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5-12-27 13:22李永珍龙梅香梁凤陈淑媚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29期
关键词:关怀精神分裂症人文

李永珍龙梅香梁凤陈淑媚

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李永珍①龙梅香①梁凤①陈淑媚①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BPRS中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等各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具有良好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精神分裂症; 人文关怀护理; 应用价值

若长期发展会导致精神残疾甚至自杀,对患者及社会的危害都很大,故本病的治疗及护理至关重要。虽然药物治疗能改善许多显性症状,但对于自知力、社会适应性、职业竞争能力等没有显著效果,这就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关怀护理能够兼顾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临床效果显著[1]。本研究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现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本院精神科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60例患者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6~71岁,平均(34.5±6.5)岁;病程1~7年,平均(3.2±1.1)年;对照组60例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4岁,平均(31.5±4.5)岁;病程1~8年,平均(3.4±1.3)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排除严重自杀、自伤倾向、冲动及不合作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营造人文关怀理念 护理人员应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处处为患者着想,强化服务意识,尊重、关心和信任患者,提倡人文关怀,实行人性化服务。态度和蔼、关心体贴,尊重患者人格,服务周到;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仔细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1.2.2 营造人性化就医环境 护理人员应尽可能为患者营造安全、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规范、有序、舒适的诊疗环境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患者对环境的舒适、信赖感能够增加治疗的配合度,提升治疗安全感[3]。

1.2.3 规范人文关怀行为及流程 设立导医台、就诊指南和就诊注意事项等人性化服务项目,设立统一人文关怀服务标准。简化就诊流程,调整科室布局,切实为患者考虑,配置充足服务人员数量,尽量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提供更方便、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1.2.4 尊重患者隐私 精神分裂症常受到社会歧视,因此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极为重要。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及生存期望值的提高,护理人员不仅要满足患者生存及健康的需求,还要维护患者的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有责任帮助患者维护人格尊严。

1.2.5 健康知识教育 患者的年龄、认知水平及性格特征各不相同,应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合理的健康指导计划。告知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用药方法等,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除不良习惯。教育时注意语速,应做到耐心细致、反复强化,循循善诱,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4]。

1.2.6 建立人性化沟通制度 完善医患沟通制度,贯彻人性化服务的宗旨,规范沟通内容,实行定期护理人文考核,增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服务意识,减少医疗纠纷。

1.2.7 创造温馨舒适的硬件环境 在医院创造的大环境下,注意优化和改善患者病房内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温馨和舒适的住院环境,比如重新装修和美化病房,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提高室内采光性,并在每个病区配置标准化、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患者活动室,配备有电视、期刊、麻将和空调等,供其休闲娱乐之用;每个病区均设置浴室,方便患者沐浴;室内墙壁上可张贴墙纸、小工艺品和壁画等,或健康宣教图片,室内合理摆放绿色植物,增加人文气息,为患者营造家庭式的住院与康复环境[5]。

1.2.8 营造人文关怀护理的软件环境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注重自身仪表、言行举止,避免对患者感官造成较大的刺激,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举止大方、仪表整洁和淡妆上岗,热情、微笑为患者服务,并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住院设施和各项规章制度,帮助患者尽可能短时间内适应医院环境,给予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消除其焦虑、紧张及恐惧等心理,并为外地前来探视的患者家属提供免费的住宿服务等[6]。积极转变护理服务理念,进行星级评比活动,通过综合评比,评比出星级护士、星级护士站等,调动护理人员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1.2.9 治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护理服务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都缺乏自制力、自知力,无法正确认识精神科治疗的方法,且常常采取拒绝、隐藏或躲藏等态度不配合治疗,治疗的依从性差。为此,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代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新型药物的优点,用实际行动打消患者疑虑和担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在需要强迫治疗情况下,也应向患者进行适当的解释,减少患者的恐惧感,如患者出现抑郁、缄默和木僵等状况,应充分尊重患者人格,不可强行治疗[7]。

1.2.10 生活护理中的人文关怀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待患者如亲人,像亲人般呵护、关心患者,主动帮助患者收拾卫生、叠被子,并帮助患者修建指甲、代购物品和缝补衣服等,并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在精神病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参加互帮互助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生日庆祝活动和卫生评比活动等,并主动与患者交流谈心,倾听患者主诉,做到不与患者争论不休,不谈论敏感话题,向患者展示自身的良好修养和专业素养,并积极鼓励患者,提高其治疗的信心[8]。

1.2.11 对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 在护理服务中,充分尊重家属知情权,履行告知义务,对患者家属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尊重其知情权、履行告知义务。西方国家疾病告知比较普遍,告知家属患者的病情、医疗方案。为了打消患者疑虑和担忧,应及时告知其家属患者病情进展、检查情况及治疗费用,疏通家属心理,使其对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同时,优化探视环境,尽量满足家属的要求,为患者家属创造优化的探视环境,积极与家属有效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与积极配合[9]。

1.2.12 出院后的人文关怀护理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仍需长时间服用药物治疗,作为医院护理延伸的家庭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进程中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家访,了解患者坚持治疗的效果和遇到的问题,做好社区宣传工作,为患者营造轻松温馨的社会及家庭环境[10]。

1.3 观察指标 (1)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包括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因子;(2)生活质量(SF-36),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等方面。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各项评分比较 观察组BPRS中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 观察组SF-36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等各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各项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BPRS各项评分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焦虑忧郁 缺乏活力 思维障碍 激活性 敌对猜疑观察组(n = 6 0) 9 . 4 5 ± 2 . 4 0* 6 . 7 8 ± 2 . 1 0* 8 . 5 8 ± 3 . 3 0* 6 . 6 9 ± 2 . 7 0* 5 . 8 9 ± 1 . 4 0*对照组(n = 6 0) 1 5 . 1 3 ± 3 . 5 0 1 3 . 7 5 ± 3 . 8 0 1 4 . 1 3 ± 3 . 6 0 1 1 . 3 2 ± 4 . 2 0 1 1 . 0 5 ± 2 . 2 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躯体功能 角色功能 精力 社会功能 精神健康 一般健康观察组(n = 6 0) 7 6 . 4 7 ± 1 0 . 4 0* 6 1 . 7 5 ± 9 . 8 0* 6 4 . 3 8 ± 1 0 . 2 0* 6 7 . 4 9 ± 1 2 . 3 0* 6 8 . 7 0 ± 1 1 . 3 0* 6 6 . 5 0 ± 8 . 4 0*对照组(n = 6 0) 6 1 . 3 4 ± 9 . 2 0 5 2 . 3 6 ± 9 . 1 0 5 4 . 6 2 ± 9 . 6 0 5 5 . 2 7 ± 1 0 . 3 0 5 4 . 6 0 ± 1 2 . 5 0 5 1 . 4 0 ± 9 . 2 0

3 讨论

3.1 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 科学、艺术、人文和信仰被认为是人类精神世界四大支柱。其中,人文的追求主要是爱。这种人文追求中的爱,是集悟性、感性和理性于一体的情感,是指通过建立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使人感受到真诚和美好,增强亲切感和安全感。而人文的标志,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在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生命和身心健康给予终极意义上的敬畏、尊重和关爱。现代护理模式下的人文关怀,体现在提高医院的人性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将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是一个抽象的、复杂的概念,我国对人文关怀护理的研究时间短,尚未完成本土化过程,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学者研究认为,人文关怀护理的本质在于,在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出人的生命价值,在专业行为中,突出表现出人文关怀理念,体现在和谐的护患关系、合作性的医护关系和护理人员关怀专业性、患者生命的脆弱性等方面[11]。人文关怀护理的五体现在五个方面,也就是充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带着关爱的情感开展工作、满足患者个性化需求及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现代人文关怀护理的复杂系统,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随着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院文明与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通过积极探索,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体系,并在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12]。

3.2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现代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目的不光是使用药物促进疾病的康复,更多的是注重减轻心理上的痛苦,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患者的社会适应性。这就为临床的治疗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即根据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状态,恢复和重塑患者社会功能和健康行为是人文关怀护理的重点。

实践证明,在医患沟通中实行人文关怀护理是积极有效的。通过为患者提供良好就医环境,增进护患沟通,规范服务内容,健全人文关怀体制,形成一整套人文关怀服务的护理标准,设立导医台、就医指南和就诊须知等人文服务项目,为患者提供更方便、优质和高效的服务[5]。人文关怀护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医疗的满意度,更能主动、积极地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社会适应性,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观察组BPRS中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敌对猜疑等方面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等各方面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既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度,促进了疗效的发挥,更能改善患者的身体、心理状态,具备更好的社会活动能力。

3.3 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作用 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在未来的护理服务发展中将会越来越重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这种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和生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精神患者属于特殊的患者群体,与其他类型的患者相比,需要更多的耐心、关怀和关爱,更需要体贴、温暖和爱。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具体来说,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3.3.1 增强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康复进程 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坚持的是以人为中心,不仅在生活上给予患者以照顾,而且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态度上,应和蔼可亲,在专业操作上要精益求精,体现崇高医德,甘于奉献,体现专业素养,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需求,降低护患纠纷率,增强患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3.3.2 缓解患者病情,改善其心理状态 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往往无法适应医院的环境,治疗的依从性也较低,除了药物、疾病因素外,与医院的管理环境也密切相关。而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服务,从患者角度出发,主动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主诉,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患者焦虑、恐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13]。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猜疑等情绪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

3.3.3 人文关怀护理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表现在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是否抵触治疗和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抵触或消极对抗治疗与护理。而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护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注意语言艺术,运用合适的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疑虑,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14]。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才能充分发挥治疗与护理的作用,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

3.4 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文护理感怀实施的策略 (1)通过人文关怀护理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文关怀教育势在必行,注重培养护理教育、管理、科研等综合型人才,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渗透人文精神,提高其人文素养。(2)在护理服务中,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在护理教育完成后,在临床护理服务阶段,应重视和加强护士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育,鼓励护士参加培训班、学术交流活动,订阅人文报刊、书籍,观看人文影片,同时这种形式,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对护士的职业教育,使其在护理服务中,提高实施人文护理服务自觉性,并逐步健全奖惩机制,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15]。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在医院的护理服务中,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对人文关怀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护理中应关注患者及其家属的人文需求,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本研究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1]童小均.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665-1666.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 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168.

[3]韦小玉,李晓芳,张丽娜.认知性心理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2):82-84.

[4]张春霞.人文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5):1907-1909.

[5]杨慧强.人文关怀护理在医患沟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3):719-720.

[6]陈维香,张志东,袁晓丽,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效果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5):385-386.

[7]魏月玲,李遵清.精神科开放病房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323-327.

[8]苏勉,王彩琴,卓剑芳,等.人文关怀及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5):2169-2172.

[9]吴建红,王惠玲,陈振华,等.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5):8598-8599.

[10]郭献锋.人文关怀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24):5048.

[11]刘一.家属接受健康教育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286-3287.

[12]陈志娟.人文关怀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8):543.

[13]孙海英.剖宫产术后发生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引起医疗纠纷1 例[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6):129-130.

[14]王玉春,李华.人文关怀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2):39-40.

[15]王雪娣.人文关怀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3(5):444-446.

10.3969/j.issn.1674-4985.2015.29.031精神分裂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类疾病,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病程迁延,反复发作,

2015-04-01) (本文编辑:欧丽)

①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李永珍

猜你喜欢
关怀精神分裂症人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