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珍的视角

2015-12-24 14:48文/王
青年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北漂弱小乌鸦

⊙ 文/王 干

文珍的视角

⊙ 文/王 干

王 干:现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有《王干随笔选》《王蒙王干对话录》《世纪末的突围》《废墟之花》《南方的文体》《静夜思》《潜伏我们周围的》《潜京十年》等学术专著、评论集、散文集。

我和文珍曾经是同事,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她的办公室在我斜对面,但我们没有交流过对小说的看法。记得有一次较长的交谈是关于她的籍贯。文珍是湖南人,但很小就随父母去深圳了,之后又到北京大学读曹文轩教授的研究生,确实是走南闯北了。所以没有太多的口音,性格自然也没有太多地域元素。

文珍的小说大致也是如此,她好像对地域背景不刻意追求,更多的是在寻找一种城市人的普遍的困扰,属于八〇后作家中较为文艺范儿的,还带有些“时尚”的元素,因此有评论家说她是“城市爱情味觉的记录员”。文珍好像对小说的结构特别在意,她的《第八日》和“宋笑系列”在结构上都颇费心思。

这篇《乌鸦》也是一篇讲究结构的小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乌鸦视角讲述的童话,叙述轻松有趣,乌鸦先生的话语絮絮叨叨、酣畅淋漓,似有莫言小说中写动物的感觉。第二部分以一名北漂女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常见的、现实版的北漂故事,从大学毕业、租房、找工作,到坐公交车上下班、同居以及被男友以“现实之名”抛弃等。两部分联系的纽带,是乌鸦一直对女孩的倾慕与注视,这种联系在第三部分最终融合,而作者选择了一个毁灭的大结局,这也是这篇小说力量的最终爆发。作者在前两部分(其实都可看作独立的短篇小说)铺排、呈现出的,鸟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种种寻常景象,在这场毁灭中有了意义。乌鸦和女孩,都是各自群体里的弱小者,梦想和努力是它们共同拥有的东西,只是这都无益于改变弱小者流离失所、被背叛与被损毁的命运。甚至同为弱小者的乌鸦与女孩相互之间,也无法实现理解与支持:乌鸦追随女孩,从校园到城郊的租住房,但女孩忌惮乌鸦,认为自己的厄运都来自这种不吉祥的鸟。

根据作者提供的资料,《乌鸦》的完成前后跨度四年,联系小说的结构设置,不难发现作者为这篇小说设置的难度。小说为了在重复单调的人生中呈现力度、提炼出那些让人读完之后禁不住要掩卷叹息的更多内涵——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的小说技巧。于是我们看到乌鸦眼中的女孩,其实是外在于女孩之外的一个视角,这个视角所见的女孩的生活,是对女孩自述的一种补充,而乌鸦自己,也讲述了它的遭遇,这是另一个生命内在的东西。如此,小说的层次丰富起来。童话世界与现实世界对照、映射,乌鸦也因此成为一个具备广泛意义的象征——不被理解的卑微者的命运。而谁是谁的乌鸦,这是作者隐含全篇的命题。每个生命都有乌鸦的那一面,而隔阂深重的世界里,每个生命都被另一只乌鸦在冥冥中注视。

猜你喜欢
北漂弱小乌鸦
强大与弱小
对人世的告白(组诗)
I LOVE SPIDER—MAN
小乌鸦
北漂
乌鸦喝水后传
水乡记忆
柴的嘲笑
乌鸦搬家
人在北漂,心在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