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行不同入路术式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5-12-23 02:57王国锋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期
关键词:后缘后路稳定型

王国锋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外二科,山东 东营 257200)

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行不同入路术式治疗的效果研究

王国锋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胜利石油管理局河口医院外二科,山东 东营 257200)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术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诊断治疗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行后路术患者35例分为对照组,行前后联合术患者37例分为研究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数据与术前术后3 d的X线影像资料数据。结果行不同入路式手术后,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研究组;两组在治疗3 d后,Cobb角均有下降,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上升,且治疗后研究组的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术具有创伤小与出血少的优势,行前后联合术对三柱固定、脊椎复位与神经减压的病理临床疗效相应更好,应依据患者病情机制行入路选择。

严重腰椎不稳定;后路术;前后路联合术

严重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多由外界暴力引起,前、中、后三柱同时损伤造成脊柱不稳定,严重者行手术植骨内固定[1]。本文回顾性分析不同入路术应用于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诊治为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患者72例,依据患者手术的入路选择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7例两组,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23,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0.5±8.7)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13∶24,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1.6±10.4)岁;其中车祸导致18例,高处坠落导致40例,其他损伤4例;临床症状表现为爆裂性骨折伴旋转脱位20例,椎间完全性旋转5例,脊髓有出血或水肿信号3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1.1 纳入标准:经正侧位X线片、CT及MRI检查,后凸角畸形超过20°,前柱压超过50%,椎管内占位超过50%;合并有后柱的损伤;伴有神经功能障碍;轻微活动患者即出现严重且持久疼痛[2]。

1.1.2 排除标准:有药物及手术禁忌证患者;有基础性疾病患者;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有骨科大型手术史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研究组患者行前后路联合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常规康复训练。

1.3 观察标准: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与手术后3 d的X线影像资料[包括测量后凸角(Cobb),伤椎前缘高度与伤椎后缘高度]。

1.4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情况:行不同入路式手术时,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三方面均明显优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

表1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情况()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对照组(n=35) 130.54±14.65 202.25±34.24. 22.35±3.41研究组(n=37) 160.83±10.68 218.41±38.76 28.64±5.7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情况:行不同入路式手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均有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均有显著上升,且手术3 d后研究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椎体后缘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与椎体前后缘高度情况()

组别 时间 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对照组(n=35)手术前 18.62±1.48 55.42±4.81 73.85±3.62术后3 d 3.58±1.27 90.24±4.12 89.51±4.87手术前 18.91±1.46 53.86±3.57 75.64±2.46术后3 d 6.34±0.83 84.19±2.15 85.27±4.63研究组(n=37)

3 讨 论

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式手术主要是解决由高能损伤导致合并神经功能及脏器功能损伤的机制引发的脊椎移位,脊髓不稳定以及压迫性神经,治疗原则坚持载荷分布,主要目的是减压复位与固定。目前,相关研究对于严重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时机已有比较一致的观点,但对于手术的入路选择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单纯后路术患者35例与前后路联合术患者37例的临床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及术前术后3 d的X线影像资料,发现后路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前后路联合术,表明行后路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减压不够彻底,矫正Cobb角度不足等特点。由此可见,前后路联合术可使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压迫性神经减压更有效,脊椎复位更满意,三柱固定更满意,相应的可以提高前后联合术的相关临床疗效。

相关研究表明后路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在本研究也得到证实[3]。此外,本研究通过分析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表明前后联合术对于治疗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脊柱科医护人员需要考虑前后联合术中客观存在的手术创伤较大的问题。因此,合理解决术中手术创伤、术后的手术适应证以及远期植骨融合情况等问题,将成为脊柱外科的新研究方向。综上所述,后路术治疗严重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具有创伤小与出血少的特点,前后联合术治疗不稳定型患者具有神经减压、脊椎复位、三柱固定疗效更显著的优势,脊柱外科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入路手术。

[1]左艳武.不同入路术式治疗严重腰椎不稳定型骨折的效果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4):409-411.

[2]易小波.后路侧前方减压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1,16(4):991-993.

[3]陈朝伟.胸腰椎爆裂骨折应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分析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5):584-585.

R687.3

B

1671-8194(2015)01-0127-01

猜你喜欢
后缘后路稳定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