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绣与羌绣艺术特比性的研究

2015-12-22 01:56马晓华李红涛
湖南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挑花羌族针法

张 勇 马晓华 李红涛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汴绣与羌绣艺术特比性的研究

张 勇 马晓华 李红涛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通过汴绣、羌绣的历史发源、流变、风格、特性的分析比对的研究,立足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发展规律,从品牌战略化,市场规范化,知识产权化;营销创新化、工艺创新化的需求上促进学术研究进一步强化,构建汴绣和羌绣新的传承和发展。无论是汴绣还是羌绣,它们都将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同时又会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在保留自身特色风韵的同时,又能融入当代人民生活风尚,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资、精神享受。

汴绣;羌绣;发源与流变;艺术造型;创新发展

汴绣与羌绣都是中国刺绣形式的一种,汴绣的发源地是开封,素有“国宝”之称,以绣工精美,针法细密,图案严整,色彩秀丽著称,宋朝时闻名全国;羌绣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作品充满着民间色彩风味,有自己独特的手法和民族特色,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有着丰厚内涵、风格独特的民俗手工艺系统。

1 汴绣与羌绣的历史发源与流变

1.1 七朝古都之开封汴绣

汴绣发源于北宋时期(960—1127年),“汴”是那时北宋的都城开封的简称,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和沟通的重要场所,刺绣在北宋时期是手工业中的一个主要行业。由于开封以前叫作汴梁城,于是称为汴绣。汴绣和苏绣、湘绣、粤绣、蜀绣这四大绣种被称作中国的五大名绣。北宋期间,开封商业发展迅猛,小贩、街道相继突起,非常热闹,在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发展的时期,刺绣业在手工产业中占领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人们称汴绣也叫宋绣。

1.2 羌族民间艺术的奇葩之羌绣

羌绣的来历民间存在着很多种说法。其中挑花刺绣是这样流传的:三国之前,羌族的妇女们特别能征善战,诸葛亮曾让姜维去平定汶山,但是总是被羌族妇女打败,无功而返;随后诸葛亮想了一个妙计,用画好的很多符咒,构成挑花围腰,赠予羌女。羌族主妇们非常喜欢,就不断跟着模仿刺绣,于是挑花围腰流传起来。羌族妇女们被这些符咒迷了心,不再喜欢出去打仗,只迷恋挑花刺绣。传说固然不可信,但如果大家把这层神秘的面纱揭下,就能看出实际上羌族刺绣艺术最开始是从汉族传过来的。不过,挑花刺绣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跟他们朝夕相处,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把挑花艺术发展壮大,从汉族刺绣中吸收精华,同时又融入羌族文化的民族特色,使羌绣成为刺绣中的艺术文化珍品。

2 开封汴绣与茂县羌绣的题材形式比较

2.1 布满宫廷色彩、丰硕多样的汴绣

汴绣承继了宋绣的题材,在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普遍,因而题材也具备多样性。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成为汴绣风格选择的主要内容。百姓生活中常用的题材有寄托吉祥如意的花鸟虫鱼、花卉植物、祥禽瑞兽等,如妇女用的扇面上常以花鸟为主;宫廷里,种类繁多且形态美观,大致有山川、楼宇、动物、人物等,常是模仿历朝历代的的各种著名画作。改革开放以后,汴绣选题更加多样,有中国古代名作,另有装饰作品、书法、皮影画、人物绣画、西洋画作、写实作品等,如此多不同形态的题材形式的出现,使汴绣在题材的选取和发展上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开封作为北宋的都城,当时的北宋商品贸易一片繁荣的景象,刺绣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手工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很多专业绣工被称为师姑(尼姑),他们对当时的刺绣行业贡献很大,“西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东京梦华录》),充分显现出当时刺绣行业市场的辽阔前景。那时,不仅民间生活中大量采用刺绣品,大街上的旅店牌匾也全数运用刺绣绣制。统治者们为了达到自己的欲望,在民间大量搜刮刺绣作品。与此同时,皇宫还专设了“文绣苑”,专门为皇上、妃子和王侯将相绣制衣饰和画作。由于绣品奢华美丽,又专为皇室所用,因此绣品被称为“宫廷绣”。

文革时代的刺绣题材大部分都是围绕毛泽东诗词、毛泽东像而创作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刺绣的题材又逐渐创新出了皮影画、仿古长卷等。

2.2 布满民间意味、吉祥稳定的羌绣

羌绣作品大都寓意着吉祥稳定的含义,民间风味充足,喜欢用生活中的真实景物和物体来作为主要题材应用。像植物有花草、瓜果;动物有狮子、飞虫、鱼、禽类等。此外,羌绣也会在作品中运用一些几何图案去表现,如“四羊护宝”、“万字符”等绣品,象征羌绣的美好寓意。

说到羌绣,在这里需要重点讲一下羊图腾。以前,羌族是以养羊为主的民族,羊在他们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羊本身具有魂灵,能够为他们的部落带来吉祥和平安,并且为他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因此,羌族人把羊作为他们的崇拜。每逢有重大节日和祭祀活动,都会出现羊的影子并且得到人们的祭拜,同时,他们还用羊骨和羊毛线作占卜。所以,无论是在羌绣图案中还是羌族的房屋上或他们的祭祀活动中都会出现羊图腾。羊图腾崇拜成为羌族人的最古老宗教信仰,他们把羊当作羌族的标志和符号。在羌人眼中,羊图腾代表着吉祥、平安,寓意着幸福美好,所以,羌绣上普遍绣有羊图腾,以寄托他们的憧憬和追求。

3 开封汴绣与茂县羌绣的艺术造型方法比较

3.1 技法表现的差异性

汴绣历史久远,最擅长人物风光,色彩的运用比其他种类的刺绣明丽、旷达,并且在透明上常采取夸大的方式,层次分明,针法精致,构图新奇,在明暗顺序上也有独到之处。汴绣的针法主要承继了宋绣的特点,同时大量吸取学习民间刺绣针法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建国初期,汴绣针法刚刚发展到10多种;1958年,已成长到20余种;到了1982年已发展到36种针法。之后,为了能够在竞争中不被淘汰,汴绣针法也不断改进和更新,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

汴绣有很多种针法,不过最常用的有齐针绣、十字绣、蒙针绣、别针绣、乱针绣、滚针绣、锁边绣等,逐渐从十几种发展到四十几种。齐针绣(图1)是最基本的针法之一,讲究用线工整,线条均衡整齐;乱针绣,虽然称为乱针,但实则乱中有序,技法上有自己的一定的规律;滚针绣,针法很独到,将绣线捻紧形成条纹状,绣制时使其在绣布上能够随着绣工的想法灵活变化,并不死板。汴绣技法的优点就在于很注重用线的方法,粗细也有所讲究,同时线与线之间转变灵活,讲究丝理变化,为能更好的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汴绣会根据材料、题材和颜色这几方面的不同去进行合理设计,已达到尽善尽美。

图1 齐针绣

羌绣的技法表现与汴绣则有很多不同。羌绣最主要的技法是运用挑花,其次有纤花、纳花、链子扣及接针绣等。挑花精美小巧,又主要分为“十字挑”(图2)、“串挑”、“编挑”三种挑花技法;纤花与纳花看起来美丽清秀。当然,不同的羌族村寨,绣出来的挑花刺绣也各不相同。

图2 十字挑

“十字挑”是一种以小型挑缀方式为主的挑花刺绣,绣制时花纹图案用斜形的交叉十字针组成,然后依照绣布的上下经纬去用针,讲究构图,针脚特别细腻,所以比较费时;“串挑”常用于大面积的围腰装饰,也叫链子扣,即图案采用链扣相连的形式组成,然后进行挑串,串挑的制作比较节省时间;“编挑”通常采用彩色绣线,编、挑相结合,密集排列,编挑大气美观,不过经不得洗,多用于鞋面、头帕等。

3.2 形式表现的差异性

汴绣的表现形式主要以欣赏性作品为主,形式多样,如:单面绣、双面绣、肖像绣、油画绣(图3)。汴绣的设计和创作很类似于绘画,两者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绘画的创作用不着顾虑刺绣的工艺特色,只用在设计时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技法,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造型因素,在画布上去创作即可。而汴绣则需注意这些,因为刺绣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材料的选择、针法的运用及刺绣的工艺特点有哪些制约性因素等等。

汴绣双面绣的表现方式与中国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汴绣双面绣在表现空间层次的效果方面,主要依靠针线的运用和材料的选取上。当遇到需要表现天空、云雾等一些透明半透明的物象时,汴绣双面绣会选择使用真丝纱绢和尼龙纱绢,这类质地轻薄且透明度较好的材料作为底料,因为这些透明度好的材料搭配好的针法,比较容易表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和虚实变化;而中国画则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主要是依靠线条粗细,大小不同的色块和色调来表现这种效果,没有那么多制约性因素,形式感较强。

图3 油画绣

羌绣的表现形式与汴绣相反,多以实用性为主,羌绣多运用在羌族人的服饰上。

如果走进羌族村寨,就会发现,羌绣图案随处可见,尤其是羌族人所穿戴的衣服和装饰品上。羌族人喜欢用羌绣来装点衣饰,如鞋子、衣裙(图4)、头帕、袜子、鞋垫等。羌绣的实用性极强,羌族人无论男女,都喜欢戴青色或白色头帕,而且他们很讲究穿戴,不同年龄段都有所区别。年轻女子们喜欢在腿上缠上红脚带子;中年妇女常在头上戴着绣有羌绣图案的头帕,并且在腰间系着绣花飘带;男子则脚穿绣有云彩图案的“云云鞋”,身穿粗布长衫,外套无袖的羊皮褂子。

图4 衣饰

4 开封汴绣与茂县羌绣的艺术风格比较

4.1 汴绣之绣工精美、图案严整、格调高雅

汴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题材和刺绣工艺,同时借鉴苏绣和湘绣等绣作艺术的优点,加以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出很多种针法。既有花草鱼虫,又擅长于山川景物,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既带有苏绣的生动文雅,又有湘绣的粗犷明朗,形成绣工精美、格调高雅、构图规整、针法紧密、生动传神的风格特点。汴绣的针法运用恰如其分,花鸟草虫运用虚实相联的手法,针法细密,颜色艳丽,装饰性很强;人物绣品主要是以模样、神态精确、层次感明显为效果。汴绣在经历了上百年的变迁之后,从民间刺绣发展到专业的宫廷绣,从单调粗旷到多姿多彩,从单一性到全面性,由此可以看出汴绣在刺绣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4.2 羌绣之色彩艳丽、精美绝伦、富有民族内涵

羌绣历史久远,民族内涵浓厚。古时相传的“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恰恰反映了羌族人喜欢用民间手工艺术去修饰、装点他们的生活。羌族女人非常心灵手巧,绣工一流,绣出了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色彩艳丽、精美绝伦、富有民族内涵。羌族的挑花刺绣到了明清时达到繁盛时期。

羌族妇女们特别善于绣制挑花刺绣,因为她们从小就接受专门的训练,技法熟练。她们绣制的挑花刺绣品,色彩对比鲜明,浑厚朴实,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绣制出的天然纹样或花草,个个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所绣的绣品都寓意美好的意味。如:“娥娥戏花”、“瓜瓞绵绵”、“二龙戏珠”、“团花似锦”等图案,都含有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的寓意,作品颜色鲜艳夺目,形象生动,风格独特。

5 结束语

汴绣一开始就带着“装饰”的印记,从生活装饰品到宫廷刺绣品,历经了上千年的发展和改变,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品牌战略化,市场规范化,知识产权化;营销创新、工艺创新;学术研究进一步强化,构建汴绣新的传承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资、精神享受。

羌绣具有浓郁的羌家风情, 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不再是一种纯粹的装饰品,羌绣走出了羌寨羌碉,走出了深闺,已逐步被人们赏识。它以自身一种独有的风韵,被越来越多的人迷恋。

但无论是汴绣还是羌绣,它们都将随着时代变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它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同时又会取百家之长,补己之短,在保留自身特色风韵的同时,又能融入当代人民生活风尚,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为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张玉梅,陈新华.从汴绣看民间艺术的文化再生[J].美与时代(中). 2010(07)

[2]郑高杰,陈明珍.现代汴绣绣品的变迁[J].四川丝绸.2008(04)

[3]王晓庆.汴绣漫谈[J].寻根.2008(04)

[4]王胜军.试论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05)

[5]周萍,郑高杰.汴绣题材特征研究[J].四川丝绸.2008(01)

[6]卢娜.羌族刺绣的艺术成就及其保护开发[J].纺织科技进展.2009(01)

[7]周勇,张玉萍,杨为渝.从人性关爱看羌绣艺术[J].电影评介.2009(14)

[8]彭代明,彭潘丹犁.羌族服饰及刺绣图案中的宗教文化含义[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9]韩峰.初探羌绣“云云鞋”纹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10]刘小辉.羌绣开发状况研究——以茂县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6)

[11]黄洋.浅谈羌族刺绣工艺及其开发和利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张勇(1973- ),男,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本科。Email:330351470@qq.com

2015-09-15

猜你喜欢
挑花羌族针法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挑花看“妹”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渔歌子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