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丑”

2015-12-22 14:47李睿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丑美的艺术

李睿

生活中我们对美与丑的评判是道德标准, 而艺术中的审美与审丑却被放置于同一水平线上,除了客体对象的不同外,主观意识上讲,都是一种宣泄,一种寄托。荣格认为:丑也是美,即便是兽性和邪恶也会在迷惑人的审美光辉中发出诱人的光芒。这就是说,审丑,就是以文学的具象描写审视丑恶事物的龌龊本质,用以反衬作家的美学理想,以否定丑的方式达到肯定美的目的。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对于丑的心理反应十分复杂。由于丑所引起的审美经验不是直接的,才会引起主体的理性思考,摆脱肤浅的直观,触及真正的现实。刘再复认为鲁迅是坚决主张暴露生活中的丑的,并在艺术实践中无情地撕毁丑恶的假面。对阿Q的塑造,鲁迅就从“丑”处落笔,比如阿Q头上的癞疤疮就具有对国民性批判的社会文化意义。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欧米艾尔》是被称为“丑得如此精美”的艺术典型,无与伦比的丑撼动了人心底的良知,引发了人们对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同情,以及对吃人社会的强烈愤怒。可见,审丑正是人类心智成熟时期对自身活动结果进行审美的有益补充。当看到这幅作品时,你会惊叹作者让丑陋的老妇人欧米艾尔美的更深刻的意义。

丑总能引起人们的厌恶、不快、难受等反应,甚至还会有恶心等心理上的强烈反感。长期以来,人们对丑恶的事物基本上是采取一种回避态度,只注重树立正面典型,解释正确的规范,而忽视了对正面事例和错误观点的剖析。在语文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呈现给学生美好、光明的一面,只教学生“审美”,忽视对“审丑”对象的解读。试想,长此以往,学生对“丑”缺乏“免疫力”,必将忽视生活中丑恶的和不道德的现象,从而造成审丑的缺乏,成为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语文教材中,多塑造正面的艺术形象,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激励,但也塑造了一些“丑艺术”。如阴险残忍、虚伪自私的周朴园,顽固守旧的鲁四老爷,刽子手康大叔,草菅人命的贾雨村……这些“丑”形象在作家的美学思想关照下,通过夸大、集中、典型化等艺术加工,转化为艺术美,让我们来欣赏。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需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审美情趣,不但在于引导学生欣赏美好的正面形象,陶冶他们的情操,引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憧憬;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否定和批判反面的丑形象能促使学生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美,更热切执着地追求美。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对美好的正面形象的教学,更应重视对丑的形象的教学,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审美”,还要教会他们“审丑”。因为只有区分了现实丑与艺术丑,明确美丑的相互转化,才能站在审美理想的高度来分析形象,从艺术形式的角度得到愉悦。

在教学中,只有深入挖掘丑形象才有利于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人生,净化完善其心灵,提高审美能力。语文教学中,要在审美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审丑,“化丑为美”,站在艺术的角度去欣赏“丑”,解析“丑”,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实现丑与美的同一,实现教育价值。让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生花妙笔下的“丑”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从而理解其中蕴含着的更深刻含义。

其一,体味滑稽幽默或丑陋的审丑对象中的深意。葛朗台(《守财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个虚伪、凶狠、爱财如命、贪婪成癖的守财奴形象,通过他极度夸张幽默的动作,滑稽可笑的语言,我们理解“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就比较容易了。通过对这一丑角的分析,小说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主题也就会牢牢地扎进学生的心里 。《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是个滑稽可笑的人,又是一个可恶可憎的人,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人。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就在于让我们在审丑中深思,在笑声中感悟,让我们看到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的腐朽落后,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的凶残丑恶。学生在阅读中审丑,于审丑中理解文意。只有这样的审丑活动,才让我们的学生对人性弱点进行客观评价与抨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用清醒的头脑去区分真善美与假恶丑。

其二,化丑为美,通过外形的丑来表现内在的美。奇形怪状的石头和奇特的树木,是艺术家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雨果大胆地在创作中展现丑,以丑衬美。《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相貌丑陋,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正直、勇敢、美好的内心。《九三年》中张扬跋扈、凶狠残暴的朗德纳克侯爵义无反顾地冲入火海救出三个孩子,无不体现出雨果的“美丑对照”创作原则。丑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内涵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打破了几千年来欣赏美表现美的心理定式,这就是艺术创作中的“现实丑向艺术美转化”。作家化腐朽为神奇,使拙劣的对象变为光辉璀璨的艺术形象,让学生更多地体会艺术的神奇,从而思索品味人生真谛、了解社会真相。

其三,美丑转化,透过生活的表面,揭示生活的真实。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作恶多端,遭人痛恨,但曹氏并不满足于仅仅勾勒一幅漫画式的脸谱就算了事,他在刻画这个女强人的音容笑貌时仍然倾注着一片心血,让人们又恨又爱。透过她的美貌、机智、强悍、干练的品性,我们也看到了她的世俗贪婪、泼辣狠毒,和她那伶牙俐齿的奉迎本领、风趣横生的幽默。作者也让学生认识到了有点刁钻、爱使小性儿的林黛玉的真情,而为人热情、宽厚的薛宝钗却假意虚伪。审读时,把在生活中被颠倒了的美丑重新颠倒过来,从而使学生的审美境界提高一步。《孔雀东南飞》中铺排渲染了刘兰芝的聪慧善良、坚贞不屈,美好的人物形象衬出了焦母的独断专行、蛮横无礼,刘兄的见利忘义、冷酷无情,他们是悲剧的制造者,也是最能体现封建社会礼教制度罪恶的人物形象。透过表象的美丑,我们看清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审丑是对人的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深度开掘,它给人带来的审美情感更强烈持久,更难以磨灭。

审丑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审美,是带理性的生命感受,只有理性审丑,才能救赎“审丑上瘾”。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给青年学生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环境,但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低俗、拜金、反主流的现象不断呈现,“丑相”受到疯狂的追捧,审丑成为了时尚,大有颠覆传统主流审美之势。芙蓉姐姐、兽兽这种把示丑、露丑当作成名的捷径,满足大众窥丑的嗜好,扭曲正常的审美观,这个社会已经“审丑”泛滥成灾。所以,我们在审丑时要保持一种健康理性的心态,坚持理性审丑原则,用理性的眼光审丑。正确地审丑,可以帮助我们以一种否定的形式及反向的思维去审视当代大众文化的负效应、负作用和负面价值。“丑是不和谐,反和谐的。”而审丑就是“把人们从日常麻木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意识到日常与人共同存在状态的虚假性,最终促使人们对现提出质疑、提出抗议”。

在中学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中,丑的形象作为美的对立面和对应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单一的,在注重传授光明与美好思想的同时也要注意挖掘“丑”的东西,进行审丑教育,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培养学生的审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参考资料:

1.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人民出版社。

2.蒋业华《当代审美教育与“审丑”》,《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审丑美的艺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