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实之间,自有天地——自然元素在现代灯光装置设计中的运用

2015-12-22 01:56龚艳燕
湖南包装 2015年4期
关键词:肌理设计师色彩

龚艳燕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 200092)

虚实之间,自有天地——自然元素在现代灯光装置设计中的运用

龚艳燕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 200092)

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媒介的强力支撑之下,当代灯光装置艺术借助光的空间营造与意境塑造,将材料,元素与参与者融合在一定的场所空间之中,如同一场光与影,技术与艺术的对话,虚实之间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多的自然元素和有机形态能够在灯光装置作品中得到游刃有余的重现与再设计。自然中的各种元素,万千变化都有可能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与体验。文章通过多个优秀案例的分析,展现自然元素在灯光装置艺术中的运用,探讨科技与艺术,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灯光装置;自然元素;科技;艺术;人文

在2013年米兰家具展上,日本设计机构Sinato为日本制造商Kaneka的展览区域精心设计了名为“Infuse”室内装置,设计师使用Kaneka公司提供的顶尖产品——超薄OLED板,设计了一个充盈着光的展览环境。在这个展览环境中,设计师并没有着力突出某个物件,而是营造轻光曼舞的光环境,当参观者步入展览空间,OLED面板发出柔和光线,人们行走在忽隐忽现的点点灯光之间,雾霭随着脚步的移动而徐徐升腾,顶部的半透明面板也伴着云雾的升腾而缓慢移动,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这并非单纯的灯饰陈列,而是一种基于光氛围的场所营造。设计者想创造一个处于明暗两极的光线环境,通过巧妙的运用雾的半遮掩效果和超薄的蝉翼纱,使得空间的维度变得若隐若现且难于捉摸,让参观者走入空间的感受如同进入光之山洞,面前彷佛不再是什么高科技,闪烁的灯光恍若渗透于景观中的自然现象。

这个装置艺术获得了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之银奖,此案例也体现了当代灯光装置艺术的潮流与趋势。“灯光装置艺术“顾名思义是以灯光作为主要表现媒介的艺术,灯光装置艺术作品往往都具有一定的创作理念,会加入情感、观念、故事等因素,这样的作品不再仅仅是具有照明作用,甚至可以说根本不是为照明而创作,而是向观众表达着思想,传递着信息,带给人精神上的艺术享受。

灯光装置艺术可以独立存在,但更多的时候是与其它的材料与载体相依存与融合,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媒介的强力支撑之下,借助光的空间营造与意境塑造,装置艺术中的各种材料,各个元素产生关联与呼应,如同一场光与影,技术与艺术的对话,虚实之间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也正是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自然元素和有机形态能够在灯光装置作品中得到游刃有余的重现与再设计。自然中的各种元素,万千变化都有可能通过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而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与体验。

1 自然形态——对于自然元素的具象或者抽象的再现

图1 无影系列

罗丹曾经说过“艺术家见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下体会内在的真实”,大千世界,无论是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或者是大地上的山川平原,都各具形态,景象与意境,它们为装置设计师们提供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不少设计师们从中的得到启发与感悟。比如日本的设计师Makoto Tojiki就对各种自然形态充满着热情,他利用LED灯,从光与影的相互羁绊,相互关联及可控性中找到思路,对鸟儿,骏马等自然形态中进行模仿和提炼,并运用灯光装置让自然形态重现在他的的灯光雕塑——无影系列中(图1)。艺术家用光作为他创作与表达的媒介,抓住光线与阴影的本质,利用光的艺术性与反射性创作出耐人寻味的稍纵即逝的“一瞬间”。

自然元素除了可以带给设计师具象的形态借鉴,同时设计师还可以考虑先对自然形态进行符号化的抽象处理,再将符号化形态运用在装置作品之中。

2012年,在比利时根特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灯光设计大会,展览期间,近30个形态各异的灯光装置作品融入城市的各个角落,其中最夺人眼球的作品莫过于图中这座由超过55000盏LED灯组成的高28米的五彩大教堂(图2),这座灯光建筑的组织元素由抽象的花卉等自然形态提炼设计而成,元素通过排列组合与多元重复产生巨大的视觉能量和立体空间感,“教堂”不仅雄伟高大、气势磅礴,而且有着细腻的细节呈现和华美的色彩组合,夜幕下人们置身在五彩斑斓的教堂之下,仿佛来到天堂……尽管这座教堂耗费多达55000个LED灯,它每小时的耗电量却仅为20千瓦,是一个既美轮美奂又节省能源的艺术作品。

从形态特征而言,自然原形经过抽象化的提炼与整合之后,往往能带给人更加明确而清晰的记忆,马来西亚艺术家Jun Hao Ong在其名为“星星” (图3)的大型装置作品中,将一个巨大的符号化的星星元素——六角星形LED灯安置在槟城一个四层高的破败的混凝土建筑中,它如同从天而降,穿破楼板,从中心蔓延出来。庞大简约的六角星一共由12个方向的边衔接组成,每条边都由钢索固定,总长超过500米,LED发光灯泡固定在其上,点亮后仿佛一张巨大的立体蜘蛛网。这一灯光装置在 2015城市Xchange公共灯光艺术节的获得大奖。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形态能带给我们非常多的素材与灵感,在新技术新产品的支撑之下,设计师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与创造性的表现力,可以塑造出大量基于自然形态的装置作品来点缀我们的艺术生活并引发我们的深层思考。

图2 五彩大教堂

图3 大型装置:星星

2 自然色彩——对于自然物象色彩的提炼与运用

自然物象用五彩缤纷的色彩点缀着大千世界,颜色是一种视觉信息,它通过可见光的不同波长作用于视网膜,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后传递给大脑中的视觉神经中枢产生色视觉,并以记忆方式将信息贮存起来,通常来说人们的视觉范围所能接触到的色彩现象包括自然色彩和抽象色彩。自然色彩是客观存在的,是大自然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色彩;抽象色彩是人类对自然色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提炼,它更趋于色彩情感的表达。不同的强度与颜色的光线,能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与心理暗示,我们在灯光的营造上可以实现对自然色彩的直接复制再现,或者提炼经验知觉上的自然色彩,营造具有共性感受的色彩氛围。

2014年,法国艺术家 Julien Salaud在他名为”星洞“(图4)的空间装置中就通过色彩与图形营造了一个结合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场景,鹿,鸟,熊,猫等抽象化的动物造型由涂上紫外线涂层的棉线在空间中交织形成,当观众步入这个巨大的“恒星洞穴“,错综复杂的编织结构让人们如同进入了浩瀚的宇宙,游荡在想象中的神话世界,通过光源的设计与照射,交织的棉线上发出幽深的蓝色,更是让我们如同徘徊在黑暗的宇宙,面对着茫茫星空,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模糊区域,触摸黑暗,神秘,真实的力量,对自然的敬畏感也油然而生。

图4 空间装置:星洞

无独有偶,日本高科技艺术工作室teamLab近期也完成了一个大型灯光互动装置——水晶宇宙(图5),在日本设计师所营造的宇宙空间中60000个悬浮的LED灯在三维空间中释放出蓝色系的耀眼光芒,除了光源的使用,设计师还利用4D视觉技术创造出一种浩瀚星河的即视感,人们走进去就像置身于苍茫的宇宙。在这个空间中设计师更是加入了交互体验的环节,LED灯会对访问者的动作产生反映,当人们进入空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整个空间的灯光系统,色彩也会随之产生微妙的变化,作品也积极鼓励观众们动手去创造出不一样的宇宙,让自己成为整个宇宙的核心。

来自美国的安德伍德同样擅长于自然色彩的模仿与提炼,他通过LED灯和其他发光材料创作了一系列非常空灵的环境装置作品,其超现实的叙事手段与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记忆。在他的若干作品之中,仿自然色彩的光源被完美的融入到自然的风景之中,产生了亦虚亦实的效果。他通常会先确定一块户外场地,然后在这一自然环境中加入发光体,这些仿生的视觉形态与自然色彩系统为原本平凡无奇的环境添加了抽象的空间质感(图6)。

图5 灯光互动装置:水晶宇宙

图6 环境装置作品

3 自然材质与肌理——基础自然肌理的模仿与演绎

自然界中的物象除了形态和色彩,材质与肌理也是缺一不可的组成元素,缤纷世界 ,物具其形,形具其貌, 如果形态不能被感觉就不能成其形,而没有肌理就没有其视觉形象。肌理细致入微地反映了大千世界不同物体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为人们认识自然肌理提供了依据。人们对物态的软、硬、粗、细、干、湿、毛涩、光滑、杂乱、有序等特征是通过视觉或触觉因素来达到感知的,在灯光装置作品中可以合理的利用万千世界中丰富的肌理特征作为其设计的切入点。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坐落于峡谷和冰川湖之间,水在不断运动,塑造了许多奇异而坚固的岩石,并形成陡峭的沟壑。Foundry公司正是从这个壮美的景观中获取灵感,为校园里设计了一组名叫Lightwave(光波)的艺术装置,这是一个涵盖公共座椅元素与景观风格于一体的设计。设计师将本地生产的松木进行垂直排列,中间相隔的间隙之间涂满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就像水冲出来的沟壑肌理一样壮丽,同时,网格内部安装有灯光系统,夜幕降临时,灯光亮起,带给人们缭乱而有趣色光体验。装置中方形的横梁网格如同水面般形成波状起伏的表面,也是和景观肌理的一种交相呼应,人们可以坐在上面休息,娱乐,完全实现了艺术与实用功能的结合。

自然材质与肌理同样带给荷兰设计工作室studio roosegaarde的设计师们灵感与创作源泉,他们最新设计了一款由无线LED灯组成的作品——《水晶》(图7)。工作室总监丹•罗斯加德称这件作品为“从火星来的乐高玩具”,设计师们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小晶体,这些小晶体模仿水晶的质感与肌理,每个晶体内部安放着2个由飞利浦公司提供的LED灯,他们不需要使用电池或者电缆的,因为地面中存有一个微弱的磁场,它能够为这些灯提供电力。上千个分离的水晶LED灯,看似随意地平铺于地面上,观者可以自由地去触碰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心思去摆放它们,就像玩积木或者其他什么玩具一样,这种种有趣的交互与体验增强了作品的互动效能,同时也给予人们更多的分享空间。通过人们对它们的触摸,把玩,移动或增减,会逐渐激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与创造力。

图7 水晶

4 自然现象——自然场景在装置中的“影像”再现

生活中的人造之物往往都有固定的形态,而生物却要通过不断变化来适应环境。比如自然界中的某些花朵,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种保护机制,它们能在夜间闭合,以此作为其自卫的有力方式。正是对于这一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迷恋,荷兰新锐设计工作室Studio DRIFT的设计师们希望能造出一件作品,让人造之物能够模仿自然物象的变化和情感。历经五年的尝试与努力,他们创造出了一组名为“Shylight”的灯管装置产品,,它能像真花一样层层开合。这朵“花”由活动骨架和层层丝绸组成,下降开花,关闭收缩,它能在短时间内加速的还原花儿绽放的现象过程。

除了“Shylight”产品中所展现的花儿绽放的精彩瞬间,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现象与变化值得我们去观察、模仿与利用,自然现象通常指的是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在当今的灯光装置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基于自然现象而发展创作的案例。由于自然现象中所包含的万千变化能激发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装置作品中往往会将人的参与作为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致力于探索创造新颖的互动性作品,以科技化的手段将自然现象引入到装置艺术,通过交互体验促进人性与自然进行融合。 我们从Kimchi & Chips工作室的多件装置艺术作品中就可见一斑。

近期,来自韩国的Kimchi & Chips现代艺术工作室推出了他们最新的装置艺术作品——光屏障(第二版)(图8)。作品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物理技术与故事情节,雾这一自然现象在装置之中得到模仿,千万束光通过挡光镜的反射在空中形成了短暂的白光停留,把光与物质分离开来,参与者可以通过对光束的控制与操作,使在空中的光如同自然界中的雾气一般完全可视化,又像是光与镜子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充满好奇,这项作品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解读与再现,比较完美的完成了人,自然与科技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图8 光屏障

5 自然环境——为装置艺术提供更为广大的展现平台

2012年5月初,如果你去了日本东京的胜美达河岸,你一定会注意到河面闪耀着蓝色的光亮,幽幽的蓝光甚至照亮夜晚的天空。胜美达河正是2012年“东京萤火虫节“最重要的天然”舞台“,Panasonic公司为装置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超过十万个LED节能灯管,这些发着蓝光的LED灯放在河里模拟萤火虫的光亮,以此展现”东京萤火虫节“的主要理念——“依河而生,新型亲水生活,与河川、环境共存”。同时,这些白天靠太阳能充电的LED灯泡还能如同水生动物般游行,沿着河岸向前游去。

人们在以往的节日期间通常会向河里放漂浮蜡烛,而这次的装置作品采用新的产品、新的技术以及新的方式庆祝节日,并向传统表达敬意。节日庆典结束时,这些节能LED灯会被集体回收以重复利用。人们非常欣赏这个环保的创意,也惊叹于设计师在河流这个天然的“展台”中所呈现的光影艺术。这种以自然环境为表现舞台的灯光装置艺术作品数不胜数,艺术大师Lee Eunyeol 的系列作品《Starry Night》(图9)也同样诞生于高山,河流、绿地、森林,开裂的土壤等自然环境之中,作品呈现出自然环境和灯光艺术的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当下,科技的日星月异,创作的奇思妙想,人与自然的对话与交流……这些因素都积极促使着设计师们有能力并且有必要考虑将作品的展现舞台由室内走向室外,甚至是移植到广袤的大自然之中,自然环境从尺度、维度、意境等各个方面上为装置艺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表现平台。

图9 Starry Night

6 结语

装置艺术家丹•罗斯加德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玩石头,造树屋,探索大自然,长大后我们回去改造周围的环境让我们过得更加舒适。现在的孩子每天坐在电脑前面对着Facebook,YouTube,即使作为艺术家的我每天把玩的东西也不是涂料了而是微晶体和LED。世界正从半导体化转向数字化。科技在人类的互动、沟通和体验中占得比重越来越大。但如果科技从电脑那个小方盒里面跳出来融入到我们得生活中得话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不管我们正在从事什么职业,我们应该任然抱着孩子般探索的好奇心去改变世界。”

自然元素是艺术得以生长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每次艺术上的革新或者变革,都首先会跟自然元素产生互动。在我们当下的流(flows)和信息流(streams)的计算时代,事物呈现出来的“流”特性愈加显现。信息混杂的上万亿条信息流汇聚在一起,相互流动,便是我们口中的“云端”。

自然元素在灯光装置中的应用也正如我们当下生活着的数据时代的“流”的特性及云端的组成。从固定不变到流动的巨大变动,灯光装置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们这个时代的延续性与特殊性。而在自然元素的选择运用上面,更是将安静的、缓慢生长的自然诠释成为动态的、时刻变化的自然。如同将原始的“自然”通过新的诠释,引入现代“流”媒体技术,从而使得“自然“在新的语境下面焕发出来勃勃生机。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虚实之间,自有天地!在这片人类营造的“自然天地”之中,如何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 如何借助光与影,以无穷的好奇心来构建出了一个个充满创想与创新的虚实世界? 如何加入体验与交互,激发精神性的感触与物质性的触碰? 这些均是当下灯光装置艺术时刻研究的课题与不断追求的境界!

[1]徐淦.什么是装置艺术[J]美术观察,2000(11):69-73

[2]姜在新.互动装置艺术的创作方法的研究[J],电影评介,2007,05期(5):64-65

[3]罗惠,荆川.现代图形设计对自然元素符号语意的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第14期(14):99-99

[4]抱着孩子般的好奇心改变世界——专访革新的艺术家Daan Roosegaarde,视觉中国,2013年1月4日,http:// shijue.me/show_text/5284c4ab8ddf877c37000222

[5]http://www.cpa-net.cn/index.html

[6]http://www.gooood.hk/

[7]http://www.bing.com/

龚艳燕(1977-),女,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讲师,硕士。Email:gyy77@126.com

2015-10-15

猜你喜欢
肌理设计师色彩
小小设计师
设计师访谈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设计师的存在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