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与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2015-12-23 02: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比星例数辅助

王 娜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瓦房店 116300)

TA与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王 娜

(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辽宁 瓦房店 116300)

目的观察分析TA、A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乳腺癌是临床肿瘤内科较常见的疾病,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之首。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乳腺癌,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较多患者在早期确诊时已出现经血液途径转移的微转移灶,因此多数研究均认为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治疗时应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并重。新辅助化疗是在局部手术前进行全身化疗,以期达到缩小肿瘤、改善其临床分期,尽可能行保乳手术等效果,其与辅助化疗的区别在于应用的时间点在局部手术之前[1]。目前临床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较多,尚无统一明确标准方案,本研究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个方面对TA、AC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7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采用电脑产生随机数列的方法分为2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年龄范围28~68岁,平均年龄(47.2± 10.5)岁;临床分期Ⅱb~Ⅲa期。对照组:年龄范围29~70岁,平均年龄(47.8±11.3)岁;临床分期Ⅱb~Ⅲa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治疗前均行穿刺活检,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参照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确诊者;②行肝、肺CT检查及全身核素骨显像未发现远处转移者;③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无化疗禁忌者。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过乳腺癌相关治疗(化疗、放疗、手术等)者;②未按计划完成治疗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1.3.1 观察组:采用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治疗方案:第1天给予患者多西他赛(商品名泰索帝),剂量标准75 mg/m2,经静脉滴注;第2天给予表柔比星,剂量标准60 mg/m2,经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2 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表柔比星治疗方案:第1天给予患者环磷酰胺,剂量标准600 mg/m2,经静脉滴注;第2天给予表柔比星,剂量标准60 mg/m2,经静脉滴注;每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两组患者化疗前30 min均给予预防性止吐药物如昂丹司琼治疗;应用多西他赛前给予患者口服地塞米松;治疗期间若患者白细胞水平<1.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G-CSF处理。

1.4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依据RECIST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4级,其中经测量患者肿块全部消失,临床症状均缓解,亦无新病变出现为治疗完全缓解;患者肿瘤最大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为治疗部分缓解;患者肿瘤最大径与最大垂直直径的乘积较治疗前减少不足50%或每径缩小不及30%,或病变增大不超过治疗前25%为治疗稳定;病变增大超过治疗前25%,临床症状未缓解,病情恶化或新病变出现为进展。疾病控制率=(每组总例数-进展例数)/每组总例数×100%;治疗有效率=(每组总例数-稳定例数-进展例数)/每组总例数×100%。②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相关分级标准分为Ⅰ~Ⅳ级。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00%、9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 讨 论

如何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一直是临床研究者密切关注的问题。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局部手术切除肿瘤,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应用化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小鼠的肿瘤原发病灶被切除后,其全身其他部位的微小转移病灶内的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发生增高性改变,原先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开始大量增殖,继而扩散[2]。因此,有研究认为在局部手术开始之前先行全身化疗,可有效促使微小转移病灶内的肿瘤细胞凋亡,从而降低其增殖指数,并使耐药肿瘤细胞产生显著减少[3]。新辅助化疗即是在上述生物学理论基础之上出现,其并不是一种新的化疗方法,只是把辅助化疗的应用时间点放在局部手术之前。目前,新辅助化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多数研究认为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病变进程得到有效控制,增加手术尤其是保乳手术治疗的机会,并使肿瘤细胞远处转移的概率减低[4]。但是目前临床上用于乳腺癌治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较多,包括TAC、AC、TC方案等,哪种方案疗效更佳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亦无相关的统一治疗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治疗乳腺癌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比分析了TA、AC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蒽环类、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联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同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一致[5]。本研究中TA方案为表柔比星与多西他赛联合应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临床上乳腺癌化疗最有效的药物,表柔比星即是新一代蒽环类药物,研究报道其具有抗肿瘤谱广、抗癌效果强等特点,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DNA聚合酶、拓扑异构酶的活性,进而使核酸合成受阻,肿瘤细胞无法进入M期,最终死亡[6]。但亦有研究指出单一应用表柔比星存在一定心脏毒性,该研究认为应当寻求其他合适药物与之联合应用。多西他赛属于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可有效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增强其稳定性,进而使肿瘤细胞有丝分裂进程受阻,达到抗肿瘤效果[7]。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多西他赛、表柔比星联合用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陈平.术前应用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 2009,44(6): 32-33.

[2]牟鹏,厉红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9):1011-1016.

[3]孙冰,宋三泰,吴世凯,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方法的比较[J].中华肿瘤杂志,2009,31(10): 783-785.

[4]黄利军,易平勇,刘晰宇,等.TAC与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近期疗效观察[J].肿瘤药学,2012,2(2): 123-126.

[5]吕红琼.TA与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应用的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6 (9): 651-651.

[6]张晓清,刘鹏熙,任黎萍,等.TAC与F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 38-40.

[7]李怡,吴涛,尹国武,等.TAC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3): 499-500.

R737.9

B

1671-8194(2015)01-0125-02

猜你喜欢
比星例数辅助
小议灵活构造辅助函数
倒开水辅助装置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1168 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探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自噬在多柔比星所致心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