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现状分析

2015-12-28 18:38周新娟
学理论·下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普及文化

周新娟

摘 要: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正经受西方节日文化的强烈冲击,有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趋势,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一部分,传统节日文化应不断加强普及,发挥其协调、约束、教育等社会功能。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普及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0-0092-0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每一个节日都来源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凝聚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对故人的思念,对家人浓浓的爱。虽然传统节日各地的习俗略有不同,但却具有很强的内聚力,是举家、举国共度,与我们的历史文化是同脉相承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

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外在显示形式,它的文化内涵包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包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追求;包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包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包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勇于探索等丰富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休戚相关的,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亲情的凝聚力是内涵中的核心。

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现状

(一)西方节日大行其道

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受到了大部分年轻人的追随和热捧,传统节日文化遭受到了边缘化。

1.不少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小学过度宣传西方节日。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幼儿园和小学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其中有一项活动对西方节日的普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圣诞节来临之际,提早分配家长、学生任务,购买圣诞树及其装饰品,装扮校园和班级教室,整个校园沉浸在西方节日的氛围中,有部分学校特意选择在圣诞节这一天举办校园亲子活动,营造着浓浓亲情共度节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被动地普及着西方节日,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圣诞节是可以和家人一起欢乐度过的,对来年的圣诞节充满了期待,间接推动了西方节日的盛行。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传承、讲究家庭和睦、注重家庭的传统节日文化却遭受到了冷遇,有年轻人甚至于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节日,具体是什么时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名人,为什么会有赛龙舟的纪念活动。

2.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商家大肆渲染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氛围吸引消费群体,在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这天,不少商家都是通宵达旦地营业,在商场里安排专人装扮成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还进行整点促销活动,以此来刺激消费者消费;在不少消费者心目中,圣诞节期间就是购物季,几乎是商场里全年的最大优惠季。而对于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节日,活动力度远不及西方节日期间,对于消费群体而言,商家的这种举动无疑加深了西方节日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

(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缺失的原因调查

1.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减弱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氛围。随着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城镇化过程,我们所熟悉的宋代作者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正成为我们的一种理想生活方式。身处高楼林立,灯红酒绿之中,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紧凑起来,有人夸张的形容,我们不是在上班的路上就是正在上班,难得有闲暇的时间亲近自然,感受怡然山水的惬意。即使在传统节日,奔波劳累的我们也喜欢用待在家里的方式悄然度过,传统节日成了普通平凡的一天,而忽略了传统节日氛围的营造。

2.物质的富足让我们平淡地面对传统节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美味的食品,也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够购买到相匹配的食品。那时的人们对中秋节印象深刻,期盼中秋的到来,一是这一天可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佳肴,二是这一天可以围坐在树下细细品尝香气四溢的月饼,听老一辈的人们讲述嫦娥奔月的古老故事。当下经济的快速增长,琳琅满目的食品令人们眼花缭乱,食品早已超出了食用的功能,转而增加了许多趣味性、美观性等,月饼等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食品也不是在特定节日才有出售,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随时购买,再也不用期待节日才能一饱口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期盼。

3.交通通讯的发达让我们忽略了彼此的团聚。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描绘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对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期盼与亲人相聚的美好时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通讯便利,交通四通发达,高铁的建设让“才饮湘江水又食武昌鱼”变成了现实,一个电话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网络视频仿佛亲人就在眼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变得不那么重要。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空穴老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不知不觉失去了内心对传统节日的团聚的向心力,宅在自己独立的空间。

4.西方文化的侵入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西方文化正通过语言、影视动漫、交流访问等形式让我们远离传统文化。经济社会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让英语成了国际通用语言,处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晋级评职称等不同阶段的人群,留学访问、对外交流合作等都需要学习英语,并在其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西方文化和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熏陶。

5.中国传统节日是几千年传承下来的,是从小就知道的。不少人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传统节日是中国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祖祖辈辈都在过,并且世代沿袭,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普及宣传和教育,人人都会熟悉和了解。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年青一代,在父辈的操持下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过传统节日这样的事情自然也不例外,只需要时间一到回家就好,一直在被動地与家人度过传统节日,并没有深入地了解节日的文化底蕴和知晓节日日期。

三、传统节日文化普及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所折射出的精忠爱国、自强不息、和善有爱等文化精神,让中国传统节日及其文化内涵历经千年时代的洗礼而延续至今,蕴含强大的生命力。

(一)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

承载每个中国人美好愿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传统节日文化是这一追求的有力支持。

春节是全中华民族普天同庆的节日,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欢聚一堂,共同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憧憬和对新生活的良好祝愿。以春节为载体,人们的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和满足,中华儿女载歌载舞表达内心的喜悦,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春节让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凝聚在一起,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强大的中华民族凝聚力。清明节祭祀扫墓,表达了对先祖的崇敬和缅怀之情,焕发出人们内心的同祖同宗,强烈的认同感和家族责任感。端午节蕴含的精忠爱国的思想,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不同的传统节日共同唤起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忆,唤起了人们对民族精神的强烈认同,表现出强大的民族文化凝聚力,不管身在何地,这种民族凝聚力将各族儿女的心紧紧团结在一起,才有了落叶归根,故土难离,也更加激发了各族儿女强烈的爱国、爱家情怀,激发起民族强烈的进取心,国家才能发展壮大,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传统节日最注重的是家庭的团结向上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构成细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家庭和睦,而传统节日最注重的是家人的团结和睦,家人的相亲相爱,这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的优良传统是一致的。一个只有懂得关爱家人的人才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从而进一步提高处于基础教育中的学生的道德品质,这认真践行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作,我们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不同的社会功能

1.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协调功能。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是伴随着我国的农耕社会,是顺应自然规律而产生的,人们可以依据不同的传统节日协调安排自己的生活,张弛有度,较好地协调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关系。

2.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约束功能。传统节日文化讲求的是对自然的崇尚、是内心对至善的渴求、是对先贤圣人的尊崇、是对仁爱伦理道德的推崇。人们在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中,无形地接受和遵循着这些讲求,自觉地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约束。

3.传统节日文化具有纽带功能。传统节日文化在各地的表现形式和风俗习惯是有差异的,但在同一地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风俗习惯是相类似的,该地区的人们以传统节日为纽带将情感联结在一起,保持共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中华民族而言,虽然炎黄子孙散布在世界各地,但传统节日的核心内涵是一样的,都有着对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传统节日文化全球华人心系祖国,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4.传统节日文化具有育人功能。传统节日文化以弘扬孝、礼、仁、智、信的中华传统美德为主要内容,注重尊老爱幼,注重对先贤对德高望重者的尊敬,注重家庭的和睦,注重亲朋好友间的和谐共处,这些基本注重要求潜移默化地对人具有教育功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应加强普及力度,让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延续,展示中华民族良好的民族精神,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参考文献:

[1]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6.

[2]赵红,祁斌.中国传统节日习俗[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7.

[3]王文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调研实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4]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德斌,杨军,袁永锋,等.解说中国系列:节日情韵·中国传统节庆文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3.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李漢秋.让传统佳节湿润民族精神[J].红旗文稿,2008(8).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普及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年味里的“虎文化”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谁远谁近?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