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难不难也看两会汽车提案的纠结

2015-12-26 05:11顾行成
车迷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言难产汽车产业

落地难不难也看两会汽车提案的纠结

有的提案从本质上来说,真要落实下去,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出于种种原因,要得到切实全面落实,也还是有一定难度。

顾行成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涉足汽车媒体圈,混迹十多年,一直很庆幸自己能身处这个大时代中。个人喜欢分析时事和市场变迁,总觉得中国的汽车人很幸福,同时也很不易。也喜欢给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做购车指导,说过最多的话就是,你要买车,什么用,怎么用?

今年两会期间,与汽车相关的提案和前几年相比,力度有些低了。简单说,就是产业属性弱了,而社会属性则强了些。更有意思的,最有代表性的提案之间,似乎还是彼此矛盾,暂时还容不到同一穹顶之下去的。

先说产业属性弱,委员们的提案多是集中在新能源车及其相关领域,从区域联动发展到充电桩的普及建设。几年前还多次被提出或是呼声很高的一些产业发展相关问题和亟待落实的法规,今年似乎少人提出。再说社会属性强,先是“穹顶之下”来了次预热,然后是多个代表提出了应该取消限行限购这种治标不治本的一刀切政策,对于深受摇号抽牌痛苦的老百姓来说,自然感激这样的知音。

很显然,就抓人气而言,后者完胜前者。但就落地难度而言,应该就是反过来了。而最有意思的是,这两类提案虽然表面上互不相关,但其实却是一双矛盾体。没有限行限购,就没有新能源车去年的爆发,要取消限行限购,新能源车短期内也就失去生存土壤。那么,问题就来了,两类提案谁先落地?笔者想了半天,真心感觉好纠结。

由此纠结,再回头看看过去5年两会期间有关汽车的各种提案或建言。其中,不少提案已经落地践行,正在改变着当下的汽车产业结构和消费环境,也有的提案正在润物细无声地进行中,或将马上看到结果。当然,不少提案依然是各种纠结难产,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只是一份提案。

例如,从2011年开始,就有代表提出要优先发展低速电动车和推广LNG汽车。5年过去了,相关细分产业由于与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主旋律不合拍,迟迟得不到落实。而且,就现有状况来看,这样的提案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可能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同样,在2014年,有代表建言要加大混合动力车(非插电混合动力)的推广力度,这同样是一个很难得到落实的提案。

此外,有的提案从本质上来说,真要落实下去,应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出于种种原因,要得到切实全面落实,也还是有一定难度。比如多年来,两会代表一直建言的自主品牌发展、中国汽车走出去战略、校车工程、自主品牌政府采购以及建立中国自己的新能源汽车标准法规等提案。

还有个别如不能歧视自主品牌等的提案,想想也是纠结得很,这种提案到底该怎么破?

当然,相比依旧处于进行时或将来时的各种提案,更多的提案还是得以陆续落地的。毕竟大多数提案还是直指我国汽车产业在发展进步过程中出现及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其中,节能环保以及涉及到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汽车社会整体生态环境变革的问题,一直都为两会各领域代表所关心,也是近年来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变革和调整的核心。回首这5年间,相关提案进展迅速,甚至已经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10年,我国刚刚在5个试点城市试行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当年新能源车的年产量只有7181辆。2014年,新能源汽车生产78499辆,销售74763辆,同比分别增长3.5倍和3.2倍。这一数字是5年前的10倍。

此外,诸如出台汽车三包规定、完善汽车召回制度、强制出台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等涉及产业生态环境变革的提案,有的也已获得了切实的落实,如2013年出台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草案)》和同在2013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汽车三包,还有的提案或将在今年得以落实,例如车内空气质量强制性标准等。

同样,诸如汽车行业并购重组以及公车改革提案,也在这几年中得到一定的落实,汽车金融公司更是在这几年里遍地开花。整体来看,在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做强的过程中,涉及为汽车产业保驾护航的各种软硬件“配套”体系,是最能够获得两会代表关注,这也是最能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并最快能得以落实的。

所以,提案难产不难产,纠结或者不纠结,最终还是要看其是否踏准时代发展的节奏,哪怕只是阶段性或者暂时性的。

猜你喜欢
建言难产汽车产业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读懂“建言资政”与“建言咨政”
15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分析
建言“一带一路”融资机制
宿江记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肩难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为河南更出彩建言
树智库标杆,为改革建言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