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睛·导读

2015-12-23 03:24
税收征纳 2015年9期
关键词:杂志社税收杂志

杨 斌

时光如流水,转瞬间快到年底了,《税收征纳》杂志将要走过二十年全国公开发行的历程。怎样来纪念这样一个艰辛的旅程和值得纪念的这个日子。我想到了曾晴每期撰写的导读。我从1997年3月调来《税收征纳》杂志编辑部当日,即开始接手,以“曾晴”名义为本杂志写导读,到年底将写就二百一十二篇。这二百多篇导读,见证了杂志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武汉社会经济与税务的天光云影,也折射了本人主编杂志的心路历程。

古人云:“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我以为:“著短小刊首语,乃一册之精妙。”一篇文章尚且如此,一册杂志更应如此。的确,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愿弃去。卷首语是杂志的“第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好不好看,是能否引导读者继续往下走的关键。

我是从1997年第三期,也就是三月份调到编辑部工作的当月,即开始承担了《税收征纳》杂志导读的写作任务。当时,周常伦老主编、彭主编嘱托我:导读是以曾晴的笔名撰写的杂志的一个品牌栏目,曾晴在我们杂志中有不少粉丝哟,千万不能让它销声匿迹呀!这话,一开始便让我感到“曾晴”这两个字沉甸甸的。我暗自下定决心,作为杂志的精髓和品牌的曾晴导读,一定不能砸在我的手上。从此如同被绑上了一台轰鸣的战车,我便开始了杂志社周而复始的工作。十八年多来,主编换了一任又一任,编辑人员不断调出,愈来愈少,可我牢记嘱托,仍不管不顾地钉在了杂志社,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一年又一年,一期接一期,周而复始地用“曾睛”的名,写作导读。若把《税收征纳》杂志近二十年每月一期、一年十二期的曾晴导读汇集,其文字就有四十多万字,可谓鸿篇巨著了!

欣 慰

十多年来,看每期曾晴写的“导读”,已成为许多读者的精神美餐。

一次,笔者与几个税干闲谈,不免谈到杂志,自然也谈到曾晴写的导读,他们问曾晴是哪里请的,那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一看就是个女的,她很年轻漂亮吧!每年本刊征求意见或平时来稿、来电话,总有不少读者朋友赞誉导读,有的问候写导读的曾晴好!甚至有的还要求把曾晴写的导读汇集成书,配以画面,图文并茂,精美装潢,既可清晰地看到《税收征纳》多年的轨迹,也一定是本精美可读的散文集。

还有的纳税人在来稿或电话中说,有时因工作太忙了,每期杂志的所有文章看不了,但导读可是必看的。有的说,我每期拿到杂志急不可待地就是要看导读。

时常不少兄弟期刊的总编们碰到一起,大家都称赞曾晴的导读很精彩,很耐看,有的说每期必看,有的说颇有特色……

可见读者朋友对曾晴的发展作写的导读是认可的。

多年来《税收征纳》杂志每一期出刊,不少读者最先阅读的是曾晴导读,仔细地看一看,品味一番。每年元旦春节来临之际,我都会收到不相识的读者寄给曾晴的许多贺年片。不时有读者来信、来稿,盛赞《税收征纳》杂志曾情导读写得有感情,亲切,耐看而产生联想和共鸣。

记得前两年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办公室审稿,向会计匆匆进来,说有人要见曾晴。我摆摆手说“不见,不见,我正忙着呢。”不一会儿,她又进来说,来人要破月订杂志,就是冲着曾睛来的。订杂志,这话一说,我便放下了手中的笔,哪个杂志社的主编不希望多订本杂志。

作者近期工作照

我随即来到财务室,两位女同志坐在沙发上,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另一位年轻的挽着年长者,看上去是年长者的女儿。见我们进来了,她们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打招呼。一番寒喧之后,年长者说,我是石化公司的会计,每年单位都是我负责《税收征纳》杂志的征订工作,我们单位可是老订户,我于今年三月份退休,今天来是想自费订阅今年后些期的《税收征纳》杂志。向会计问她私人为什么要订杂志呢?年长的说,不瞒你们说,我非常喜欢看曾晴写的导读,文幽意远、贴近心声,耐人寻味,美不胜收,我个人订杂志就是冲着曾睛文章来的。她还告诉我们,他们单位多年征订的《税收征纳》杂志,她每年都装订起来。她的这番话,着实让我有些感动,我略感后悔了:想必一个糟老头的出现,一定破坏了那位长者心目中曾睛那清丽美好的形象吧!我当即决定将今年以后的几期杂志免费送给她。

前两年,区局有位退休多年的老同志,到处搜集曾晴导读文章,将原件或复印件装订成册。

《税收征纳》杂志确有不少这样的铁杆粉丝,他们对导读肯定有加,有的甚至迷恋,这是办刊人的精神慰藉。有时到市国、地税局开会、食堂吃饭,到区局、纳税户中,经常有人找我谈曾晴,谈导读。挺有趣的是,我在区局的一位多年的老同事,也不止一次地问过我曾晴女士是谁,长得啥样?对这个问题,我总是笑而不语。但心里还是很甜美的,作为一个编刊人,能得到众多读者的关心和赞美,还有比这更令人高兴的事吗?

我认为杂志工作是一项需要静心地黙默为之付出、为之奉献的工作,不在于眩目于一时。我过去在市局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多年,那时为领导、为单位写材料,是有纪律的,不该说的不能说。不象现在这样,还没有写就把自已炫耀出去了。记得钱钟书的《围城》小说发表后,不少好奇心强的人想见钱钟书,他却幽黙地说,你觉得这个蛋味道不错就行了,没有必要见下这枚蛋的鸡呀!钱老的这句话,也是我内心的想法。

坚 守

今年底、明年初,是《税收征纳》杂志创刊二十周年。作为杂志社以曾睛名义撰写导读的我,一直坚守在杂志社,见证了这份杂志的发展过程。在这个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不能不说一下曾晴导读。它既是杂志主编的心路历程,也是杂志发展的缩影。

想来每写一期导读,我都背负着一种责任,都要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编辑《税收征纳》杂志,一年十二期,连年如此,迄今十八载有余。到年底即到十九载,我将写就二百一十二期。

蓦然回首,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不禁令人感慨不已,思绪万千。

这些年,曾晴导读仍是杂志的亮点和特色,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我不能让曾晴导读做到篇篇精彩可读,但每篇一定是心中流淌出来的、真情实感的流露。

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能做好一、两件事情就不容易了,能在《税收征纳》杂志这个岗位上长年坚持,做好这件事的人不多。现在我可以告诉领导和同志们,也可告慰九泉之下的杂志社周老主编,以及曾经一起共事的老同事、老领导,这些年,曾晴导读仍是杂志的旗帜和灵魂。

曾晴导读坚守了二十年,不管风吹浪打,道路艰辛,导读就象杂志社的一面旗帜,仍在高高飘扬。这么多年来,我做到了坚守。一年又一年,不管寒暑交替,四季风云变化,不管世态炎凉,内心沧桑巨变,也不管遭遇多大变故,导读作为杂志主编的灵魂未散,导读作为杂志的宗旨未变,导读拆射出的平朴卓然的风骨犹在。

曾晴导读传承了二十年,不任如何发展,不论东南西北风,导读就象杂志社的一颗灵魂,风格仍在延续。创新是导读发展的内在生命。时间过得飞快,一不留意,我就这么坚持每期不拉地写了十八年。每当我懈怠时,就想到了周老主编伏案写作的情景,就想到了他老人家对我的嘱托。

曾晴导读发展了二十年,不能因循守旧,而应与时俱进。导读的内容和形式,只有与时俱进,追踪读者需求,才能健康发展。这二十年来,导读就象杂志社的一个引挚,仍在强力推进。税刊导读是一个杂志主编的思想精华和杂志的灵魂展现。在创新思维、所述内容和文体安排上,我做到了与时俱进,努力创新,使曾晴导读较之过去有了一些发展。

导读的写作已融入了我的生命。每当我写完一期导读,由衷地感叹着时间又过了一个月。我在撰写过程中,没有定式,没有常规,酝酿时间长,看完当期文稿,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此时、此文、此景、此情、此思,一挥而就,有时是一小时前还不知如何下笔,一小时后却文思泉涌,一会就写满了一页。我认为,导读文字不多要显得峰回路转,迭宕起伏,风生云起,需要笔者多方面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为了写好它,激励读者和作者,多少个夜籁人寂之际,我还在灯下,入境入情地写导读;多少个节假家人团聚之日,我在鞭炮声中独自在办公室写完新年首期导读的最后一行字,向读者拜年问候;数次工作的不遂意,来不及舔好伤口的我,还要强打精神为读者送去温馨问候或寄语。二百多篇导读,都是我的情感所为,多是我的呕心所作。为寻找形成最佳文体,探索多样表达方式,尤其是不断超越自我,我苦苦寻觅,孜孜以求,在导读中留下了我的喜怒哀乐,见证了我多年来生活、工作的节点。个中甘苦、辛酸,有谁能知?

探 索

杂志的导读,有的叫卷首语,有的称卷头语、刊头词,有的甚至叫编后语。如《小说选刊》的编后语,实际上是“导读”。《税收征纳》杂志自从有“导读”,写导读方法是采取将杂志当期内主要文章的标题进行串联,围绕一定的时事中心或税收工作中心,征、纳税热点,从一则名言、一件事、一个观点等作为切入点,生发开去,予以抒发。写作风格是用散文笔调,饱蕴情感,努力做到字字玑珠,文采飞扬。多年来是按照这个路数走的。后来,随着2000年《税收征纳》改为大十六开版后,客观上要求杂志的内质外观要与时俱进,增加文化底蕴和时代特点,满足读者需求。但是继续保留杂志导读的这种日臻成熟的形式,受到读者认可的文体实属不易。一期赶一期,无疑愈往后愈难写。它难就难在税收工作是广大群众接触较少的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要写出新意来,实属很困难。如何把每期的主要篇目与文章不同的主题思想,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文学的形式,散文的笔调,艺术且科学地展示出来,做到意新文工,文情并茂,是个颇费脑筋的事情。如果只是以杂志封面的几篇要目文章,围绕一定中心,用一个思想进行连接直奔主题,无哲理、文化和历史的内容,仅仅只能做到连接自然,文字简练,很可能就事论事,谈不出什么新鲜东西来,无新意无美感可言。

为此,我边学习边写作边实践。我过去大学学的是文科专业,一直比较喜爱文、史、哲、经、法方面的知识,加上市、区局税收工作都干过,自觉有一定的基础,较快地找到了一点感觉,将知识和情感投入到写作中。每期导读,虽千余字,多时二千来字,但感到要写出意蕴,写出文采,实现新思想,展示新画卷,有时比写篇万字文章还要难。这要求笔者既要超越过去,又要超越自我。刚接手那会儿,每逢写导读,我常茶饭不思,神情似乎凝滞了,有时深夜起床,将萦绕脑际的佳字丽句、闪光的思想记下,有时灵感来了,索性坐起来,用纸笔将这一瞬间捕捉住。这差事真的很折磨人,常常为写好一篇导读,我翻箱倒柜,查资料,找素材,调动所有知识积累,浓缩成篇,可谓讴心沥血,有时象着魔一般,有时象害大病一场,有时文章写得稍长点,真不忍心删除那些够精彩够精妙但多了的段落,那些删除的原稿,我至今还保存不少。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虽写了这么多年的导读,但我认为写好杂志导读是一个大学问,追求无止境,要使导读成为杂志的精髓,除有满腔真情外,还必须从多角度多方面加以研究,体现新思想、新思维、新角度,同时感情充沛,形式活泼,语言优美,底蕴深厚,方能把导读写好。这既是我的体会,也是我的不懈追求。

品 牌

《税收征纳》杂志的导读,作者署名为“曾睛”,老主编取此名乃是“真情”的谐音。曾晴笔名是《税收征纳》刊物的创始人、首任主编周常伦确定并开始用于撰写导读的,曾晴的谐音即真情,即具备真情实感的写作风格,真情实意地对待读者。周主编从1993年主编《武汉税务》开始用曾晴笔名写刊首语,1996年创办《税收征纳》杂志在全国公开发行后,周主编用曾晴笔名写了一年导读,其丰厚的文化底蕴,睿智的思维方式和精彩的语言艺术,为杂志增辉添彩,也为以后导读的写作留下了范例。1997年始,时任主编彭继传写了2期,从第3期开始,我就接过曾晴这个笔名开始撰写导读。

起初一、两年,我经常与乐琴丽、徐庆华、郑智勇等几位记者,就导读的选题、要目、文字和风格进行讨论。请周老主编和彭主编帮我修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思、悟和写作,逐渐掌握了导读的一些写作方法。“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使“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要求作者要真情实意地对待读者,要用真情实意来写作。这么多年来,我就是秉承这种要求撰写导读的,也相继得到钟晓梅、殷萍华、程敏强、喻波等编辑审校人员在构思、及编校等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可以说,导读也倾注着各位采编人员的心血,是大家共同努力的见证。

在导读的写作中,我探究用诗的语言、散文的意境、随笔的文体、新闻的意识和园林艺术的结构等,将其融入一炉,体现出本刊的宗旨和性质,围绕社会经济和税收工作总体部署这一主旋律,每一期集中提炼一个主题,奏响一个音节,来创立税刊独有的品牌。

如1997年第七期,正是香港回归之时,曾晴导读以《炎黄子孙共此时》为主题,生动记述了举国欢庆,武汉征、纳税人的喜悦心情。2000年正值新世纪第一期,写了《观日访友话本刊》,从观新一轮太阳,提炼出惜时奋进、不辱使命的思想。随后《踏雪寻梅探春行》、《春风徐徐入怀来》、《江城桃花正迷人》、《夏日荷花别样红》、《清凉世界的遐想》、《月到中秋分外明》等,都是从自然着墨展示一幅画卷,提炼一定的思想,连接几期的要目文章进行连缀而引人深思。2001年六、七、八月份正值武汉高温时节,这三期,我都考虑读者的阅读环境和心理,如第六期《三峡放舟巴楚行》通过将翟塘峡、巫峡、西陵峡的不同自然人文景观,与市场经济和税收工作的特点结合,既富有思想性,又有审美性和文化性。第七期时逢建党八十周年,《井岗翠竹青万年》提炼出高风亮节、不屈不挠的平朴惠人、奋勇向前的精神等,结合税收执法、服务等,收到较好效果。2002年的《看春风桃李争春》、《东风有信芳草绿》以及2003年的《相逢在樱花树下》、《松壑吟唱红土地》,以及近几年来,对一些与税收热点紧密相联的社会话题,做到信手掂来,娓娓道来,点题升华,浑然成篇,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这些都是通过与社会、自然时令相吻合展示一幅画卷,提炼一种精神,追求一方意境,以引人遐思。

由于本刊导读内容、形式的独特,以及对审美的追求,引起当时中国税务期刊学会的关注,专门打电话和来函,让我们撰文谈导读写作的体会和经验,第二年《湖北国税》杂志约稿刊发了《东风有信芳草绿》——我的期刊“导读”情缘一文。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懈创新,现在,曾晴导读仍是《税收征纳》杂志的重要栏目和品牌。

时值本刊公开发行二十载之际,我心绪难平,谨以此文以誌纪念。

猜你喜欢
杂志社税收杂志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社
《汽车电器》杂志社
杂志介绍
《汽车电器》杂志社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