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5-12-25 18:39
中小学德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精神性周国平道德教育

周国平:德育的根本是灵魂高贵

当代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认为,从人性看,道德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人的社会性层次,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另一个是人的精神性层次,是灵魂的追求。这两个层次都不可缺少,但精神性的层次更为根本。我们进行道德教育,应该从根本入手,使人们意识到人的灵魂的高贵,在行为中体现出这种高贵。

什么是灵魂的高贵呢?就是有做人的尊严,有做人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做亵渎人身上神性的事。一个人为了满足物欲而百无禁忌,不择手段,只能说明他身上的神性已经泯灭,只剩下了兽性,就已经不是人了。智育限于知识,美育限于技能,德育限于规范,都是舍本求末。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如果这样,我们的教育就真正成功了。

(来源:腾讯教育2015年8月20日)

檀传宝:现代德育应当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认为,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主张从现在开始,让审美、立美的教育在全部教育生活里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让审美标准成为所有教育实践的基本标准与常识。真正的美育应该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生活美,尤其包括教育美等所有美的形态对人的全面陶冶。而美育的精神实质,乃在于消解对于人的各种异化,求得人格及其发展的自由与完整。

从广义上说,美育与全部教育的审美化实质上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倡言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实际上就是主张美育事业是全部教育的使命。按照这一逻辑,他坚决主张,现代德育应当尽快建立“德育美学观”以及基于德美、育美欣赏的“欣赏型德育模式”。

(来源:《人民教育》2015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精神性周国平道德教育
周国平的读书之路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好梦何必成真
在水边
浅谈中国写意油画的精神性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关于“精神旅游”概念的探讨
木雕艺术创作的精神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