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嘉兴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对策

2015-12-25 02:12沈红梅郁妹芬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5年3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受访者资源

沈红梅 胡 娟 郁妹芬 金 立

(嘉兴市图书馆,浙江 嘉兴 314002)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嘉兴市人口450.17万,其中农村常住人口210.10万;全市农村人口比重46.7%,比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20.8个百分点,南湖区因城区范围大下降最快,降幅达30.2%〔1〕。这个变化主要由于近年来我市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和镇区集中,农业人口逐渐向非农转变所致。根据刚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精神,未来几年中,我市城镇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城镇化对农村居民而言既是机遇但更是挑战。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民分流的过程,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转移到城市或城镇中。这些转移人口面临的是农民如何市民化的问题,留守农村的人口面临的是如何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个体信息素养的高低是适应这种转变至关重要的因素。

为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嘉兴市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现状,本课题组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本次共发放问卷738份。其中,两个自然村(新丰镇竹林村和余新镇明星村)各发放问卷150份;两个拆迁社区(油车港镇马厍花园和新塍镇沙家浜小区)各发放问卷100份。以乡镇分馆为调查点,对嘉兴市本级乡镇读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712份,其中有效问卷648份,有效率达到91.0%。

1 调查样本的结构特征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我市农村留守居民的信息化现状,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有针对性地将学生这一群体排除在外。

1.1 年龄结构

通过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发现,本次受访群体以20-40岁的青年为主,占比41.7%;41-55岁的中年人比例次之,占比34.8%;55岁以上老年人较少,占比23.5%;20岁以下的最少(学生除外),占比5%。

1.2 职业结构

受访者的职业分布中,成为乡镇企业职工的农村居民(部分为失地农民,大部分户口仍在农村)占比最大,占比48.5%;其次是农民(完全务农),约占30.9%;个体经营户占比13%;其他职业占比5.5%;村干部占比2.1%。其他职业主要包括乡镇聘用人员、全职家庭主妇、无业等。

1.3 学历结构

高中/中专学历占比35.2%;其次是小学及以下学历占26.8%;初中学历占比为23.9%;大专学历占9.0%;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居民最少,仅占5.1%左右。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 嘉兴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水平现状

本次问卷以农村居民信息设备使用情况、信息化数据库/平台利用情况、信息需求、信息获取难点等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答卷的统计分析,目前嘉兴市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现代化信息设备家庭拥有率较高,但使用水平较低

手机、电视、电脑的家庭占有率较高,每户家庭的手机拥有率达96.8%,电视机拥有率95.6%,电脑拥有率65.6%,户均拥有率已达到较高水平。手机、电视成为家庭配备最常规的信息设备,而电脑也正在成为农村家庭重要的信息设备之一,超过固定电话、收音机和其他设备。

从信息设备的使用频率来看,最高的是手机,超过80%的受访者会每天使用手机。虽然约半数受访者家里有固定电话,但每天使用固定电话的受访者比例仅为27%(以50岁以上老年组为主),手机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使用频率其次的是电视机,每天使用电视机的受访者为78.1%。每天使用电脑的受访者约占33.0%(以20-40岁青年组人群为主)。(见表1)

表1 各种信息设备使用频率一览表

从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上,广播电视仍然是我市农村居民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占比68.3%;而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为第二大主要方式,占比57.3%;再次是通过报刊书籍获取占比41.4%、通过邻居亲朋获取占比26.7%。(见图1)

图1 农村居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比例图

电视广播作为一种已被农村居民广泛接受和拥有的大众媒体,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但电视广播主要是单向灌输的信息接受方式,且播送的信息以新闻性为主,浮于表面,深层次的信息较少。

在手机作为信息工具的使用上层次也较低,51.2%中年组受访者和93.4%以上的老年组受访者使用的都是不能上网的普通手机,不是智能机,功能简单;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对手机的利用大多数仅限于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基本通信功能,对于智能手机的各类APP的用途、使用方法基本不了解。

在电脑使用方面,农村网民利用电脑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即时通信〔2〕,其次是看新闻、打印发票等,真正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找工作、网上购物、预约就医、查找信息等较高层次利用的仅占很小一部分。大量农村居民对手机、电脑等交互式信息设备在信息获取、挖掘和利用方面的较高层次使用上明显不够,在利用互联网和现代化信息设备拓展更快速、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方面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

2.2 信息需求多样化,但主要关注民生信息,对自身发展相关的较深层次信息关注度较低

我市农村居民信息需求日趋多样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子女教育、技能培训信息、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等都被列为对自身很有帮助的信息需求。从比例上来看,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之类与其目前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信息需求,超过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培训信息、农业技术经济信息等继续教育信息,而成为目前农村居民最需要的信息类型。(见图2)

图2 嘉兴市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类型关注度

这是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一个重要特点。随着嘉兴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多数农村居民进入周边的各类企业打工,单纯务农人员逐年减少,农村居民的职业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同时在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推进过程中。目前我市农村居民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其社会保障水平仍然较低,所以关注与自身生存相关的民生信息成为现阶段农村居民信息需求的首选,这是必然的。同时,这也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很大的关系。只有低层次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才会产生。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其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往往越强,获取信息的成功率和准确率越高,也更会利用信息来产生价值,久而久之,高层次的信息需求才会不断产生。

2.3 信息意识及数字资源利用水平较低,整体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居民普遍存在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在“信息获取困难原因”调查项中,选择“虚假信息太多不知哪些有用”的受访者占比58%,即对信息的辨识能力差。选择“不知去哪儿获取信息” 的受访者占比15%,即信息获取渠道闭塞,这些受访者以年龄在40岁以下,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为主。认为“自身文化水平低”是影响信息获取的主要原因的受访者占比15%,这部分受访者大多年龄在41-55岁之间,以专业务农的农民和个体经营户为主。由此可见,我市广大农村居民在信息辨识能力、信息获取方式及信息获取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数据库/信息平台利用方面,明确知道身边存在农经类等信息平台的受访者仅占6.0%,其中能准确描述该数据库平台的受访者只有8名,仅占总受访者的1.2%。23.8%的受访者认为身边没有可利用的数字资源,70.2%的受访者不了解周围是否有数字资源可以利用。使用过数据库等信息平台的人仅占受访者的3.8%,使用率极低。了解和使用过周围的数字资源平台的受访者以高中/中专学历、20-40岁和20岁以下的年轻人、成为乡镇企业职工的农村居民为主。

但实际上,嘉兴农村信息资源保障还是比较丰富的,农经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完善。嘉兴移动和电信等电信运营商都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打造了百万农民信箱平台、农信通短信服务平台、农技专家语音服务平台等信息交流平台〔3〕。农经信息资源网站繁多,基本囊括了涉农新闻、农产品供求/价格信息、涉农技术信息、涉农专利、农业病虫害信息等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4〕。公共文化信息资源也为嘉兴基层农村居民信息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嘉兴市文化系统的嘉兴数字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嘉兴市总工会的职工书屋、市委组织部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等资源库等,都包含了大量适合农村居民的科普数字资源,这些资源早已实现乡镇、村(社区)级别的全覆盖。但调查显示,只有6%的受访者了解周围的数字资源,约94%的受访者不知道这些资源的存在,96.2%的农村居民没有使用过这些数字资源。体现出农村居民普遍缺乏信息敏感性,主动搜索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不强。调查还发现,有14.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不需要接受任何信息能力方面的培训,说明了部分农村居民缺乏主动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意识。当前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农村居民所意识到,信息意识较为低下,这与农村居民的年龄结构、受教育程度等均有较大关系。文化水平低,对互联网、电脑等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给农村居民的日常信息获取带来了很大的障碍。从总体来看,农村居民不论是在信息获取利用的技能方面,还是在信息意识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3 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水平提升对策

3.1 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一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成为规划、组织和推动这项工作的主要力量〔5〕。通过对本次调研结果分析以及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成功经验,我们建议成立由市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包括经信委、农经局、科技局、文化局、教育局、社保局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对我市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提升项目进行整体的科学规划,同时完善和健全组织、建设、实施等各个环节相关的制度,从组织机构和制度设计方面,全面保障和推动农村居民信息素养提升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部门联手,整合资源,多途径、多方式建设和宣传适合本地农村居民的信息资源

目前,覆盖嘉兴市基层农村的信息资源种类和数量看似比较充足,但从内容上离贴近和满足目前我市农村居民的需求还有距离。况且这些资源都由不同部门分管,比较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对目前农村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深度整合。以当前农村居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信息、医疗卫生信息等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农业、科技、文化、卫生、气象等各涉农部门为农村服务的内容,把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等各个环节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都整合起来,优化栏目,建设真正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一站式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

同时,进一步丰富农村信息资源的载体。在完善当前农村信息资源以电脑为主要载体的模式的情况下,有远见地以智能手机为平台,开发贴近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学习的手机应用,向农村居民提供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内容。电视作为传统的信息设备,在农村居民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相关部门可以进一步加强以互动电视为载体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如电视图书馆建设等,为农村居民提供多终端化的资源和服务。只有实用的资源与便捷的载体完美结合,才可能激发农村居民利用信息资源的行为。

农村居民对信息资源的知晓率和使用率低,也暴露出基层信息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我们建议在联席会议制度下,建立系统的完善的基层信息资源宣传推广体系,让丰富的农村信息资源逐渐被农村居民知晓和利用。充分发挥乡镇/村(社区)图书馆、乡镇企业职工书屋、农家书屋、科普示范户等基层服务站点在信息发布与传播中的作用,建立起以这些基层服务站点为阵地,向当地农村居民进行信息宣传推广的机制。在乡镇、村社区工作人员中设立信息专员,负责对涉农、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农村居民所需信息的搜集、发布、更新等工作。建立一支以信息专员为主的基层宣传服务队伍,定期对队伍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信息服务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以阵地内常规发布和馆外上门宣传相结合,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引导。

3.3 培养农村居民的信息能力和信息需求,以需求促发展

(1)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技能培训。对于信息化设备和数字资源都比较普及的嘉兴农村而言,农村居民要真正做到充分利用信息来帮助自己的生产和生活,最基本的解决途径就是通过接受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掌握电脑、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知识,学会互联网信息检索的基本技能,掌握各种常见软件的使用方法,全方位提高自身的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为自身信息需求的满足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主导的政府部门,应该整合多方面资源和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受年龄、学历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不尽相同,信息利用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设计多样化的培训内容和授课形式。整合一些现有渠道,例如通过乡镇的成校、乡镇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让培训常态化。通过可持续化的培训和教育,逐步提高农村居民信息素养,遏制城乡数字鸿沟的日益扩大。

(2)重视信息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加大示范户的建设和宣传引导作用,让农村居民通过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普及信息化知识。例如,在农业经济信息需求方面,政府可以向有较高信息素质的农业大户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材料等信息。通过示范的作用,使农民逐步认识到信息的重要作用。对利用信息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典型人物和事件,进行足够的宣传,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信息给当前生活带来的实际利益。引导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来主动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形成信息利用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产生新的信息需求。

总之,农村居民信息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它需要多方合力为他们创造一个信息化学习、利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同时它又是一个长久、持续的工程,需要农村居民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配合,逐步养成终身化学习的习惯, 而信息素养的培养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农村居民信息化素养是其在信息化社会生存的保证, 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1〕刘新毅,李霞萍,管一佳.嘉兴农村人口发展变化与新农村建设〔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6):59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ncbg/201406/t20140611_47216.htm

〔3〕 楼方芳.中国移动农村信息一体化的嘉兴试验〔J〕.浙商杂志,2009(13):106-107

〔4〕 王强,曾小红.国内外农业数据资源和网络发展概况〔J〕.世界农业,2008(11):63-64

〔5〕 陈赛.农村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受访者资源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