生,江苏徐州人,流行病与医学统计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如何利用时事政治增强高中政治的实用性
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