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

2015-12-25 17:25吕明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成员目标

吕明

开学伊始,甲班和乙班都迎来了新的班主任。来自于不同学区的同学们对此充满了新奇感。甲班班主任是李老师,乙班班主任是吴老师。不苟言笑的李老师一开始就很严厉,开学第一天就给同学们一个“下马威”,宣布了多项班级规定,强调学生要严格遵守纪律,否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甲班同学暗自叫苦,但又不敢多说,只能按照老师要求去做。在后来的班级活动中,只要学生们表现不好,李老师就会毫不客气地训话,学生只能无奈地顺耳倾听,鲜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时间一长,大家发现甲班学生似乎很听话,但这种听话只是表面的,学生内心其实十分消极和逆反。一年过后,甲班的班风给很多老师留下不积极的印象。

乙班的吴老师一开始就强调乙班要成为一个积极的、有活力的、有凝聚力的整体,认为大家能够走到一起就是一种缘分,每一个班级成员都是班集体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她强调同学之间要多沟通交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共同把班级打造成一个像家一样温暖的地方。她还强调要多开展快乐和感恩的活动,并记录下班级美好的时光。在吴老师的鼓励下,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和活动,并真实地感受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存在”和价值。吴老师始终认为,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优点,她也总是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学生。她不会轻易地批评学生,而总是鼓励大家说:“我们是一个共同体,大家彼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进步和成长。”一年中,同学们精心策划了很多富有创意的活动,留下了许多感动和美好的回忆。一年后,在吴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乙班给人留下了与甲班截然不同的印象:班级凝聚力强,学生参与活动积极乐观,对待师生有礼貌,并且班集体的学业成绩也很不错。

为什么两个班级存在这么大的差异?不难看出,这一结果源自两位班主任不同的班级管理思维。甲班的李老师采用的是传统管理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压制式、纪律约束式的管理方式,强调用制度、目标等控制学生,确保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对自己的言行有一定的约束。而乙班吴老师则强调班级成员平等,相互沟通与合作,共享承诺、理念和价值观,在共同追寻愿景的过程中获得共同发展。吴老师的这种思维则体现了班级共同体思维模式。

一、何为班级共同体

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主张要建设学校“共同体”。他认为,把学校当作一般的社会组织来看待,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套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是最终导致管理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他看来,学校是一个“共同体”,唯有坚持这样的观点,才能实施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而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该强调建设班级共同体。

所谓班级共同体,是指在平等基础上组织集合起来并共同协商建立的、有规则运行的团体。它以共同价值为导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特征,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体性的身份平等地通过对话磋商的方式参与班级管理,把班级建设成为生命共同体,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班级共同体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班级共同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以班级共同目标为追求

共同目标追求是班级共同体形成的前提。班级共同体作为一个合作的组织,只有全体班级成员彼此合作,追求共同的目标和价值,才能够成为共同体。班级成员认同这个目标,彼此对目标拥有兴趣,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共同实现目标。否则,成员间只是松散地结合在一起,不能称之为共同体。

2.以班级成员平等尊重为基础

班级共同体强调以成员彼此平等、相互尊重,不存在人格上的不平等,不像传统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班干部存在心理优越感。班级共同体中的成员平等参与班级活动,大家通过对话协商和集体反思进行班级管理,轮流举办晨会、班会,并互相评分和讲评等。

3.强调师生间充分的沟通和关怀

班级成员彼此充分沟通是班级共同体形成的关键。这种沟通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和学生间的充分沟通,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与学生间的充分沟通。这种沟通是消除隔阂,达成共同愿景、朝着共同目标前进的桥梁和纽带。通过沟通,学会关怀他人、关怀班级,最终把“关怀”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格,外化为自身的日常行为。

4.注重学生归属感的培养

归属感是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满意和依恋程度的情感体验。班级共同体成员因为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追求,真诚沟通,相互理解,在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而对班级的归属感强。基于此,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努力建立强烈、持久的激励机制,使共同体成员为了共同的愿景团结协作、荣辱与共,不断增强对班级的归属感。

二、班级共同体创建的策略

1.构建班级共同目标

班级共同目标是班级发展的共同愿景。这个阶段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描绘班级发展的美好未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以欣赏、探询的目光来描绘、表述班级共同努力的方向。班级共同体既是学习共同体,也是道德共同体,还是文化共同体,因此,其目标应该包括班级学习方面的目标、道德方面的目标和文化等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是相互依存,彼此推进,共同发展的。

2.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制定合理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确保班级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关键。制度要充分吸收和听取班级成员的意见,并最终由全体成员表决通过。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一位成员都能够认同该制度,愿意遵守制度。通过制度规范班级成员的言行,并最终建立起班级的制度文化。共同体特别强调建立班级自主管理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班委成员并实行定期轮换制,通过轮换让同学们产生存在感和荣誉感。另外,还要界定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要求。

3.按照计划定期开展班级活动

班级共同体建设需要按计划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包括班会、研讨会、体育比赛、合唱比赛、出游活动等。这些活动由班委负责组织,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注重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所以每一次活动的组织应该是精心策划的,如此才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就如乙班吴老师那样,和同学们一起精心策划和组织每一次活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让同学们有更多沟通和交流的机会。班级成员们可以分享各自的想法、见解和个体经验,建立起互助关怀的良好关系。活动后,班主任应该及时点评,给学生恰当的反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4.及时反思和评价

要创建成熟的班级共同体,还需要及时反思和评价,适时调整和完善。在班级共同体建设过程中,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及时反馈,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作出调整。班级共同体的评价不仅是外在的评价,更是学生内在的自主评价,通过评价自我反省,使自己的言行向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班级共同体是对班级传统管理思维的超越。它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发挥班级的育人功能。班级管理者只有从观念上转变,按照班级共同体思维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才能够创建出成熟的班级共同体,激发出班级的生命活力。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共同体成员目标
爱的共同体
两只挂钟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我家的新成员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课题组成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