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承接方区域技术创新了吗?
——基于中国22个示范城市的实证分析

2015-12-26 01:42黄琴琴
江西社会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包效应创新能力

■李 钧 黄琴琴

国际服务外包促进承接方区域技术创新了吗?
——基于中国22个示范城市的实证分析

■李 钧 黄琴琴

我国22个示范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产业关联”、“人力培训与流动”、“示范联系”三个溢出途径的正向溢出效果明显,“产业集聚”的正向溢出效果不显著。随着承接服务外包能力的提升,“示范联系”、“人才培训与流动”、“产业关联”的技术溢出能力都将得到提升,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还未显示出积极的作用。因此,在通过国际服务外包带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同时,应当创造条件促进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外包业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效应。

国际服务外包;区域技术创新;溢出途径;产业集聚;示范城市

李 钧,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黄琴琴,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生。(上海 20024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区域成为“创新能力形成的关键层级”[1],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给予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支撑。国务院《“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中明确“强化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是工作重点之一。与此同时,服务外包作为一种重要的产业转移模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转型、技术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为了有效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服务外包发展,并希望从服务外包,特别是国际服务外包中获取技术外溢以推动本国技术创新。

那么,国际服务外包到底能够促进承接方技术创新吗?有学者基于经济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Markusen[2]通过两部门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在服务贸易自由化条件下参与国都能从中获利。喻美辞[3]构建了一个包括三个部门的开放经济增长模型,分析表明:国际服务外包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承接国的技术进步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是技术外溢效应的大小受到承接国的贸易开放程度、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和国内外技术差距等因素的制约。周建安、张望[4]在开放经济模型框架下引入金融市场,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对承接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因各国技术进步方式,尤其是自主创新的程度而异;金融市场效率、制度壁垒与承接国技术进步呈现反向关系。

因为服务外包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知识转移、知识溢出的角度研究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技术创新影响。Cummings&Teng[5]研究了企业研发合作中成功进行知识转移的概念模型,认为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为知识特性、企业间关系特性、知识接收者特性以及企业行为活动特性等。黄烨菁[6]认为基于外包合同技术要求和流程管理的知识系统内部转化是接包方获得技术效应的源泉,并受到接包方自有技术能力和学习机制影响的知识管理战略的影响。李元旭、谭云清[7]通过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认为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知识或技术溢出效应,接包企业的吸收能力对于国际服务外包知识溢出及其技术提升起着关键影响作用。他们在后来的研究中指出,国际服务外包可在东道国产生溢出效应,包括示范效应、人才流动效应、行业间的产业聚集以及关联效应等。吸收能力又受企业自身的R&D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知识管理制度等的影响(谭云清、李元旭[8])。杨蕙馨、陈庆江[9]认为国际服务外包是一种发包企业主导的企业间知识整合机制,国际服务外包中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常规性和创新性技术能力的影响都是正向的,而隐性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作用更大。

从这些理论研究可以看出,服务外包对承接方的技术创新存在溢出效应,但是最终结果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体到不同国家的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通过实证分析进行验证。对该问题的研究结论目前还存在分歧。Asish Arora& Alfonso Gamharde11a[10]在研究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中发现,在印度、爱尔兰等国软件业开始时,跨国公司投资发挥着积极的首创作用。Rafiq Dossani[11]以印度为案例的研究认为,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承接发达国家企业软件外包中,逐渐完成OEM-ODM-OBM的升级。刘绍坚[12]以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业务的企业为样本,选定驻地在中国大陆的28家软件外包企业高层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企业通过承接国际软件外包获得了技术外溢的好处,提升了本土软件研发能力。而在技术外溢的多种可能途径中,跨国公司的示范效应最显著。王晓红[13]通过对中国80家设计公司的实证研究,证明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能够带来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崔萍[14]以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表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和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均要显著高于没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企业,企业规模和政府补助对承接服务外包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也有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Dossani& Kenney[15]认为,许多跨国公司往往以外包订单、培训等条件引导东道国发展软件编码服务等低层次的外包,可能对东道国软件业的良性发展造成致命打击。胡水晶、余翔[16]从理论上分析认为中国企业通过承接研发离岸外包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方式之一,研发离岸外包也会在某些方面对承接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效应,以2001—2008年中国软件离岸外包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所做的实证研究验证了上述理论分析。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重要性的提升,学者开始从区域的角度研究国际服务外包影响。具体到中国,很多选择了城市这种相对独立的区域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有的针对单一城市,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很多研究以承接软件外包为切入点,研究的结论基本支持“促进论”。[17-21]

综观已有研究,从中国企业微观层次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比较丰富,但是从区域角度的研究还有待补充,主要受制于数据的获取,已有研究主要以问卷调研方法获取,但是样本量偏小,而且被调查者的主观性会影响到数据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为弥补这种不足,有学者利用商务部2007年开始使用的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统计数据[21],给我们的研究以很好的启示。

在此背景下,鉴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及研究必要性,本文选取城市视角,实证研究国际服务外包是否促进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主要验证三个问题: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总体效果;国际服务外包不同溢出途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溢出效果;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各溢出途径的影响效果。

二、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机制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一定区域的技术创新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对区域创新资源进行创造性地集成后,将创新投入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并实现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的能力。影响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包括知识生产、交互学习、临近和社会根植[22],它们决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而决定区域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

(一)国际服务外包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知识生产和知识获取

知识是区域技术创新的基础要素,知识生产 (获取)能增加作为技术创新基础的知识存量。“接包方企业在接受相关对于质量和流程管理要求的合约履行过程中,需要将相关知识和来自专家指导等非正规信息积极转化为企业常规性的技术和管理标准”[6],从而完成知识的生产。另外,由于服务外包具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服务外包中的发包方和承接方必须在技术方面密切合作,才能使外包工作顺利完成。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发包方或多或少会向承接方转让一些技术,同时承接方还可以获取与技术水平相匹配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等隐性知识。

(二)服务外包促进了区域技术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的交互学习

交互学习是区域技术创新的核心,要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各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学习,通过交互学习完成知识流动、运用、创新和反馈。

在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发包方会对承接方能力进行评价,选择出能够满足产品(服务)要求的承接方,这势必会增强东道国同业市场其他承接方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从而激励接包方通过学习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拥有技术优势的发包方在发包过程中要对接包企业人员进行培训,人员培训效应使得交互学习更加容易,学习效果也更好。伴随着人员流动,客观上就会扩大这种技术溢出的作用范围,使区域技术创新系统中的交互学习更加深入。Ngo Van Long[23]的研究认为,服务业离岸外包可以产生外溢效应使东道国竞争企业获益,主要是通过外包企业对低工资国家雇员培训实现。

对于接包方而言,这种学习主要是通过干中学来完成。在接包过程中,他们通过发包方的示范和自身的不断模仿,逐步掌握先进技术与理念,不断积累自己在生产与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技术,并且进行技术上的创新,从而提高接包国的生产力水平,带动接包国的技术进步。有时,发包企业也会利用当地的研究资源与接包企业合作,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也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创新主体间的交互学习。刘绍坚[12]认为跨国软件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产业中设立分支机构,或进行技术研发,或开拓国内软件市场,其先进的研发理念、管理经验和现代的商业模式在为企业创造较好获利能力的同时,在竞争与合作中通过技术示范、管理示范对本土软件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

(三)服务外包加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临近与社会根植性

临近和社会根植性对区域技术创新行为的发生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临近和社会根植性可以为沉浸于交互学习的创新主体提供大量的投入、产出,以供它们使用和相互作用,并共享基础设施。其次,临近能降低交易费用,社会根植性能够增强彼此信任,可以使知识流动更快,促进创新性知识在区域内的转移,提高各自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许多城市尤其是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府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大量的企业集聚可以加速信息传播,方便企业之间的技术学习与交流,还会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流入。蔡茂森和顾丽琼[24]认为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可以通过产业集群产生技术溢出效应。这主要是通过软件产业园起到技术的引领、示范、集聚与辐射效应。

由于设计研发、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是支撑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东道国通过承接服务外包业务所获得的知识,可以通过前后向产业关联来实现技术的扩散,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原毅军和刘浩[25]利用中国31个省和直辖市大中型工业企业2004—2005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如果某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比较发达,其就可以实现对该地区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积聚。樊秀峰、寇晓晶[26]运用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及2001—2010年制造业行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际服务外包对不同要素密集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国际服务外包对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前向溢出显著,而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后向溢出显著,且各服务外包行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度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影响程度不同。

总之,产业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客观上加强了临近和根植性,有助于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主要通过示范联系、人力培训与流动、产业聚集和产业关联途径完成,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

根据该影响机制,本文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假设一: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

假设二:国际服务外包溢出效应是通过“示范联系”、“人力培训与流动”、“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四个途径完成。

假设三: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会提升以上四个途径的溢出能力。

三、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检验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的数据来自全国22个城市①,分别来自中国商务部网站、国家统计年鉴、政府文件、中国服务外包网、地方服务外包相关网站、国家外管局网站、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报告》等。样本期间为2008—2012年。所有实证均采用EVIEWS6.0软件完成。

(二)研究模型和变量设定

从生产函数入手②,可以定义技术创新产出函数为:

IO=F(K,L,E)

其中IO表示技术创新产出;K表示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L表示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E表示影响技术创新的环境变量,可以包括地区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科技政策、法律环境等,服务外包在模型中可以作为影响创新环境的变量被引入。在特别研究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前提下,创新产出函数可以变为:

本研究分三部分进行。

1.检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否有利于促进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公式(1),确定相应计量模型为:

其中,LnIO、LnK、LnL、LnOS分别为技术创新产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服务外包的对数形式;αi(i=0,1,2,3)为截距项和回归系数;v为误差项。

对于因变量IO,在已有文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是专利批准数。由于专利批准数数据准确,不仅能够反映产品的创新,也能反映过程和工艺创新,所以本研究依然采用该指标表征各城市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技术创新资金K和技术创新人员L来讲,最好的衡量变量应该是研发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但是考虑到数据可获性,本研究分别选取各城市科技方面财政支出、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员从业人员数之和作为度量指标。对于OS,本研究选取各城市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为度量指标,并根据2008年—2012年每年的人民币汇率平均价将美元换算成人民币。

2.检验国际服务外包不同溢出途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效果。相应计量模型为:

变量IO所取指标如前所示。M、H、IC、IR分别度量国际服务外包通过“示范联系”、“人才培训和流动”、“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四种途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分别采用各城市各年度外资企业数③、服务外包从业人员数、服务外包企业数和人均GDP来度量。

3.检验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各溢出途径的影响。为此,以服务外包技术外溢的四个基本途径——“示范联系”、“人力培训与流动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为因变量,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执行额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相应计量模型如下:

各变量选取指标如前所述。

(三)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的数量,本文选取面板数据进行分析。

在作面板数据模型之前,需要先对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常用的有2种检验方法,其中,LLC检验是含有相同单位根的检验方法,Fisher-ADF检验是含有不同单位根的检验方法。LLC检验和Fisher-ADF检验的原假设均为含有单位根。运用Eviews6.0分别对面板数据LnIO、LnK、LnL、LnOS、LnM、LnH、LnIR、LnIC进 行 检验,发现水平值在5%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的。表1给出了两种检验方法的结果。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面板模型包括三种情形:既无个体影响又无结构变化的混合模型、有个体影响但无结构变化的变截距模型和既有个体影响又有结构变化的变系数模型,一般使用协方差分析检验判断模型形式。本文在相关检验之后,选择变截距模型估计。然后通过Hausman检验来确定使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还是随机效应估计方法,相应结果见下面各表。

1.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回归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资金投入(K)和人员投入(L)都可以促进该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且两者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技术创新资金(K)对该城市技术创新的贡献度要稍大于技术创新人员(L),两者的弹性分别为0.5229和0.5186。另外,LnOS的系数为0.2993,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承接国际外包能力的提升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2008—2012年)

方程(2)中的截距项由C+ C1组成,其值越大,表明投入要素对城市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它代表的实际上是技术创新能力增长中不能被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服务外包所解释的部分。其中C表示总体效应 (见表2),还有一项C1反映各城市之间的差异,如表3所示。从表3看出,在所研究的22个城市中,宁波的截距项最大,其次是成都,说明这两个城市在技术创新能力增长上受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技术创新人员投入和服务外包之外的综合因素影响较大。

表3 方程(1)中参数C 1的值

2.国际服务外包不同溢出途径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回归结果。按照式(3)进行回归,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渠道的4个渠道中 “产业关联”、“人力培训与流动”回归系数为正,且分别通过了1%和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其中“产业关联”途经溢出效果最好,其次是“人力培训和流动”途经。“示范联系”回归系数虽然为正,但仅通过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该途径的溢出效果还可以再加强。“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也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这说明现阶段还难以证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技术外溢。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各城市国际服务外包发展不平衡,有些城市虽然在空间上开始集聚,但是产业细分不明确,产业集聚度还比较低。还有些城市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少,许多企业承接的大都是低技术水平外包项目,难以从中获得比较先进的技术知识,也使得集聚效应难以显现。

表4 国际服务外包不同溢出途径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2008—2012年)

3.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各技术溢出途径影响的回归结果。分别按照式(4)、式(5)、式(6)和式(7)进行回归,得到结果见表5。

从表5可以看出,承接服务外包能力每提升一个百分点,技术溢出渠道“示范联系”途径的技术溢出能力将提升0.1777个百分点,“人才培训与流动”途径的技术溢出能力将提升0.5865个百分点,“产业关联”途径的技术溢出能力将提升0.2210个百分点。承接外包能力对产业集聚度的回归结果显示,承接国际外包对产业集聚度也具有正向的影响,但回归系数不具有显著性,即承接国际外包对区域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还未显示出积极的影响。

表5 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不同技术溢出途径的影响(2008—2012年)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自身研发经费的提高、研发队伍规模的增加仍然是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首要力量。从总体效果来看,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所研究的22个城市中,宁波和成都这两个城市在技术创新能力增长上受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人员投入和服务外包之外的综合因素影响较大。(2)国际服务外包的4个溢出渠道中,“产业关联”、“人力培训与流动”、“示范联系”三个途径的正向溢出效果明显,其中作用最大的是“产业关联”途径。“产业集聚”途径溢出效果不显著,现阶段还难以证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可以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实现技术外溢。(3)随着承接服务外包能力的提升,“示范联系”、“人才培训与流动”、“产业关联”的技术溢出能力都将得到提升,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产业集聚度的提升还未显示出积极的影响。

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首先,应当坚持服务外包产业的对外开放,通过提升对服务外包的服务管理水平,营造产业良好环境来消除该产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其次,对全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格局进行宏观规划,根据各城市的不同条件,引导实施差异化发展。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积极提升本土接包企业吸收能力,充分发挥服务外包的示范作用。最后,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建设,通过产业细分,积极引导和鼓励同类型外包企业集群化发展;促进信息流动,形成企业之间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创造条件促进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外包业务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服务外包产业集聚效应。

注释:

①国务院批准设立的21个示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大庆、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南昌、厦门、济南、武汉、长沙、广州、深圳、重庆、成都、西安。由于大庆数据缺失程度较大,本研究只选取了其余20个城市,为了保证数据容量,另补充2个已有研究中提到的两个未来颇具潜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青岛、宁波。本研究样本城市共计22个。

②已有的关于FDI溢出效应的研究很多都是在生产函数的框架内运用多元回归技术进行研究,本研究也参考这样的思路进行。

③这里的外资企业数取为各城市的 “市场主体中的外资企业尸数”。市场主体一般由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个体工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市场主体中外资企业累计尸数包括三资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承包勘探机构、其他企业。

[1]Chaminade,Cristina and Vang,Jan.Globalisation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Regional Innovation Policy:Supporting Specialized Hubs in the Bangalore Software Industry. Research Policy,2008,37(10).

[2]James R.Markusen.Trade in Producer Services and in Other Specialized Intermediate Input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1).

[3]喻美辞.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与承接国的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研究,2008,(4).

[4]周建安,张望.国际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与承接国技术进步——金融市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3).

[5]Cummings,J.L.,and Teng B.Transferring R&D Knowledge: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Knowledge Transfer Success.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3,20(3).

[6]黄烨菁.国际外包对承接方的技术效应——基于微观机制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9,(9).

[7]李元旭,谭云清.国际服务外包下接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0,(12).

[8]谭云清,李元旭.国际服务外包中服务提供商的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视角[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2,(2).

[9]杨蕙馨,陈庆江.国际服务外包中知识转移对接包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

[10]Asish Arora&Alfonso Gambardella.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Software Industry:Perspectiv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NBER Working Papers 10538,2004.

[11]Rafiq Dossani.Globalization and the Offshoring of Services:the Case of India.Brookings Trade Forum,2005.

[12]刘绍坚.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8(5).

[13]王晓红.中国承接际设计服务外包的技术溢效应研究——基于中国80家设计公司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8,(8).

[14]崔萍.承接服务外包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我国IT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10).

[15]Dossani,R.&Kenney M.Offshoring:determinats of the location and value of services.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Standford University,2004.

[16]胡水晶,余翔.承接研发离岸外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11).

[17]徐志成,徐康宁,朱志坚.基于开放环境下的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以南京为例[J],科技与经济,2010,(5).

[18]阙澄宇,郑继忠.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基于大连市软件外包行业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6).

[19]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J].南京社会科学,2012,(2).

[20]郎永峰,任志成.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服务外包基地城市软件行业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研究,2011,(5).

[21]崔萍,邓可斌.服务外包与区域技术创新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接包方的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3,(1).

[22]张建民.试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6).

[23]NgoVan Long.Outsourcing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2005,14(3).

[24]蔡茂森,顾丽琼.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3).

[25]原毅军,刘浩.制造业的服务外包与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26]樊秀峰,寇晓晶.国际服务外包对我国制造业纵向技术溢出效应[J].国际经贸探索,2013,(5).

【责任编辑:薛 华】

F752.68

A

1004-518X(2015)06-0041-08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研发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互动研究”(10YJC790134)

猜你喜欢
外包效应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懒马效应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