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层次

2015-12-22 14:51张银坤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词文本

张银坤

据我了解,从古到今人们在理解、品味古诗词时有着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吟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之,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那么,初中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呢?《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达到以上要求,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个人认为阅读教学必须具有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原始阅读,产生原始理解。

原始阅读,就是学生自主尝试,亲历实践,对文本产生原始的理解。原始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开始,我们要给学生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原原本本的阅读。这个层次,只要求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文章最直白的表述。原始阅读要关注的是文中的事实和细节,需要学习和记忆的东西,产生原始理解——最浅层的理解。

古诗词的原始阅读要求是学生能借助于页下注释、工具书等读通诗词,知道诗词的大概意思,产生第一感受,并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些是进行阅读教学的起点和依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理解。

在原始阅读之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充分了解原始阅读的整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原始阅读和原始理解情况,教师可对本次阅读教学的目标、后续阅读的教学主题、教学切入点等作进一步的调整和准备。

第二层次是后续阅读,产生基本理解。

后续阅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过程,是阅读的深化,是教学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通过对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或陈述内容的接受、领会性反应,在情感上达到了与作者及文本深刻而全面的交融——基本理解。这里的基本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文本客观面貌中找到客观依据,二是长期以来广大读者(专家)达成的高度共识。

在古诗词的后续阅读中,教师可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鉴赏和品味:

抓“疑”点。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要在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层层深入。抓“疑”点就是要将学生的阅读与质疑、思考、交流和感悟等有机结合,获取知识,产生体验,形成能力。我们引导学生质疑关键要做到三点:一是要给学生营造宽松的环境,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习惯,三是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抓“美”点。古诗词大多描绘了景物,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古诗词景物的“美”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中所描绘的画面,将学生的读与思考、理解和想象有机结合,揣摩词句精妙,使教材、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共鸣。如教学马致远的《秋思》时,我们要让学生进入到文本中,扣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想象萧瑟、苍凉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抓“情”点。“诗言志”“诗缘情”“诗歌合为事而作”,文学创作是一种传达情感的活动,主要是“以情动人”。古诗词大多倾注了作者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古诗词中的动“情”点,引导学生开展与文本和作者对话,根据诗词创设的意境来感受文本中的形象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如《泊秦淮》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歌曲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学生要对话的不是歌女,而是听歌的豪绅权贵;要对话的是作者为何写“商女不知亡国恨”。经过对话,学生不难理解作者是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含蓄而深沉。

总的来说,原始阅读到后续阅读,原始理解到基本理解的分层次阅读教学,不但层次鲜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了学生主体,而且体现了阅读教学学理上的支撑(依据),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和谐。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词文本
踏青古诗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