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活起来 炎黄文脉传后代

2015-12-25 18:29
科学之友 2015年12期
关键词:长治文脉技艺

把丝绸、锦缎用极具立体感的形式诠释,从而使堆锦这一民间技艺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长治堆锦博物馆参观,75岁高龄的省级传承人闫德明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治堆锦的历史脉落、传承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大胆革新作了讲解,老人思维清晰,娓娓而谈,尤其在介绍到镇馆之宝——《金母元君朝元图》堆锦作品时,闫德明的兴奋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他说曾几次到芮城永乐宫现场观摩壁画,带领儿子闫向军、闫向辉历时2年时间,完成了这幅作品。由于原图年代久远,图像模糊,所以制作时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他们父子三人进行了大胆探索和二度创作。作品中的36位神仙活灵活现,画眼“时花”栩栩如生,可以称得上长治堆锦的巅峰之作,也代表了当今堆锦艺术的最高水平。

这是2015年11月初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组织的“传统技艺活起来”第二期培训的一个参观项目。窥一斑而知全豹,传统技艺在晋东南上党盆地大放异彩,那里有非常接地气、虎虎生威、气贯长虹的“黎侯虎”;有特色鲜明、气宇轩昂的“上党戏剧脸谱”;有质地柔软、不卷边、抗静电、穿在身上的“襄子老粗布”;有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筋道、易于消化、天下传香的“襄垣手工挂面”……据统计,截至目前,长治市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分别为16个、79个;国家级、省级传承人数量分别为10个、77个。由此可见,长治市“守护遗产 传承文明”的传统技艺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也是全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光大的一个缩影。

在走访非遗生产基地或作坊,总能看到这样一群手工艺人,外表质朴,内心强大,承传着一代代巧夺天工的技艺。他们超然物外,不为世事所累,其作品带着灵魂、充满磁力,包浆着日晕月华; 他们遵崇教诲,不受外界干扰,坚守理想信念,保护、挽救着濒临消失的活态文化。每位传承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演绎着令人掬泪的曲折故事;每家都有同样的传承信念,延续历史悠久的炎黄文脉。平定刻花瓷、平定砂器,被称为少有的“一家两门三大师”;黎侯虎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是年迈的父亲和女儿带领当地父老乡亲一起续延;三晋王氏妇科流派克服了“传男不传女,传儿不传媳”的陋习,第29代传人有了女儿、儿媳的身影。并且这些传承人都不囿于传统思维,不只是传给后代,而是畅开胸怀,无私传授给每一个爱好传统技艺的年轻人。

就在本稿成文时,好消息不断传来,本刊报道过的非遗项目屡屡获奖:梅花剪(2015年第4期)传承人郭梅花启程到美国进行半个月的剪纸讲习会,外国人也热衷古老的中国剪纸;10月22日刀博会上,平遥文涛坊古兵器博物馆(2013年第8期)与广东江阳世界名刀馆结盟,使这一民族品牌走国门,走向世界;10月31日落幕的米兰世博会上,晋绣坊(2015年第2期)获得了“米兰创新金奖”这一至高荣誉。这是国人的骄傲,是传承人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为非遗事业贡献力量的人为之自豪的事情。从山西省非遗促进会也不断有好消息传出,山西省非遗官方网站、非遗大学、中国故事——非遗项目嘉年华,一件件利于非遗承传的事情都在筹划和落实中。

《科学之友》作为非遗会刊,2016年又有许多非遗项目列入本刊采访报道计划。新的一年,我们仍是宣传非遗的排头兵,现邀您一起上路,奋力前行!

猜你喜欢
长治文脉技艺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山西长治:“三级联动”保“三秋”生产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长治学院外语系
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开通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