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零售企业如何影响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

2015-12-25 02:02周霄雪王永进
南开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跨国势力连锁

周霄雪 王永进

一、引 言

市场结构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量的经济学文献讨论了水平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激励的影响(Arrow,1962;Aghion 等,2002;Chen 和Schwartz,2009;Vives,2008;等)。尽管这些研究从理论与实证方面全面探讨了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却忽视了上下游市场间纵向关联对企业创新激励的作用。由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如链条般环环相扣,上下游行业必然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从上游投入品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上游企业如果给予下游企业优惠的投入品价格,那么可以促进下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Banerjee 和Lin,2001);另一方面,研发技术和知识会通过投入品溢出到下游产品生产企业,从而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Castellani 等,2008;Seker 和Rodriguez,2011)。

与投入品行业不同,作为下游市场渠道,零售市场结构、零售商规模与其市场势力均会对上游生产企业的利润产生影响,进而将会影响到上游生产企业的创新激励。在过去几十年中,伴随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的跨国零售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日渐成为我国零售市场的主要力量(Head 等,2014)。这一变化必然引起我国零售业市场结构的变化,从而将会对我国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产生影响,但是已有研究对这一问题鲜有论及。随着我国步入上中等收入国家,如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升级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外商直接投资一直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已有关于外商投资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文献侧重以制造业FDI 为研究对象,对其他行业,特别是跨国零售企业对我国经济的作用鲜有探讨。本文旨在从企业研发的角度出发,考察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与市场扩张对我国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影响。

二、参考文献

在理论上,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对上游供应企业的创新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学术界尚未得到一致的结论。概括而言,已有研究结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文献认为,由于跨国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买方势力,从而会抑制供应企业的创新。Battigalli 等(2007)分析了零售市场集中对制造商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作者发现零售市场的竞争有利于促进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而零售市场的集中会抑制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激励。Chen(2004)以及Inderst 和Shaffer(2007)讨论了零售市场集中对上游产品多样性的影响,下游零售企业的并购行为与零售市场的集中尽管降低了消费者价格,但同样减少了上游的产品多样性。Inderst 和Shaffer(2007)指出,大型买方的出现会抑制供应商产品创新的激励。作者认为从一个供应商处购买商品对大型买方来说是更为有利的。因此,零售商的规模越大,其越倾向于从单一的供应商处购买商品,这种策略会导致供应商产品差异性的降低。Weiss 和Wittkopp(2003,2005)应用德国食品行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零售商价格压力与上游企业新产品研发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是零售商价格压力对高质量产品的产品创新并没有显著影响。

与以上研究结论相反,第二类文献认为,大型零售企业会促进上游制造企业的创新。Inderst 和 Wey(2007a)强调,如果规模是买方势力的唯一来源,那么大型买方的出现会提高供应商的销量。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谈判地位,供应商也会积极地进行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因此,与那些面对多个小型买方的供应商相比,面对大型买方的供应商更有激励进行工艺创新来降低单位成本(Inderst 和 Wey,2007b)。Inderst 和Wey(2011)进一步指出,大型零售企业的外部选择使得供应商更有危机感,从而可以引导供应商通过降低成本或提高质量来改善自身竞争力。

第三类文献则认为,大型零售商对上游企业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市场需求条件及上下游市场的结构。Chen(2014)指出,买方势力对创新的影响取决于创新的类型、买方势力的来源及其实现渠道。具体来说,买方势力会抑制供应商进行工艺创新的激励;其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则取决于需求弹性。只有当需求弹性较小时,买方势力才会促进供应商进行产品创新的激励。Peters(2000)考察了德国汽车产业买方市场结构对上游供应商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影响。他发现,大型买方对上游供应企业创新的影响同样取决于上游供应部门的市场结构。当面对高度集中的买方市场时,上游供应部门的集中度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高;但若上游市场高度集中,而下游买方的集中度较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则相对较低。但是,作者并未发现买方市场结构对上游企业产品创新有显著影响。Kohler 和Rammer(2010)利用德国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数据考察了买方市场不同竞争方式(技术竞争还是价格竞争)对供应商R&D 强度的影响。作者发现当买方市场是技术竞争时,供应商的研发强度较高,但参与技术竞争的大型买方对供应商研发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买方市场的价格竞争则通过大型零售商传导给上游供应商,下游市场的价格竞争越激烈,大型零售商对供应商R&D 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之处:第一,本文首次考察了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的影响。在已有的研究中,学者们多关注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avorcik 等,2008;Iacovone 等,2009;Javorcik 和Li,2013)。研发作为企业重要的经营活动之一,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亦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因此,研究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本文不仅关注跨国零售企业在华扩张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平均效应,而且还强调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性,以及具体的作用渠道。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一方面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扩大了企业的市场范围;但是也挤出了本土零售企业,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及其垄断势力的增强,从而可能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负面作用。第三,在研究范围和样本选择上,本文收集了11 家在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涵盖了在华经营的主要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所选择的零售企业数量更多,来源国也更具有多样性,这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具有一般性和可靠性①与已有文献对比,Javorcik 和Li(2013)对罗马尼亚的研究考察了9 家欧洲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Iacovone 等(2009)则研究了世界第一大零售商沃尔玛的进入对墨西哥制造部门的影响;Head 等(2014)考察了世界四大跨国连锁零售商的进入对中国消费品出口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平均而言,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研发活动,但对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具体来说,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消费品部门以及运输费用较高的行业。但是,对融资负担较重、市场势力和年龄较小的中小微企业而言,跨国零售商的进入会抑制这些企业的研发创新。尤其是随着跨国零售商市场势力的扩大,其负面作用尤为明显。

三、计量模型、变量与数据

(一)计量模型的设定

在实证分析中,本文要考察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参考Javorcik 和Li(2013)中的方法,本文首先对全样本数据构建以下模型:

其中,下标i、s、c、t 分别表示企业、行业、城市和年份;被解释变量 rdict为位于c城市的企业i 在t 年的研发投入,由于企业的研发数据中有许多0 值,故采用企业当年的研发投入加1 之后取自然对数来表示,即 rdict= ln( rdi nvestmentict+ 1);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研发倾向,用企业研发投入占增加值比重的对数值来表示。

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解释变量包括企业的年龄(age),为企业所在年份与成立年份之差的自然对数值;企业的规模(size),用企业当年的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企业的出口(exports),用企业在 t-1 年出口交货值的自然对数来表示;企业平均工资(wage),用企业当年应付工资总额除以从业人员数再取自然对数来表示,用这一变量来近似替代企业的劳动力素质;企业的人均资本(per capita capital),为企业总资产除以从业人员数再取自然对数;企业劳动生产率(productivity),为企业工业增加值除以从业人员数再取自然对数,用这一变量来衡量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现金流(liquidity),为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应缴所得税再加上累计折旧后的自然对数值;企业所有制性质变量,企业是否为国有企业(soe)、集体企业(collective)、私有企业(private)、港澳台企业(hmt)和外资企业(foreign)的二维虚拟变量;为了控制行业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加入了行业的赫芬达尔指数平方项(hhi2)来衡量一个行业的竞争水平;城市水平的控制变量包括城市的人口(population)以及人均GDP(gdpp),均采用对数形式。为了使数据更具可比性,这里使用了2001 年为基期的居民消费指数对名义量进行平减处理。此外,本文加入了城市、年份以及行业固定效应来控制一个城市中或一个行业中不可观察的会影响企业创新的市场因素。

(二)数据说明

本文实证分析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来源:跨国零售企业门店数量的数据来自2008 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以及联商网数据①联商网行业数据来源于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tList_cid_98.html。;企业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8—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各城市的人口和人均GDP 数据来自1997—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08 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全面调查了中国大陆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行业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等,涉及普查对象约有八万个各类单位和三千多万个个体经营户,包含注册类型、成立时间、主营业务、基本财务信息等企业信息。本文根据企业名称、登记注册类型等信息,从中筛选出11 家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汇总了这些零售连锁企业在中国内地的门店分布情况,包括各城市的门店数量及各门店成立时间。同时,本文应用联商网的零售企业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补充,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2001—2007 年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各城市的门店分布信息。根据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分布情况以及1997—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汇总了287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总人口、人均GDP、地理面积的信息。综合以上数据,我们总计得到11 家连锁零售企业从2001 年至2007 年在287 个城市总计570 家门店的分布信息。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8—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涵盖了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在500 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本文选取与零售业最紧密相关的消费品制造行业为研究对象,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删除工业增加值、中间投入、工业总产值、雇佣人数、出口交货值、固定资产中任一项存在负值或缺失值的样本;(2)删除企业年龄小于0 的样本。经过合理筛选,本文得到303,428 个观察值。

四、计量估计结果

(一)基本估计结果

1.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消费品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

本文首先应用2001—2007 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各城市门店分布数据,对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回归结果报告在表1 中。

表1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

其中第(1)、(2)列为用滞后一期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量除以城市地理直径的对数值(number)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对应式(1);第(3)、(4)列用access作为主要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对应式(2),所有估计结果均加入了年份、城市以及行业固定效应。

由表1 回归结果可知,在所有回归结果中,number 和access 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企业研发倾向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并且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这表明,平均来说,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扩张拉动了消费品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

就其他控制变量而言:(1)出口对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出口企业不仅面临来自国内同类企业的竞争,同时还面临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所以出口企业有激励进行研发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2)企业规模对研发投入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但是对研发倾向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从绝对数量上来说大规模企业的研发投入更多,但是其研发倾向较低。一方面,大规模企业具有较高的财务流动性并且更易筹得资金,所以更能够负担研发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由于大规模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小企业很难撼动其市场地位,因此大规模企业的研发倾向较低。(3)平均工资对研发投入与研发倾向的估计均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员工素质较高的企业研发投入更多(赵伟等,2011)。平均工资较高的企业可以吸引自身素质与生产技能较高的员工,同时也可以吸引更多的研发人员,所以这类企业进行研发的倾向较高。(4)生产率是企业异质性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采用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企业员工数)衡量企业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效率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5)企业年龄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老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研发,这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企业经营年限的增加,其对市场需求更为了解,会不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改善产品品质或生产新的产品,研发的风险性要低于新企业;另一方面,新企业的不断进入也增加了老企业的竞争压力,老企业需要通过研发来提高自身生产效率或者推出新产品以应对来自于新企业的竞争。(6)企业现金流对研发投入与研发倾向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当企业的现金流充足时,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活动,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企业的研发活动,不仅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市场结构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分别考察了行业与地区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制造企业所在行业的赫芬达尔指数hhi 衡量了企业所在行业的市场结构与竞争程度,2hhi 对研发投入的估计系数回归系数显著为正,对研发倾向的估计系数不显著,这说明行业的市场结构或者竞争程度对企业的研发活动的影响呈现倒U 形的趋势。这一结论与Aghion 等(2005)研究结论一致,作者利用英国企业的数据研究指出竞争与创新之间呈现一种非线性的倒U 形关系,当市场竞争程度较低时,随着竞争的增强企业进行创新越多,当竞争程度很高时,则呈现相反的关系。在城市控制变量方面,城市的人口规模与人均GDP 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所在城市规模越大,人均GDP 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这是由于企业所在城市规模越大,经济越发达,则该地区企业进行创新的外部环境越好,企业进行研发的动机越强,研发投入也越多。

2. 零售企业市场势力的作用

表2 零售企业市场势力对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续表2

表2 中交叉项的估计系数为负,并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表明零售商市场势力会抑制上游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这是由于零售商的市场势力越强,其在与制造企业的契约关系中越处于强势地位,这往往会引发零售商的机会主义行为与“敲竹杠”(hold-up)问题,即零售商会在上游制造企业进行研发投入后,利用其强势地位,通过其与上游制造企业之间的契约,将上游制造企业进行研发活动所得到的利润增量攫取到自己手中,侵占上游制造企业的利润边际甚至全部利润(Williamson,1975)。

进一步比较第(1)列与第(2)列、第(3)列与第(4)列中交叉项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在考虑了上游制造企业的市场势力后,零售商市场势力对上游制造企业研发活动的抑制作用得到了削弱,这是因为当上游制造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时,零售商在与制造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中不再处于强势的地位,其谈判势力受到了限制,因此其对上游制造企业研发的抑制作用也就没有那么强。当上下游都为高度集中的市场时,就出现了Galbraith 所提出的抗衡势力(countervailing power)①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其1952 年的著作——《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势力的概念》中提出了通过一种垄断势力来中和另外一种垄断势力。他论述到:“具有一定程度垄断势力的卖方可以攫取一定程度的垄断收益。这一事实意味着,该卖方的上下游企业也有提高垄断势力的动力,因为籍此它们可以使自己免于被剥削。这也意味着它们这样做有利可图,因为可以分享对手的市场势力收益。通过这种途径,一种市场势力的存在会创造出另外一种市场势力形成的激励,并且中和前一种市场势力”。加尔布雷斯把这种可以中和卖方垄断势力的买方垄断势力称为买方抗衡势力(buyer countervailing power)。。

表3 报告了在式(1)和式(2)中加入企业市场份额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程度交叉项market share*number、market share*access 的估计结果。其中,两个交叉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市场势力较强的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这是因为与市场份额较低的企业相比,市场份额较大的制造企业往往具有一定的抗衡势力,可以减弱跨国连锁零售企业买方势力对制造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从而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上游制造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表现的更为显著,这与表2 中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表3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市场势力企业研发的影响

续表3

3. 跨国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现金流企业研发的影响

零售商向供应商延迟支付货款已成为零售业的一种商业惯例,我国《零售商与供应商进货交易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零售商以购销方式销售商品的,对供应商所供商品,应在收货后10 日内向供应商支付货款;对快速消费品,应在45 日内向供应商支付货款。这种商业惯例,在短时期内侵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可能对企业的研发投入产生影响。为了考察跨国零售企业的这种作用,我们分别在估计方程(1)和方程(2)中加入企业现金流liquidity 与number、access 的交叉项liquidity*number、liquidity*access,估计结果报告在表4 中。

表4 跨国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现金流企业研发的影响

续表4

表4 中交叉项liquidity*number、liquidity*access 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跨国连锁零售企业number 与access 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以上结果说明,企业的现金流越高,跨国零售企业对其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以上结果:一方面,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买方势力对制造企业造成了价格压力,因此只有流动资金充足的企业才能负担这一部分利润损失,从而跨国零售企业对这类企业创新活动表现出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延迟付款这一商业惯例,对于流动资金较少的企业来说,加剧了企业的财务负担,所以负面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而对于流动资金较多的企业来说,短时间的这种流动资金的侵占,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跨国零售企业对其研发活动的促进作用则更为显著。

4.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出口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这一部分,我们考察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华市场扩张对出口企业研发的影响。我们在式(1)和式(2)中分别加入企业出口值与表示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程度指标的交叉项exports*number、exports*access。如果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确实会对出口企业研发活动产生更多的影响,那么交叉项的系数应该是显著为正的,回归结果报告在表5 中。

表5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出口企业研发的影响

表5 中出口企业虚拟变量exports 与number、access 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企业的出口越多,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出口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越显著。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为企业出口提供了渠道,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出口成本。企业层面数据的研究发现只有少部分企业的出口方式是直接出口(Bernard 和Jensen,1995;Bernard 等,2009),大部分的出口企业都是通过中间商将商品出口到其他国家。Ahn 等(2011)以及Akerman(2014)的研究皆认为,中间商的存在降低了企业在商品出口过程中(特别是与特定出口目的国相关)的固定成本。跨国零售连锁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会设立自己的全球采购中心,建立符合其品质要求的供应商网络。他们会将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首先在本地门店销售,并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其他门店,最终出口到其在世界其他国家的零售门店(Head 等,2014)。依赖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全球采购系统与全球零售门店网络,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出口到世界各个国家,这节约了上游制造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的固定成本,从而使出口企业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活动中。

(2) 由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遍布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上游制造企业通过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出口到不同国家的商品也要满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上游制造企业要更多的进行研发活动。此外,大型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会建立其自身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并不断提高对产品品质的要求,例如沃尔玛和大润发就曾提出绿色低碳的产品质量要求,这就使得上游制造企业要不断的进行研发。

(3) 出口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这使得出口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来提高自身效率或改善产品品质,以应对来自于其他企业的竞争压力。

(4)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可以促进企业的出口,而出口过程中存在学习效应,使得出口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应用在生产中,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会提高。

5.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运输成本企业研发的影响

本文根据2007 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交通运输成本在所有制造业行业总投入中所占的份额。仿照上文的做法,我们在式(1)和式(2)中分别加入表示企业运输成本与number、access 的交叉项,如果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确实会对高运输成本企业产生更多的影响,那么交叉项的系数应该是显著为正的,回归结果报告在表6 中。

表6 中企业运输成本transport cost 与number 交叉项的估计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与access 交叉项的估计系数为正。这说明企业的运输成本越高,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更为显著。这一方面是由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往往建有自己的仓储物流系统,节约了上游制造企业的配送与运输成本,从而使得制造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Tegel(2003)在对墨西哥的

研究中指出,在进入墨西哥市场后,沃尔玛是唯一有自己仓储与物流系统的零售商。供应商只需将其产品运送到沃尔玛在全国众多仓库中的一个即可,无需运送到特定的零售门店。并且随着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进入,其他零售企业也会学习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模式,建立自己的仓储物流系统,从而降低了上游制造企业的配送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在零售业投入中交通运输仓储业占比最大,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扩张会增加对交通运输仓储服务的需求,这有利于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单位成本,进一步带来交通运输及仓储服务价格的降低,从而可以降低制造企业的交通运输与仓储费用,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创新。

表6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运输成本企业研发的影响

6.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年龄企业研发的影响

为了考察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年龄企业是否会有不同的影响,参照上文,我们在回归方程中分别加入企业年龄(age)与number、access 的交叉项,估计结果报告在表7 中。

表7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不同年龄企业研发的影响

续表7

表7 中交叉项age*number 和age*access 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的统计水平显著,同时number 与access 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以上估计结果表明,企业经营年限越长,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企业的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与新企业相比,老企业往往规模较大,谈判势力也较强,在这种情况下,零售商买方势力对制造企业创新激励的抑制作用就表现得较弱。Forster 等(2006)发现新企业的产品价格通常低于在位企业,所以跨国零售企业对新企业造成的价格压力也要高于老企业。并且与老企业相比,企业成立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固定成本,企业的资金多用来支付日常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费用,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研发。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价格压力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抑制了新企业进行创新的激励。

五、稳健性检验

(一)Tobit 估计

Tobit 模型用于当因变量的观测值受到某种限制而缺失的回归分析,由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数据中存在很多零值,所以我们在上一部分的回归中在研发投入加1 后再对其取自然对数。当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的数据进行估计时,难免产生偏差,所以我们应用Tobit 模型对企业的研发数据进行回归,回归结果报告在表8 中。

表8 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Tobit回归

表8 中(1)、(3)列和(2)、(4)列分别为对式(1)和式(2)进行Tobit 和OLS 估计的结果。其中,式(1)与式(2)中系数1β 与1δ 的估计结果均显著为正,这说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结论仍然成立。

(二)Heckman 两阶段回归

从企业研发过程来看,企业首先决定是否进行研发,其次才是研发的数量。前文考察了跨国零售企业对企业研发投入数量的影响但忽略了其对研发决策的影响。当我们考察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对企业创新的影响而对企业研发投入这一变量进行回归时,实际上只对那些进行了研发的企业进行回归则会产生样本选择性偏差。为了克服样本选择性偏差问题,我们采用Heckman 两阶段估计法对企业的研发投入进行估计。第一阶段,对企业是否进行研发的虚拟变量进行Probit 估计;第二阶段,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最小二乘估计。具体估计方程为:

式(3)为Heckman 第一阶段的企业研发决策,p ro bit ( rdict)表示企业进行研发投入的概率,考察了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企业是否进行研发这一决策的影响。若企业的研发投入 rd investict> 0,则 rdict= 1;若企业的研发投入 rd investict= 0则 rdict= 0。式(4)为Heckman 第二阶段的研发投入模型,考察了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式(4)中加入了第一阶段所得到的逆米尔斯比(lamda),解决了样本选择偏差问题。Heckman 两阶段方法的回归结果报告在表9 中。

表9 跨国连锁企业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Heckman两阶段估计

续表9

表9 中第(1)、(3)列为总体样本研发决策方程的估计结果,第(2)、(4)列为相对应的研发投入方程的估计结果。通过表9 中的结果可以发现,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华门店数量的回归系数均为正,并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并且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需要说明的是,在研发投入方程中,逆米尔斯比率(lamda)的估计系数为正并且在1%,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本文的样本中确实存在选择性偏差问题,因此进行Heckman 两阶段估计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去除直辖市后各城市企业的估计结果

在本文样本所包含的287 个城市中,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城市的规模较大,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的分布也往往要多于其他城市,更为重要的是,作为直辖市在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这些城市与其他城市是不可比的。为了考察这四个城市是否会影响本文的结论,我们将四个直辖市的企业去掉,对剩余的企业进行估计,估计结果汇报在表10 中。表10 中number 和access 的系数仍然为正,且access 的估计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去掉四个直辖市的企业样本后,本文的结论仍然成立,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扩张对企业的研发决策与研发投入均有正向的影响。

表10 去除直辖市后考察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

(四)不同国别或地区零售商市场扩张的影响

本文所涉及的11 家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些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分布也呈现不同的特征。通常来自于欧美国家的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多分布在一线城市,门店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较广;亚洲与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连锁零售企业门店多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数量与欧美零售企业相比较少,分布范围也较小。本文将跨国连锁零售企业按照来源国家或地区分为美国、欧洲、东南亚与我国港台地区零售企业,考察不同连锁零售企业市场扩张对上游制造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估计结果报告在表11 中。

表11 不同国别(地区)零售商市场扩张的影响

续表11

表11 中报告了不同国家或地区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上游制造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各国家或地区连锁零售企业的数量number 的估计系数均为正,说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市场扩张有利于促进上游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比较不同估计系数的大小可以发现,不同国家或地区连锁零售企业对上游制造企业的影响程度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欧美国家连锁零售企业对制造企业研发的影响要显著的高于东南亚与我国港台地区零售企业对上游制造企业的影响。

造成这一差异一方面是由于欧美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的数量更多,且分布范围也更广。以世界第一大连锁零售企业沃尔玛为例,其零售门店遍布我国24 个省直辖市的62 个城市,通过向沃尔玛供应商品,上游消费品制造企业的市场销量增加,利润提高,有更多的资金进行研发;其他企业通过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与溢出效应,研发投入也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欧美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遍布全球,沃尔玛在全球28 个国家设立零售门店8500 余家,上游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沃尔玛将生产的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跨国连锁零售企业为上游制造企业进入到国际市场提供了渠道,上游制造企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来进行研发;与此同时,由于不同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偏好的差异,出口到不同国家的商品也要满足不同的商品特性,为了满足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上游制造企业要更多地进行研发活动。此外,出口过程中存在学习效应,使得出口企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会提高(Barber 和 Alegre,2007)。由于欧美连锁零售企业在全球的分布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广泛,所以通过其出口所带来的对企业研发的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

六、主要结论

近年来,随着跨国连锁零售企业进入到中国市场,我国零售市场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国性的大型连锁企业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各种效应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已有文献对于跨国零售业进入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这一重要问题还鲜有论及。本文综合联商网数据和2008 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搜集了11 家不同国家和地区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全国287 个城市的门店分布数据,并结合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考察了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制造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

归纳起来,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结论:第一,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制造企业的研发活动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并且显著的促进了制造企业研发投入的提高。第二,零售商的市场势力对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有抑制作用,但是当制造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市场势力时,这种抑制作用会得到缓和。制造企业的市场势力越强,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正向促进作用越显著。第三,与新企业相比,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经营年限较长的老企业产生更为显著促进作用。第四,由于跨国连锁零售企业的全球采购系统与全球零售门店网络为中国企业产品的出口提供了渠道,所以与非出口企业相比,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对出口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第五,不同分布特征的跨国连锁零售企业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不尽相同,分布范围越广、门店数量越多的零售企业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对于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会加剧下游买方市场的集中化,从而抑制制造企业的研发和创新。然而,本文发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出现,固然会导致零售商买方势力的形成,但亦会对制造业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一发现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要谨慎的对待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要综合考虑其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其次,当考虑到市场间的纵向关联时,市场势力的作用取决于上下游市场的市场结构。因此,在对大型企业市场势力进行规制时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提高我国制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最后,要着眼于加强上下游市场间的纵向联系,促进高效产业链的形成,发挥商业服务业对制造行业的拉动作用,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式。

[1] 赵 伟,赵金亮,韩媛媛. 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 世界经济,2011(4):62-79.

[2] Aghion P.,Bloom N.,Blundell R.,Griffith R.,Howitt P.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An Inverted U Relationship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120(2):701-28.

[3] Ahn J.,Khandelwal A. K.,Wei S. J.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Facilitating Trade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1,84(1):73-85.

[4] Anthony B.,Fried Y. The Effects of Taxes and Organizational Variables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tensity [J]. R&D Management,1999,29(3):289-301.

[5] Barber J.,Alegre J. Analysing the Link Between Export Intensity,Innovation and Firm Size in a Science-based Industry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7,16(3):275-93.

[6] Battigalli P.,Fumagalli C.,Polo M. Buyer Power and Quality Improvements [J]. Research in Economics,2007,61(2):45-61.

[7] Bernard A. B.,Jensen J. B.,Redding S. J.,Schott P. K. Wholesalers and Retailers in US Trade(long version)[R].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2010,No.w15660.

[8] Chen Z. Q. Countervailing Power and Product Diversity [J]. Econometric Society,2004,1-25.

[9] Chen Z. Q. Supplier Inno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Buyer Power [R].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Carleton University,2014.

[10] Foster L.,Haltiwanger J.,Krizan C. J. Market Selection,Reallocation and Restructuring in the U. S. Retail Trade Sectors in the 1990s [J].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06,88(4):748-58.

[11] Galbraith J. K. American Capitalism:The Concept of Countervailing Power [M]. Houghton Mifflin Co. Boston,1952,MA.

[12] Greenaway D.,Guariglia A.,Kneller R. Financial Factors and Exporting Decision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7,73(2):377-95.

[13] Head K.,Jing R.,Swenson D. L. From Beijing to Bentonville:Do Multinational Retailers Link Market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4,110(7):79-92.

[14] Inderst R.,Shaffer G. Retail Mergers,Buyer Power and Product Variety [J]. The Economic Journal,2007,117(516):45-67.

[15] Inderst R.,Wey C. Buyer Power and Supplier Incentives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7,51(3):647-67.

[16] Inderst R.,Wey C. Countervailing Power and Dynamic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11,9(4):702-20.

[17] Iacovone L.,Javorcik B.,Keller W.,Tybout J. Walmart in Mexico:The Impact of FDI on Innovation and Industry Productivity [R].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olorado,2009.

[18] Iacovone L.,Javorcik B.,Keller W.,Tybout J. Supplier Responses to Wal-Mart's Invasion in Mexico [R]. 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olorado,2011.

[19] Javorcik B.,Keller W.,Tybout J. Openness and Industrial Response in a Wal-Mart World:A Case Study of Mexican Soaps,Detergents and Surfactant Producers [J]. The World Economy,2008,31(12):1558-80.

[20] Javorcik B.,Li Y. Do the Biggest Aisles Serve a Brighter Future? Global Retail Chai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Romania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3,90(2):348-63.

[21] Koehler C.,Rammer C. Buyer Power and Suppliers' Incentives to Innovate [R]. ZEW - Centre for European Economic Research Discussion Paper,2012,No. 12-058.

[22] Nordås H. K.,Grosso M. G.,Pinali E.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Distribution Sector and Merchandise Trade [R]. OECD Publishing,2008,No. 68.

[23] Peters J. Buyer Market Power and Innovative Activities [J].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0,16(1):13-38.

[24] Tegel S. Every Day Higher Sales:Wal-Mart Wunderkind Walmex Show Them How It's Done in a Down Economy:The Giant 24[M]. Latin Trade,2003.

[25] Weiss C. R.,Wittkopp A. Retailer Concentr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in Food Manufacturing[J]. 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32(2):219-44.

[26] Weiss C. R.,Wittkopp A. Buyer Power and Innovation of Quality Products: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German Food Sector [R]. Kiel University,Unpublished Working Paper,2003.

[27] Williamson O. E. Markets and Hierarchies: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M]. Free Press,1975,New York.

猜你喜欢
跨国势力连锁
UP!00后新势力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小算盘”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冬日“水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