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16 省(区、市)规模奶牛场饲料营养状况调查报告

2015-12-24 04:15王兴文
中国乳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羊草奶牛场牛场

文/ 王兴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为了了解和掌握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饲料营养状况,2013年,《中国乳业》杂志社组织调研组对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黑龙江、辽宁、四川、重庆、上海、江苏、湖南和广州等全国16 个省(市,区)188家规模奶牛场的饲料营养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各地奶牛场对粗饲料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投入比例也在不断加大,这对奶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随着饲料价格不断提高,成本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奶业的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 饲料利用的总体情况

调研的奶牛场粗饲料主要包括苜蓿、羊草、燕麦草、青贮、黄贮和秸秆,精料补充料的组成主要为玉米、豆粕、甜菜粕和麸皮等。牛场的精粗比集中在60:40~35:65之间。

2 粗饲料的利用基本情况

根据《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09-2013年)》,由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种植业结构的不同,奶牛粗饲料的利用情况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于是将调研的奶牛场划分为5个区域:东北内蒙古地区(黑龙江、辽宁和内蒙古,79家),华北地区(河北和山西,15家),西部地区(甘肃、新疆和宁夏,17家),南方地区(江苏、湖南、四川和广州,41家)和大城市周边地区(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36家)。

2.1 苜蓿

调研中80.2%的奶牛场使用苜蓿饲喂奶牛,这与2012年本杂志社的调研结果(81%)基本持平。从饲喂牛群看,使用苜蓿的奶牛场中仅有10.3%用于全群饲喂,其余用于饲喂泌乳牛。从来源看,61.2 %的奶牛场依靠外购,27.2 %依靠自种,11.6 %外购和自种结合。依靠外购的奶牛场中苜蓿进口占到了80.4%,而2012年外购牛场中进口苜蓿所占比例为58.5%。我国西部和东北内蒙古地区是我国苜蓿干草的主产区,该地区牛场几乎全部使用国产苜蓿,而且很多奶牛场都自种苜蓿;华北、南方和大城市周边地区主要依赖进口苜蓿。

进口苜蓿价格为平均3 000 元/吨;而国产苜蓿价格由于运输和品质不同相差较大,西部和东北内蒙古地区价格较低,在1 400~2 000元/吨;南方地区价格较高,在2 000~2 800元;华北和大城市周边地区价格在2 000元/吨左右。2012年进口苜蓿价格平均为3 000 元/吨,国产苜蓿为2 000元/吨,2013年与2012年相比价格持平。从年使用量上看,3.4%奶牛场苜蓿年消耗量大于2 500 吨,78.2%的年消耗量小于1 000 吨。

总体来看,与2012年的调研结果相比,国内奶牛场,尤其是西部地区很多奶牛场都开始自种苜蓿,外购比例下降,自种比例提高(图1);由于国产苜蓿蛋白质含量低,质量不稳定,苜蓿干草的购买更倾向于国外进口;进口和国产苜蓿干草的价格两年间均没有太大的变化。

图1 2012 年与2013 年使用不同方式采购苜蓿的牛场比例情况

2.2 羊草

89.0 %的奶牛场使用羊草饲喂奶牛,其中53.1%用于全群饲喂,其余用于饲喂成母牛,2012年的调研结果显示羊草的使用比例为80.3%。在饲喂羊草的奶牛场中,90.3%依靠外购,9.7%为自种;2012年羊草外购比例为93.6%,相比于2013年外购比例有所下降。

在价格方面,由于离产地的远近以及牧草的品质等级不同,羊草的价格也相差较大,东北内蒙古地区和华北地区价格最低,平均不到1 000 元/吨;南方地区价格平均达到1 500 元/吨;大城市周边价格平均达到1 200元/吨;西部地区由于距羊草的主产区较远,而苜蓿、燕麦草资源丰富,因此该地区大部分牛场不使用羊草。2013年,羊草全国平均价格为1 200 元/吨左右,与2012年持平。牛场的规模不同,每年消耗羊草的数量也大不相同,年消耗量在1 500吨以上的奶牛场占19.1%。

总体来看,与2012年相比,羊草的价格持平,使用比例增加,但是羊草的外购比例下降(图2),这可能与国内羊草供给较多和价格低廉有关。

图2 2012 年和2013 年羊草的使用比例和外购比例情况

2.3 燕麦草

使用燕麦草的奶牛场比例为30.3%,主要集中在天津、四川、甘肃和广州。从来源看,除了甘肃地区的3家奶牛场自种燕麦草外,其它奶牛场都通过外购。在外购的奶牛场中国内购买与国外进口燕麦草各占一半。燕麦草主要用于饲喂成母牛。甘肃作为燕麦草的主产地之一,燕麦草的价格相对较低,平均为1 500元/吨,而其它地区燕麦草主要来源于国外进口,价格平均为2 500元/吨。

燕麦草作为优质的禾本科牧草,近年来才在国内使用,而且发展很快,2012年调研时发现燕麦草的使用很少,没有作为粗饲料指标,而在2013年调研发现燕麦草的使用已达到调研牛场的近1/3。

2.4 青贮

青贮饲料的使用率在调研牛场达到99.5%,只有1家牛场未使用青贮饲料,2012年青贮的使用比例为92.7%。2013年调研的奶牛场中自己制作青贮的奶牛场占90.8%(外购玉米自制青贮占39.6%,自种玉米自制青贮占51.2%),9.2%的奶牛场购买成品青贮;2012年青贮的自制比例为51.2%。青贮的来源(包括外购玉米自制青贮、自种玉米自制青贮和购买成品青贮)在5 个地区没有明显的差异。外购玉米自制青贮成本在400元/吨左右,自种玉米自制青贮的成本为320元/吨,而成品青贮价格为700 元/吨左右。由于青贮成本较低,营养丰富,能够长期保存,大部分奶牛场用于全群饲喂,而2012年仅有一半的奶牛场用于全群饲喂,其余仅用于泌乳牛的饲喂。

与2012年相比,青贮饲料的利用有了很大的改善(图3):使用率提高(99.5%),几乎全群饲喂,这对奶牛的产奶性能和生鲜乳质量是非常有利的。自制青贮的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大部分的牛场都已掌握了青贮的制作要点,可以自制青贮节约成本。

图3 2012~2013 年使用不同方式采购青贮的牛场比例情况

2.5 黄贮

25.5 %的奶牛场使用黄贮,5 个地区中都有分布,但是以东北内蒙古地区和华北地区居多。黄贮以自制为主(外购自制和自种自制),除1家奶牛场外购成品黄贮和外购自制相结合外,其它奶牛场中没有外购成品黄贮的;自制黄贮的奶牛场中,有43.2%依靠外购自制,56.8%依靠自种自制。黄贮外购成品的价格为500 元/吨,外购自制的为250 元/吨,自种自制的为150 元/吨,主要用于饲喂全群。奶牛场规模不同,消耗量也在500 吨/年到上万吨不等。

相比于青贮,黄贮饲料的营养成分流失较多。随着青贮的广泛应用,黄贮的使用在逐渐减少。相比于2012年(黄贮使用比例22.6%),黄贮的使用量虽然有些许升高,但是成品黄贮外购比例大大减少,这说明越来越多的牛场已经意识到黄贮的营养价值和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不高,黄贮已从重要的粗饲料转化为在优质粗饲料较少时的替补饲料。

2.6 秸秆

调研的奶牛场中27.6%使用秸秆,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地区,2012年的秸秆使用比例为33.6%。秸秆的价格平均为300 元/吨。年消耗量在200~6 000 吨不等。黑龙江地区的很多奶牛场对秸秆的利用巨大,达到5 000 吨/年。

秸秆的纤维中包含细胞壁成分很多,直接饲喂奶牛,消化率极低。大部分奶牛场已经淘汰单独秸秆的饲喂,只有小部分用于辅助粗饲料,相比于2012年,秸秆的使用比例降低,这是对奶牛粗饲料的优化。

3 精料补充料营养状况

精料补充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和小麦麸等。在调研的牛场中,31.9%的奶牛场精补料自配,55.5%外购,12.6%自配和外购相结合(图4)。外购的公司以及原料的不同造成了精补料的价格也相差较大,在2 000~4 000 元/吨之间。精补料的消耗量也随牛场的规模不同而不同,从几百到上万吨不等。

图4 2013 年使用不同方式采购精补料的牛场比例分布情况

相比于2012年,精补料自配的比例有所增加,更多的牛场选择自己加工自配精饲料,一方面保证了质量,另一方面又节约了成本。为了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改善奶牛体况,在精补料中会添加一些如益康XP、蛋氨酸、酶制剂和过瘤胃脂肪等合法添加物。原料的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精补料成本的增加,而牛场中精补料的用量最大,直接影响奶牛场的成本和效益。

4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4.1 苜蓿缺乏,普及率低

苜蓿作为优质粗饲料早已在奶业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于全群饲喂,但是国内仍有1/5的奶牛场没有使用苜蓿,即使在使用苜蓿的奶牛场中90%以上也仅用于饲喂泌乳牛,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奶牛的单产水平。经验证明,以秸秆为粗饲料来源的日粮只能满足单产水平5 000 kg/年奶牛的营养需要。要想达到8 000 kg/年以上高产水平,必须饲喂营养价值高的苜蓿等优质青干草和玉米青贮。

国内苜蓿缺口很大,而且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未来的缺口会更大,所以一方面要我国要加大对苜蓿的进口,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审时度势,及早立项扶持草业发展。(1)根据《全国奶业“十一五”奶业发展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要求,牧区通过退牧还草工程,带动草场改良,累计建设700 万亩饲料基地。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推进种植业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2)国内苜蓿产地和市场相距较远,运输成本较高,建议给予苜蓿运输减免车辆通行费等优惠政策。(3)规模化养殖场必须保证为每头奶牛配置一定饲料地。根据2012年国家启动实施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和出台的《2012年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实施指导意见》,实现草畜配套建设,鼓励示范片区与奶牛养殖场(小区)签订供销合同。此外,由于我国苜蓿标准化生产滞后,收割加工机械化水平低,建议有关部门在设备购置、贷款融资和税收上给予优惠政策。同时,由于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因此应加大科技投入,对苜蓿品种在产量、质量和抗病抗灾方面进行优化,对收割和加工机械进行改良。

4.2 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效益逐年下滑

饲料价格不断上涨,而生鲜乳价格涨幅不大,养殖利润不断降低。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广大养殖场和养殖户要尊重奶牛的生理习性,科学饲养,提高优质饲草的生产和优化配置,降低奶牛的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1)应使生鲜乳的价格与粮食价格保障机制一样,设有最低保护价,保障奶农权益;(2)在饲料价格上涨时,给予适当的饲料购买补贴。

4.3 开发非常规饲料

在满足奶牛营养需要的前提下,可以利用一些作物、树木和人类消费食品的副产品替代价格较高的常规原料,提高奶牛养殖效益。如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棉粕和菜粕都已应用到奶牛的饲料当中,效果非常好。未来还会有更多非常规饲料被开发出来,应补充和完善其营养价值数据库,制定使用标准,完成饲料的最优替代。

猜你喜欢
羊草奶牛场牛场
羊草克隆后代对刈割处理的响应
羊草控制少花蒺藜草危害的技术研究*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羊草的应用及种植技术
影响羊草种子生产的因素
真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