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五句子歌的苦难表达

2015-12-28 07:51傅国群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巫溪民众爱情

傅国群

吴柏森

巫溪五句子歌的苦难表达

傅国群

(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000)

民间歌谣往往被认为具有表达民众诉求的社会功能,在复杂的诉求中,用歌谣唱出苦难往往是民众所采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以巫溪民间歌谣——五句子歌为例,从苦难角度切入,分析解放前五句子歌中所蕴含的苦难之情,及其苦难背后深层社会原因,探讨民间歌谣在与民众情感互动中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五句子歌;巫溪;民间歌谣

民间歌谣能歌唱苦难,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非常重视风俗采集,形成“观风问俗”的理政格局,朝廷专门设置了风俗巡使的职位,逐渐形成一套系统采集制度。在所采集的这些风俗中,民间歌谣数量尤为丰厚,且统治者也非常重视民歌的社会作用,因为他们认为老百姓往往会通过歌唱民歌的形式来表达他们对社会、政治的认识。正如李传军在《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社会风俗关系》一文中论述到:“无论是把歌谣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天理还是人事,这两种看法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把民间流传的歌谣和现实的政治动荡、社会灾难和人民疾苦联系在一起。所以历代君主和有识之士无一不对民间歌谣给予特别的关注。”[1]18由此可以看出,民众将苦难寓情于民间歌谣的历史是悠久的,也是有历史传承的。

数学课程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学好数学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虽然在素质教育和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下,农村的学校对数学课程的学习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数学学习方面,由于从小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关爱加上处在较小的年龄阶段,自控能力较差,使得在学习数学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想法等。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解决存在的问题。

《诗经》中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鼓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为歌……”[2]即兴而歌往往是人最基本的人生本能,是人们情感的最真实流露,但是令人感兴趣的是:有时候即兴而歌传达出来的感情是多元的,复杂的,这种复杂的情感往往表达出内心的苦楚和无奈。巫溪五句子歌曲是民众智慧生活的结晶,是一种以巫溪当地的地理人文为基础,歌唱者遇事即兴而歌的一种民间歌谣,内容包括情歌、人物、生活等各个方面。或许我们应该认为这些歌曲只是一种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的表达,或是巫溪民俗文化的口头展演,但是在此篇论文中则将其作为一种民众“苦难”的申诉来研究。

一、五句子歌中的苦难解读

五句子歌分布在巫溪30多个乡镇,反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五句子歌每首只有五句,每句七言,前四句表意,最后一句写实,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2005年5月巫溪县开始收集五句子歌曲,共收集1000余首,除去重复的,有800余首,分为情歌篇、人物篇、生活篇和鸳鸯号子。这些歌曲反映出解放前和解放后两个时期巫溪民众的生活状况,本文主要摘取解放前的五句子歌进行分析。

1.情爱之苦

苦恋歌曲主题是表达由于各种原因,男女青年婚姻爱情的艰辛,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故事情节类型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童养媳婚造成的婚姻不幸;二是经济条件造成的婚姻爱情艰辛。

望春歌曲往往采用直抒胸意的手法,寓情于歌,其主旨是渴望爱情、婚姻。这类歌曲的故事情节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第一,家里贫穷,无钱娶妻(结婚、爱情),渴望爱情;第二,其它男女青年成双成对,自己单身,渴望爱情;第三,看到美丽的姑娘,引发自己对爱情的渴望;第四、单身生活艰难,渴望爱情。

其中,Sa(x)=sin(x)/x,Ncs、Ncw分别为大信号和机密信号的扩频码码长.由于傅里叶变换具有线性性,接收信号的二次功率谱可表示为

试爱歌曲主题是男/女青年用旁敲侧击的方式,试探对方对自己的态度和心意,其主旨是探明心意。这类歌曲主要采用托物言志和类比手法,其主要故事情节类型较为单一,五句子歌中体现出来的是男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好感,(唱歌、比喻)试探对方心意。

第二,社会性与苦难表达。五句子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歌唱者通过歌唱自己触及的苦难场面,讲述着下层民众普遍的苦难故事,这些故事也许是每个普通老百姓都涉及到的。透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造成苦难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体现于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劳动、爱恨交融与伦理纲常、社会现实文化的压迫与试图反抗之中。

偷情歌是反映男女之间越过伦理道德进行的情爱过程,五句子歌曲中传达出来的偷情画面往往是多元的,具有深层考究的社会原因,其故事情节类型如下:一是父母反对,青年男女偷着约会;二是个人生活艰辛,偷情缓解生活困难;三是婚姻生活不幸福,偷情;四是家庭贫困,没有经济能力结婚生子,偷情;五是纯粹的偷情画面。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安德鲁·朗(Andrew Lang)指出民间文学有集体性。我国学者周作人也认为通过民间文学,可以发现民众的集体共同意识,能够看到“他们的心理状态”[4]45。五句子歌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是巫溪民众以口头的形式表现他们思想情绪的一种方式,通过个人的创作传唱,体现出了集体的智慧。由此可见,我们也可以透过五句子歌窥探出巫溪五句子歌集体性背后的心理状态,及其依托的社会。根据前文所述,五句子歌传达出下层民众的苦难申诉,那么,这种苦难申诉与五句子歌的集体表达,以及社会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联呢?这就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话题。

一些地区的乒乓球运动虽然有较深的群众基础,但是青少年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较少,从而会使乒乓球全民健身活动出现断层。目前很多地区15-25岁年龄段的乒乓球运动员人数很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一定要从学生抓起,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各地区的体育政府部门要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苦下功夫,多开展一些青少年比赛,如举办青少年杯乒乓球比赛等,吸引青少年的参加。同时,各地的教育机构也应该推动乒乓球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让乒乓球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为发展并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忠贞歌曲的主题是反映男女对待爱情、对待婚姻的一种态度,反映出男女青年之间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故事情节主要展现了对爱情婚姻的忠贞态度。

反抗歌曲主题是反映男女青年为了在一起而冲破世俗樊篱,以期创造美好爱情。歌曲往往通过各种艰难困苦,刻画出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念;其故事情节类型较为单一:世俗阻拦(父母阻拦),表达斗争决心。

爱情是人类最神秘、最强烈的情感。在五句子歌中,反映男欢女爱的歌曲最多,巫溪县文化局收集的800余首歌曲中,情爱歌曲500余首。其中反映解放后情爱歌曲约100余首,表现出自由恋爱、美好爱情的景象;反映解放前的情爱歌曲400余首,表现出旧社会背景下的婚姻爱情,其内容包括望春歌、试情歌、恩爱歌、相思歌、忠贞歌、苦恋歌、反抗歌和偷情歌等。这些歌曲中,每一类歌曲都有它的主题,每一首歌曲都能呈现相应的故事情节。下面我将对每类歌曲的故事情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通过以上对五句子歌曲及其延伸出来的故事类型进行分析,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出,相思歌曲、望春歌曲、偷情歌曲、苦恋歌曲、反抗歌曲等在某种程度上传达出了男女青年对婚姻爱情不满的现实;另一方面则可以分析出造成男女青年爱情婚姻不幸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经济条件、家庭态度和传统婚姻观念密切相关的。这些不满和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是对立矛盾的,又是相辅相成的,从而构成了一个男女青年的苦情系统。其具体内容展示正如图1所示。

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认为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结构及其变迁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五句子歌曲虽然是巫溪民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是在其创作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歌唱者私人生活空间,组合苦难者内心碎片化的生活资源,不断进行分割与整合,进而将社会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同时,歌唱者在整合这些苦难经历的过程中,整合地域文化,经过历史传承的积淀,逐渐形成的包括生态、民俗、习惯等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文化与生态、文化与人、文化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适应过程。

图1 苦情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面,望春歌曲、试爱歌曲、苦恋歌曲和反抗歌曲所反映出来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由期望、彷徨、惶恐等多因素构成,通过这些多因子的表达,给人传达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偷情歌曲则是通过忠贞——偷情、绝望——憧憬等对立统一的情感体现出对旧社会爱情婚姻的认识,正是由于这种对立矛盾的态度,能够让人们透过这些不光彩的社会事实背后看出当时社会背景下民众内心的苦难;相思歌曲则通过男女双方不断的强调“想”与“被想”的双重心情和态度展现出来,这让听歌者不禁联想“相思”背后的故事。

2.生活之苦

在收集的五句子歌曲中,反映解放前社会生活的五句子歌不是很多,但是歌曲所表现的主题是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之苦。巫溪五句子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行业清苦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生活之苦,一是工人、小生产者、小商人生活之苦。这些五句子歌曲虽短,但是将当时社会条件下民众生活的苦楚不堪表达淋漓尽致,深刻揭示出一副“种田之人受饥饿,养蚕之人穿麻布,医生养的病婆娘,木匠睡的叉叉床”[3]181的社会现象。其中农民生活艰苦与当时社会条件下的“长工”与“地主”之间生活的不平等体现出来,“地主”往往都是一副市侩嘴脸的形象,拖延用工时间,克扣饭菜和工资,让长工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如《拜上主家早收工》[3]178、《长工生活好可怜》[3]183、《东家活路做不得》[3]181都是描绘出长工在地主家的悲惨生活。工人、小商人、小生产者生活之苦则是通过他们每天工作艰辛来体现,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走街串巷,也不能吃上热饭,不能睡个好觉,不能娶妻生子。如《辈子莫想找婆娘》[3]172、《养儿莫学吹鼓手》[3]178反映了盐工生活艰辛,《走商货郎心酸多》[3]178则反映出小货商生活的不易。

第二,女孩与女性角色转换之苦。这类五句子歌曲主要反映的是女性角色转换后的地位与生活环境的改变,从而造成了女性生活之苦。主要描述了女性在娘家的时候都是过着无忧无虑、百疼百爱的生活,可是到了婆家以后,生活清苦,左右为难,受尽虐待。如《好日子过在前头了》[3]177、《地上小媳妇难做人》[3]186就唱出了小媳妇婆家和娘家的生活,感叹“小媳妇”身为人妇后生活不易的场景。

据前文所述,五句子歌曲所表达的苦难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换一种说法,五句子歌曲中体现的苦难是集体性的,是整个社会的一种文化表达。

第三,生活清苦。劳动人民生活艰辛一直是社会生活主旋律,五句子歌曲用比较直白的语言唱出了下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以及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对社会不公的无奈。如《拎捆干柴上街卖》[3]183、《走进酒店想喝酒》[3]182、《穷人怄气不自由》[3]183就将穷人生活的艰辛和穷富对比刻画的入木三分。透过歌声,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旧社会条件下,劳动人民生活的水深火热。

第四,分家之苦。在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中,宗族是最基本的单位,其结构发展总趋势是家族的繁衍和家族的分化,在这个过程中分家是中国传统社会条件下日久弥新的话题,其主要义务是养老送终,但是旧社会的劳苦大众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多一张嘴就多一份累赘,分家就意味着将仅有的财产进行分割,造成“上不能养老,下不能养儿”的清苦局面。如《你说糟糕不糟糕》[3]181、《两个儿子一个妈》[3]180、《儿大却是空下场》[3]179,就唱出了分家时这种“老不能所养”的场景,这种场景夹杂有兄弟妯娌的无情,更有经济窘迫的无奈。

二、五句子歌的苦难表达

相思歌曲主题是反映男女青年的相互思念,主要故事情节类型有:一是生活地位悬殊,不能在一起,相思;二是情哥(情妹)在外务工,不能相见,相思;三是情哥、情妹住得太远,不能相见,相思;四是父母反对不能在一起,相思。

1.五句子歌与文化的集体表达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Tylor)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做了如下界定:“文化是人们作为社会成员习得的复杂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其他的能力与习性。”[5]1在这里,泰勒强调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文化的“习得性”。美国人类学家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阐述了“文化习得性”,并提出了“文化共享性”和“文化适应性”等概念。科塔克认为文化不是一种完全属于个体的属性,而是具有群体成员的个体具有属性,在濡化的过程中,每个人通过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学习,以及与他人互动的过程,随时开始内化或整合一种文化系统[6]28-31。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虽然它们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但它们都有一个平衡点。你知道平衡点在哪里吗?怎样才能让它们保持平衡呢?一起做一些平衡玩具,学习平衡的知识吧!

在市区内铺设各类管道,首要任务是挖掘符合标准的沟渠,如果沟渠的参数(直线度、深度的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证,管道在实际的应用中就会在短时间内失效破裂或堵塞.因此,挖沟机在高低不平的复杂地形环境中开展挖掘工作,支撑驱动系统是挖沟机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功能、适应性直接关系到挖沟的品质和效率.支撑驱动系统包括单独驱动、转向和定位的车轮以及自适应地形地貌的悬架,既是挖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挖沟机适应地形性能的综合体现.

第一,生态环境与苦难表达。巫溪地处渝东边陲,与陕南鄂西接壤,南近长江天险,北临巴山要隘,其境内多山,交通不发达。巫溪民众生来就要与巍峨的大山,险峻的河流作斗争,这就为当地民众困苦的生活播下了种子。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巫溪的对外交流较为欠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下层民众除了依托的自然资源之外,很难找到其它方式生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五句子歌曲作为当地民众表达自身感情的一种方式,自然的就加入了巫溪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层表达。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经典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习近平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哥斯达黎加广大阵线副总书记罗西奥·阿尔法罗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延续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想。”[4]美国的罗斯·特里尔指出:“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各级干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5]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副主席亚当·查韦斯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党章》,这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更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是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当代中国的最好体现。”[6]

“S绞尽脑汁,终于灵光一闪,解铃还须系铃人,他跟Y相爱时,谁最有找人盯梢的动机或嫌疑呢?当然是前妻曲。他拿着那帧照片去找Y,Y大惊失色,没想过在床上大显身手时会被镜头捕捉。Y也想到了曲。Y现在很幸福。她再婚了,还生了孩子。她将前夫及其负面影响像大扫除从脑海和内心清理得一干二净。她发现远离了S,新生活才真正开始。但她仍对曲恨得牙痒痒的,认为曲是造成那几年她差点崩溃的根源,而不是她给对方带来了不幸。她始终认为,曲是一个滑头,S上了曲的当。S摇了摇头。也许没有人能做到真正的公允或客观。”

恋爱歌曲主题是甜蜜爱情,反映出郎情妾意的美好画面,这些画面往往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体现出来。因此,该类歌曲所反映出的故事情节类型较多,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男女感情笃厚,爱情甜蜜;二是男女生活中相互照顾,呵护;三是看到具有象征性的动植物,联想自己的情哥/情妹,表达出美好爱情的场面。

罗译:...which is not propagating the doctrine...[6]63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五句子歌中所涉及的苦难往往以下层劳动人民内心的烦恼为主,这些烦恼看似琐碎和无关紧要,但是往往反映出当地下层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的无助,这种无助正是苦难集体表达的根源。本文选取的是反映旧社会苦难生活五句子歌曲,即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前民众生活的五句子歌曲。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处于一个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急剧衰败的时期,面对如此剧变的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也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集体表达的重要原因。

2.苦难的历史记忆

通过对五句子歌曲与下层民众之间的苦难解读,我们不禁会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五句子歌曲会成为劳苦大众表达苦难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为什么五句子歌曲成为了构建下层民众苦难的工具。郭于华在论述“底层苦难”与“历史构建”中认为“受苦人”是“弱者”,是“沉默的大多数”,究其原因是上层精英剥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自主历史”和“行动的政治属性”[7]36-38。在这里,巫溪五句子歌的创造者遭遇了同样的困境,他们是“长工”,是“盐工”,是“小市民”,自己的艰难无法诉求,但是他们的苦难也需要表达,因此他们就选择了一种与政治毫无关联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口耳相传,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同时,民间歌谣自古以来作为上层阶级观风问俗的重要方式,五句子歌的集体表达也正是希望迎合这一需要,进而找到解救下层劳苦大众的有力方式。

1.以利润为导向的私营机构。超过半数(54%)的成人教育机构是以营利为导向的私营机构。这些机构贡献了一半的业务量,提供了45%的培训时长。在2014年,企业将69.2%的成人教育开支拨给了这些机构(69.2%)。

同时,社会的集体“苦难”是相对于社会的集体“安乐”而言。我国经历了社会的急剧变迁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民众生活的对比,让旧社会的“苦难”更加鲜明。因此,五句子歌就更加成为了见证社会变迁的重要工具。

[1]李传军.试论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社会风俗关系[J].青岛师范学院学报,2005(3).

[2](宋)朱熹.诗集传[M].王宝华,整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赵四方,姜永胜.五句子山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4]董晓萍.现代民间文艺学讲演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英)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美)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文化人类学:欣赏文化差异[M].第14版.周云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7]郭于华.倾听底层:我们如何讲述苦难[M].桂林:广西大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刘自兵]

张大千《题芋图》新解

吴柏森

张大千先生年过七十,暂住美国“可以居”,作《题芋图》诗于所绘之芋艿图上:“芋火今犹热,世无李泌客。钟声出白云,残钵几灰劫。”(见前书下556页)

编者对“李泌”、“灰劫”作了注释,但李泌与“煨芋”有何关系?“残钵”又何所指?却未加解说,让人读后,对诗意仍感茫然。

针对本文可以识别的2ASK、4ASK、2FSK、4FSK、2PSK和4PSK信号,需要获得二阶、四阶和六阶累积量的结果[3],然后才能进行识别。只有计算前二者的值,才能计算六阶累积量的值。根据多维累积量的公式,可以得到二阶累积量公式如2-1和2-2所示。

大千先生崇信佛教,并有过入寺为僧的经历,对佛教典籍、故事甚为熟悉,作画写诗,每每随手拈来。这里正是用了高僧明瓒的故事,见于《高僧传》中的《唐南嶽山明瓉传》等佛教典籍和笔记小说。下面且摘录古小说总集《太平广记》(宋初奉宋太宗之命编辑而成)中关于“懒残”(明瓉之别号)的一则:

懒残者,天宝初,衡嶽寺执役僧也。退食,即收所余而食,性懒而食残,故号懒残也。昼专一寺之工,夜止群牛之下,曾无倦色,已二十年矣。时邺侯(李泌曾封邺县侯)李泌寺中读书,察懒残所为,曰:“非凡物也。”……候中夜,李公潜往谒焉,望席门通名而拜。懒残大诟,仰空而唾曰:“是将贼我。”李公愈加敬谨,惟拜而已。懒残正拨牛粪火,出芋啗之,良久,乃曰:“可以席地。”取所啗芋之半,以授焉。李公捧承尽食而谢。谓李公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公又拜而退。……

大千先生由画芋而浮想联翩,煨芋、李泌、懒残、钟声纷至沓来,进而想到“白云”、“灰劫”,抒发了飘泊思亲之情(古以仰望白云喻思亲)与人世沧桑之感。末句的“残钵”,即指懒残之事。钵,乃僧人盛饮食和化斋之器皿。

(作者系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I 277.211.27

A

1672-6219(2015)03-0094-04

2014-10-20

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项目(RCSNSD2014006)。

傅国群,女,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巫溪民众爱情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不谈爱情很幸福
在十八梯遇见巫溪
“巫溪洋芋”拿到出口欧盟“通行证”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