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15-12-25 01:54曲立红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偏瘫

曲立红

(泰安荣军疗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曲立红

(泰安荣军疗养院,山东 泰安2710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应用的价值及体会。方法将90例急性卒中早期伴有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常规路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围治疗期的抑郁分数、FMA评分及Barthel客观指数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抑郁评分两组均显示降低,但是观察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急性脑卒中初期偏瘫患者的焦虑、进而稳定其情绪,其肢体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关键词:循证护理;脑卒中;偏瘫;康复

急性脑卒中属于脑血管意外,临床常见,是因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缺血导致所属神经功能缺失为共特征的脑血管疾病[1]。脑卒中的患者遗留有各种功能障碍,具有“四高”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因此,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促进作用已被证实。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们对45例急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37~77岁,平均(56.2±5.7)岁。在性别、年龄、病变、瘫痪及入院时病情程度方面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瘫痪侧别及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入组标准: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病理类型包括脑出血、脑梗死,均合并偏瘫。

1.2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指导病人进行患肢运动和功能锻炼,以防早期肌挛缩。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口腔及体位护理。观察组其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神经症状稳定时,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方法:成立护理小组,即由1名护士长、2~3名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单元,循证小组成员均接受正规的循证护理知识培训。明确这一种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以脑卒中合并偏瘫为诊疗核心,强调早期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和康复,循证问题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症结和患者实际需求进行总结,实施个性化早期康复干预计划。循证支持要根据查阅资料及相关文献寻找证据,对所阅资料可信性及实用价值进行分析讨论,并与前期临床经验和患者的具体病情相结合,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①心理干预[3]: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初步评估,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心态,需要更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患者及陪护人员在单元内可以即时交流,正面鼓励,从心理和社会层面得到循证支持,营造一种患者自感温馨舒适的环境。对于患者的疑问(循证)耐心解答,指导家属与患者沟通的技巧,使患者感受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使其树立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预防压疮:患者意识清晰后进行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交替护理,每2h翻身1次;对意识不清的患者避免仰卧位预防误吸,其余护理同意识清晰患者,并保持环境、衣物、被褥干净整洁。③康复训练:注重患者的偏好和兴趣,引导患者谈以往愉快的事情,并鼓励患者多与家人、朋友交谈,加强交流与沟通能力,参加感愉悦的活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康复锻炼计划,进行主动讲话和上下肢的辅助运动,如肩、腕、肘关节的内外旋及屈曲运动和手指对接活动,髋、膝、踝关节的内收、外展、屈曲等运动,保障每个关节活 动10遍.每天活动2~3次。定时为患者手动或电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并防止肌肉萎缩及下肢栓塞。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及翻身动作,根据其恢复情况渐次训练坐位、站立、行走等康复项目。2周后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采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程度、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且循证组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D抑郁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HAMD抑郁评分比较(±s)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527.31±5.8020.32±6.25循证组4528.15±6.0116.22±5.32

2.2两组比较FMA评分均比入组时均增高,对照组从17.92分增加到26.77分,,循证组从入组时18.20分增加到38.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组时、干预2周时MBI评分中,对照组评分也增高,但循证组从25.73分增加至47.88分,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循证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s)

组别例数MBI干预前干预后FMA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4524.54±17.6834.44±21.5717.92±16.5326.77±20.56循证组4525.73±16.2247.88±19.8118.20±17.1138.55±21.55

3讨论

脑卒中是高血压及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临床多见,近年来,病死率随着医疗技术提高有所下降,但其病的高致残率仍为医疗界关注,如运动、认知、言语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及其家人的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相关的医疗费用给家庭经济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优质的护理方法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改善其思维、运动功能。循证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模式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是区别于往常的经验主义的护理方法,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活动的过程中根据明确的科学数据确立护理措施,从而保证护理的质量。循证护理方法实际上就是明确、审慎地将临床实践、科研结果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而制定具有理论支撑的严谨护理方案,提供患者满意的、利于病情恢复的、最佳的个体化护理方案[4]。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躯体疾病和缺陷,而且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为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研究表明[5]40%~50%的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的体验,多发生在卒中后2个月~1年,高峰期在脑卒中后1个月。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无价值感甚至绝望、自杀等情感症状,导致对治疗和康复丧失信心以及治疗主动性,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包括神经、运动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直接导致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升高。近年来,PSD的系统心理护理备受重视,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通过循证,设计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康复病人的心理状态。本组结果表明,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循证组改善尤为明显,说明实施循证心理护理较常规护理方法能进一步明显减低HAMD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应高度重视PSD患者社会心理问题,正确评估其心理状态,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有针对性地辅助循证护理干预,激发其主动心理防御机制,消除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负性自动想法,从而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6]。

康复理论认为,脑功能具有可塑性,运动可以促进人脑的功能重组。可能是早期循证护理干预对康复的作用机理之一。其方法是通过长期、不断地向中枢传入外周的各种浅、深和复合感觉刺激,从而诱发各种传出神经冲动,促进中枢神经功能重建,启发梗塞病灶周围和其它休眠神经细胞的功能实施代偿,启用潜伏的神经通路,改变神经突触的敏感性,发挥对功能肌肉的支配性。本组显示,通过循证护理、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说明,要保证神经、运动功能恢复、能够适应社会与独立生活,循证康复训练是重要保障,可以有效的挖掘自身的潜能,建议患者生命体征一旦平稳,循证护理治疗作为必要的措施即可以介入,这对预防卒中并发症、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具有重要的作用[7]。同时发现,训练强度和干预时机也会影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为循证护理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王俊英,李 华.个性化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9):653-65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380.

[3]唐 杰.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康复理疗患者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9,31 (1):52-54.

[4]蔡群,杜深星,梁美君.循证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3(5):104-105.

[5]杨光.系统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11):1157-1158.

[6]张帆.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失语患者早期语言康复训练的应用效果分[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2):170-171.

[7]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20(7):66-67.

作者简介:曲立红(1970—),女,山东烟台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5)04-0447-0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5.04.034

(收稿日期2015-1-11)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脑卒中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