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品德与社会课过程性学习评价

2015-12-25 17:25关月梅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评价活动

关月梅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统一的综合性评价。”“要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主体的评价方式。”

根据上述品德与社会课学习评价的要求,笔者从活动作业评价入手,对过程性评价策略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活动作业的特点与分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作业主要为活动作业,作为学习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 据此,我们对活动作业的特点与分类进行了分析,为展开学习评价夯实认识基础。

1.活动作业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课活动作业具有整体性、针对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活动作业要关注三维课程目标,指向学生的整体发展;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品德实际水平,确定作业内容与要求,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丰富多样的实践作业,倡导以生为本的作业设计。

例如,一年级《我的名字》一课的作业,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名字的含义画出来,以加深对自己名字的喜爱和对父母期望的理解。中年级《我们是好朋友》一课的作业,是鼓励学生通过与同学一起表演或展示作品单,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友谊。为此,教师在设计活动作业时需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性格特点,让活动作业成为学生探索自我的过程。

2.活动作业的分类

从具体的作业项目或作业题来看,活动作业一般可分成知识型作业、实践型作业和探索型作业。其中,知识型作业主要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的社会生活知识。实践型作业主要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践,在家庭、学校、社会支持的范围内,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方法和能力训练及情感体验的实践活动作业。例如,四年级要求学生开展一周的班级垃圾情况调查,了解垃圾的种类,找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探索型作业则是与生活密切联系,具有开放性、没有标准答案,旨在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作业。例如,五年级要求学生创作有关和平或环保主题的漫画,以及为班级活动提出改革建议等。这三种类型的作业有时也可在同一项目或同一作业题中综合使用。

从时间长短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即时性作业和中长期作业。即时性作业即要求学生当堂或当天完成的“短、平、快”式作业,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掌握所学知识。例如,填写四大文明古国及所在洲名的作业就可以当堂完成。中长期作业是需要学生长期持续进行的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行为习惯。例如,让学生种一棵植物,仔细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过程,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述出来。

从参与者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独立作业、小组合作作业和亲子作业。独立作业即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合作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可以指定或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亲子作业则是请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的作业。

从作业要求来看,活动作业可分为规定作业和选择性作业。规定作业,全体学生都必须完成,力求让每个学生都通过作业获得知识的巩固、能力的训练和情感的共鸣;选择性作业则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既可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又可发挥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作业“学做一样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选择学做不同菜系、不同难度的菜肴,这样,不同兴趣、能力的学生都能完成。

从实施过程看,活动作业可分为课前作业、课中作业和课后作业,三者前后链接,构成完整的作业链:课前作业也称预学作业,即为学习新课做准备的作业,重在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激发学习的兴趣,为学习新课程做思想上、资料上和方法能力的铺垫;课中作业与课堂教学密切相关,且有机融合,重在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课后作业即课后延伸性作业,用于巩固和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二、活动作业评价指标的制定

在作业评价指标的研制中,我们强调细化目标、联系生活、关注差异。细化目标,即强调评价指标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增强可检测性;联系生活,即强调评价指标要联系一定的生活情境和学生表现,便于测评;关注差异,即要制定不同年级的分层指标,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进入各自的“最近发展区”。

闵行区以“都江堰工程探究活动”为例,设计了表现性活动评价,规定了评价内容和标准,并进行等第说明。评价内容包括两项任务,任务一是在工程图上标注主体工程名称,介绍其功能及优越性,从中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任务二是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针对每一个任务都设计了不同星级的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所获得星数,作出等第判断。这一评价指标充分体现了活动作业的特点,较好地细化了本学科知识、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要求。

虹口区实施《信息册》作业时,则对学生所收集信息的评价制订了“实时、端正、完整、数量”四项指标。实时,要求所收集信息真实正确,如果收集的是新闻信息,则要求是近期的;端正,要求对所收集信息进行有条理的归类整理,并书写端正;完整,要求所收集信息表达完整、内容清晰;数量则要求所收集信息达到一定数量,例如,三年级学生每周收集两条,四年级学生每周收集三条。这样的指标既便于操作,又体现了不同年级的分层要求。

三、活动作业评价的实施

1.课前作业评价的实施

由于课前作业一般采用观察生活、收集信息等作业方式,对这类作业,我们可采用书面批改和课上交流点评两种评价方式。

书面批改,即在课前审读学生收集的信息等书面材料,用描述式评语或评判等第的方式进行质量评定;之后,教师在课上对已批改的作业进行讲评,介绍优秀作业,并指出其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课上交流点评,即教师不用事先批改学生收集的信息材料,而是让学生直接在课上汇报交流,教师当堂进行即兴点评,或让学生参与评议,评选出优秀作业进行表扬,并对倾向性问题进行指正,之后自然引入新课。这一评价方式简便易行,又可体现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的结合。

2.课中作业评价的实施

课中作业往往采用游戏、实验、讨论、小品、思辨等方式,因此,其评价方式更加灵活。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集体判断式评价。适用于比较简单的选择或辨别题。教师提供A、B两种答案,选择A答案的举红牌,同意B答案的举蓝牌;或教师提出是非题让学生辨别,认为正确的举笑脸牌,认为不正确的举怒脸牌。如今,许多学校开始在课堂上采用平板电脑等现代技术工具,教师可用直接发信息代替举牌。这一评价方式可实现全体同学的参与,且反馈时间短;但是,较复杂且有一定深度的思辨活动不宜使用这一评价方式,防止将学生思维引向简单化。

即兴点评式评价。适用于师生对话,或学生进行游戏、小品演示或实验后,这就要求教师能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虹口区广中路小学刘星辰老师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归纳为:具有个性的激励语言、机智巧妙的引导语言、幽默风趣的即兴语言和蕴含情感的无声语言。

小组竞赛式评价。即教师将课堂所学重要内容设计成一组问题或作业,要求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等方式完成作业,之后各组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交流中,每一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未完成的不得分;将各组分数相加,得分高的小组为优胜。这种评价方式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合作学习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表格式评价。这是使用最普遍的评价方式,即在课中某环节结束后,出示一张表格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此处不再赘述。

3.课后作业评价的实施

由于课后作业五花八门,评价方式更需要教师灵活使用。诸如《考察报告》《访问记录》《体验日记》等课后作业,教师可采用书面批改的方式,评定等第或用描述性评语进行评价,之后采用作业展示和评讲,实现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课后实践型作业,则着重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可使用表格式评价。

在批改活动作业时,我们尝试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指向知识目标的作业,可使用趣味批改符号,如笑脸、怒脸或星号;指向方法与能力目标的作业,可采用引导式评语,如让学生用图画描述自己的文明行为,教师作出评语:“校园有了你们变得更美了!”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作业,则可采用共情式评语,例如,学生用数据例证我国资源丰富,教师作出了如下评语:“了解了我国丰富的资源后,你是不是有一种自豪感?”

将活动作业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汇总后,计入学生的成长手册,我们就能比较完整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 200127)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作业评价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快来写作业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作业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