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从思想感情开始

2015-12-22 15:06钟小英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习惯作文

钟小英

初中学生作文不理想,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曾说过:“确实有一部分学生而且是相当数量的学生视写作为畏途,视作文为难事、为不易攻克的堡垒,有畏难情绪。”

一、学生作文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及其根源

一位从教二十多年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说:“目前学生作文最主要的问题是说假话、空话、套话,缺乏真情实感,缺乏思想。”这也是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同感。

那么,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思想的问题根源在哪呢?

笔者以为根源在于:一是学生缺乏丰富的思想感情;二是语文课堂没有很好引导学生体验思想感情;三是学生没有观察和积累的好习惯。

那如何促进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实践与策略探索。

二、丰富学生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好文章的策略

俗语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告诉人们,学一门技术或知识首先要师傅正确引导,其次个人要用功学习,我觉得促进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我们语文老师既要重视课堂上的引导,又要重视学生课外“下功夫”。

1.语文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思想感情

刘勰认为,写文章是“为情造文”“情动于中而发之于文”,心中有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具有真情的文章。

教育是什么?有专家学者认为:“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的潜能的开发和拓展。”一群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是普通人,不是天生的思想家。他们要学会体验某种思想感情,学会从生活现象中明白道理,需要教育者点燃他们的思想感情的火花。而就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特点来看,点燃学生的思想感情火花最多的时机和地点是在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所以,语文课堂要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思想感情。

全国著名特级语文教师余映潮老师上的《散步》,就是一节非常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思想感情的课。记得余映潮老师设置了这样的两个环节:1.读《散步》你读出了什么?2.生活中你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吗?在余老师做了示范引导后,学生思想感情的火花被点燃,纷纷积极发言。有的说,从金色的油菜花中我读出了春天的美,从“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一句中我读出了一家人散步的温馨;有的说,从“奶奶摸摸孙子的头,说走小路”我读出了奶奶迁就孙子,爱孙子;有的说,我从儿子劝母亲出来散步和迁就母亲要走大路中读出了孝心……谈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也有很精彩的发言:有的说,我曾经在明月下陪妈妈散步,月色皎洁,妈妈拉着我的手,我们慢慢走,边走边聊天,现在回想,很温馨很幸福!有的说,我妈妈和文章中孩子的妈妈一样,在外面也很给我爸爸面子,我们家也比较幸福……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情感丰富,如百花盛放。我们相信,这样的学生,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考试中,都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2.课外阅读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

为什么有些人思想感情丰富,而有些人思想感情贫乏?这与一个人是否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有关。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我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是出于习惯。”也就是说,习惯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言行。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而不好的习惯则防碍人们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对所见所闻会有意识地进行思考,而有些人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也是这种情况,有些学生对所读的内容会积极思考,对书中的人物产生喜爱或厌恶之情,对书中的故事很感兴趣,越读越有味;相反,有些学生读书不加思考,对书中的人物、故事都没有兴趣,如“清风乱翻书”,越读越没兴趣,读了等于没读,零收获或收效甚微。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好习惯,除了要在课堂中引导、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体验思想感情外,教师还要重视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让阅读好习惯带来阅读高效率。如要求学生列出二、三个问题,以促进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如读小说,则可以列出以下问题:1.几个人物中,我最喜欢谁?为什么?2.让我最难忘的故事是什么?3.读这本书(或这篇文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或感想?4.小说写的话题(或主题),生活中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吗?……如果学生形成了积极思考的好习惯,那么,学生就不再是一个课堂上只管听课、做笔记的“容器”式学生了,而是一个课上、课后都会阅读思考,充满激情,善于在阅读思考中积累知识的学生了。

3.坚持观察与读写积累,丰富思想感情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课标》强调初中学生写作的目标就是叙写所见所闻,倾吐所思所想,写真情。学生要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则要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只有有了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才不会在考试作文时“拼凑内容、夸大事实”,写出人是假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空泛的——“伪情作文”。

学生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则要坚持观察生活,坚持读写积累。

(1)要坚持观察生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一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但是,要让他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要打开他的创作泉源,就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觉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关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坚持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并且要指导学生学会用有效的方法去观察:观察景物按一定顺序,如观察天上云的变化 ,可按春夏秋冬或早中晚的时间顺序;也可按雨天、晴天、阴天的时间顺序;还可按天空、山上、海边或山顶、山腰、山脚等空间顺序去观察,发现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事物的特点,观察对象与周边事物的联系;观察人物可用对比法,如观察两个性格不同的同学的表现,可观察他(她)高兴时、兴奋时、烦恼时、生气时的表情、语言、动作等,发现他们的特征与差异。学会了观察,在无数次观察与发现中体验情感,学生的思想感情就会如有源泉的溪水般鲜活,他们的心中才会有成千上万个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特别的情节。

(2)要坚持阅读课外书

由于电子产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也丰富多彩,上网和用手机玩游戏、看视频、聊天、玩微信等活动,已很大程度上占据了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和精力。作家李敖曾说过:“网络游戏是什么?是批量生产傻瓜的东西。”可见电子产品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之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抵制电子产品带来的诱惑,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上网和玩手机上,要舍得把一定的课余时间用在课外阅读上——这看起来是和学生作文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实在不然——这是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因素,甚至是影响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因素之一,不得不重视和遇偏扶正。

要坚持读课外书,读一本本课外书,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吸取丰富的知识和体验书中各种各样的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感情。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水平高的学生,都是热爱课外阅读的学生,而一些脑瓜聪明、作文短板的“理科男”,则往往是不太喜欢课外阅读的学生,指导他们坚持课外阅读尤为重要。

(3)要坚持写作积累

于漪老师说:“怕写的同学头号难题是‘做饭无米,总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记,无事可叙,心中茫然。”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人、事、物、景写下来,把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就是指导学生“找米”,积累“米”。如果不写,观察往往会“走马观花”或浮光掠影;如果不写,读书也往往是浏览或是浅阅读,书的精华就可能会被忽视,那么观察到的或读到的五彩缤纷的“米”,则可能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水”流走。写的过程是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除了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丰富的语言,更有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思想感情。写,可以是做读书摘抄或批注,可以是写读后感,写读书札记,写生活日记,写随笔,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特别是写日记和随笔,我主张学生在内容上写“所见所闻所感”, 形式上采用自由灵活的形式写,把写日记当成与熟悉的朋友聊天一样,无拘无束地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自然随意,抒写真人真事真感情,提出“不求日日精彩,但求不错过精彩”的口号,鼓励学生坚持写。这样,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学生的感情就会逐渐丰富起来。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班学生摆脱了作文照搬照套、胡编乱造的做法,走进一个作文“以真情打动人”的新天地。

参考资料:

1.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

2.顾明远、钱理群《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广西教育出版社。

3.万志军《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指导策略》,《作文教学研究》201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习惯作文
上课好习惯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