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距及发展趋势

2015-12-31 09:14肖冬梅吴秀文
图书馆论坛 2015年5期
关键词:资源配置经济体差距

肖冬梅,吴秀文

0 引言

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指出:“在后工业时代,信息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核心性资源,因此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从一个以财富与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型为一个以信息与知识为中心的社会。”[1]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提出,在过去300 年内,所有工业国家之间最根本的权力斗争都是围绕财富的分配而展开,财富是社会的主要控制工具,对社会发展起着支配作用;而自20 世纪50年代以来,受新技术革命影响,起支配作用的权力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转移,即权力的三要素(暴力、财富、知识)经历着巨大转变,知识成为权力转移的中心,从今往后将日益围绕知识的分配而展开权力之争。任何公司、集团或者国家,只要能取得对网络系统中信息循环关键环节的控制权,就能掌握决定性的经济权力以及政治权力;获得这些权力主要靠脑力而非资本,也就是体现在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网络中的智能[2]。随着全球信息化与数字化程度日趋加深,数字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资源配置问题受到高度关注,数字鸿沟、信息资源配置差距问题日益凸显。全面了解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及我国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配置差距现状是采取措施弥合信息鸿沟的前提条件。基于此,笔者主要从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的差距分析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及我国各地区间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并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弥合这种差距进行深入分析。

1 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信息配置差距

1.1 全球ICT 发展概况

(1)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4- 2012 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呈直线上升态势,2004 年全球每100 人中有互联网用户14.2 人,2012 年上升至35.5 人。根据Facebook 2015 年2 月发布的《2014 年互联网连接现状报告》,全球37.9%的人使用互联网,其中发达经济体76.2%的人使用互联网,发展中经济体29.8%的人使用互联网。

(2)全球各地区互联网用户数。近10 年来,世界各区域拥有互联网接入的家庭不断增长,但多个国际机构的调研表明,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别[3]。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报告,2013 年发达经济体中网民占总人口77%,而发展中经济体该数据为31%;在没有联网的44 亿人中,只有不到3 亿分布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根据世界银行网站数据,2012年每100 人中互联网用户数,欧盟75.3 人,最不发达经济体6.3 人,差距达12 倍,其中挪威、瑞典、荷兰、丹麦、卢森堡、芬兰等欧洲国家超过90 人,美国、韩国、日本依次为81 人、84.1人和79.1 人,我国为42.3 人。成倍的差距说明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比较深。

1.2 我国与信息领先经济体的ICT 差距

2014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2- 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4]显示,2012- 2013 年网络就绪指数(NRI)十强继续由北欧经济体、“亚洲四小龙”以及最发达的西方国家主导。北欧国家芬兰、瑞典和挪威因有优良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创新系统,跻身前五名。“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我国香港、韩国拥有最有利于企业家精神发挥的卓越商业及创新环境,荷兰、美国和英国充分认识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新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大幅投资以提升数字化潜能,均跻身十强。我国内地、巴西、墨西哥及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的NRI 排名均下滑,其中我国内地下降4 位,排第62 名;巴西下降9 位,排第69 名;印度下降15 位,排第83 名。比较发现,虽然NRI 都有增长,但近年我国内地NRI 排名持续下降,2011- 2014 年NRI 排名分别为第36 名、第51名、第58 名、第62 名。比较《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个人使用互联网、与ICT 相关的法律等指标,我国内地与发达经济体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差距呈扩大之势,数字鸿沟加剧。

(1)与NRI 十强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指数比较。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内容是信息资源配置的核心和基础,包括电力生产、移动网络覆盖、国际互联网带宽、网络服务器安全、数字内容可获得性等五个下位指标。在148 个经济体中,我国内地电力生产排第61 名,移动网络覆盖排第54名,国际互联网带宽排第125 名,网络服务器安全排第111 名,数字内容可获得性排第67 名。我国内地国际互联网带宽和网络服务器安全排名如此靠后,说明我国内地不只是与发达经济体差距大,在全球也属于落后地区,这严重影响我国在信息时代的国际竞争力乃至安全。

(2)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数比较。《2012- 2013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有个人使用互联网指标,我国内地得分为42.3,在148 个经济体中排第78 名(比上年下降4 名)。与前十强相比,我国内地相差很远,不用说与欧洲国家挪威(95)、瑞典(94)、荷兰(93)和芬兰(91)等信息强国比,就是与近邻韩国(84.1)相比也差了一大截(见图1)。互联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我国内地近年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接入等方面取得进展,但与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相比还不够,这意味着在提升互联网普及率方面,我国内地需要更得力的政策和更大的投入。

图1 2012-2013 我国内地与NRI十强个人使用互联网得分比较

(3)与ICT 相关的法律指数比较。《2012-2013 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法律指数(ICT相关的法律)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法律对ICT 发展的影响。与ICT 相关的法律直接作用于ICT 发展,是调整信息资源流通与配置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国内地得分为4.3,在148 个经济体中排第52名。要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ICT 差距,首先要缩小制度差距。从图2 可看出,即使是NRI 十强,法律指数得分与其综合实力也不相称,近年一直稳居前六的瑞典、荷兰、瑞士的该指标得分排名依次为第11 名、第16 名、第22 名。我国内地虽然法律指数得分与NRI 十强相比依然有不小的差距,但从排名(第52 名)看,该项得分与综合排名(第62 名)以及其他指标比,比较理想。

(4)我国内地与NRI 十强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比较。《2012- 2013 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指数,我国内地得分为3.9,在148 个经济体中排第53 名。这在我国内地各项NRI 指数排名中,属于相对靠前。

图2 我国内地与NRI十强与ICT 相关的法律得分比较

2 我国地区间信息配置差距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以金关、金卡和金税为代表的重大信息化应用工程;“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发展重点进行全面部署,作出推行电子政务、振兴软件产业、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一系列决策[5]。“十一五”规划提出“三个重点领域”和“三个基础条件”(信息产业、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部署,确立惠及全民、普及应用的信息化目标。2013 年8 月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强调加强战略引导和系统部署,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快速健康发展,加大光纤到户、农村宽带进入乡村、公益机构宽带接入力度。经过20 多年发展,我国信息设施逐步完善,信息内容逐渐丰富,信息技术日益成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信息鸿沟加剧,表现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不同收入、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群之间的信息差距较大。

2.1 各地区网络普及率差距

东部与中西部信息差距明显,表现在网络渗透率、学校信息化水平、图书馆资源储备和服务辐射范围、电信业发展水平等方面。

2015 年1 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显示,截至2014 年12 月,我国网民6.49 亿,互联网普及率47.9%。至2014 年底,互联网发展地区间差距呈稳定下降态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互联网普及率较高,超过65%,江西、云南、贵州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均不到36%。2013 年江西、云南、贵州、河南等互联网普及率较低的省份网民增速最快,北京、上海、广东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省份互联网网民增速放缓。

城乡信息差距依然不可小视。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间各种资源分配不平等,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信息差距是城乡诸多差距中的一种,城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储备、信息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城乡信息获取方面的巨大鸿沟。

我国互联网总量呈增长趋势,城镇和农村的网民普及率也呈现不同的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12 月,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27.5%,规模达1.78 亿,比2013 年底增加188 万人,城镇网民增幅较大,比2013 年底增加2929 万人;2014 年城镇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34 个百分点,这表明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有扩大趋势,

中西部和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设施不健全,与东部相比差距惊人。

2.2 政府信息公开差距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资源掌控者,一方面政务活动积累大量政务信息,另一方面公共财政投资产生海量的科学数据与信息。2014 年2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发布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指出,整体而言,2013 年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政府透明度提升,但主动公开不理想。对31 家省级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评估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明显,排在前三位的天津、安徽、江苏得分依次为71.75、71.44、71.23,排在后三位的西藏、云南、辽宁得分依次为41.01、40.16、37.70,最低和最高得分相差1 倍。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对全国53个较大的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进行评估,指标总分为40 分,53 个较大市的平均得分为24.20分,平均得分率为60.50%,25 个城市得分高于平均分,占总数47.17%,28 个城市得分低于平均分,占总数52.13%。

2.3 公共部门信息配置差距

2.3.1 公共信息共享工程及其局限

中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的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工程在推进信息共享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面临诸多障碍。以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为例,截至2013 年8 月,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转移支付资金2.96 亿元,带动全国各级财政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费约5.14 亿元,覆盖33 个省级行政单位、374 家公共馆,超过200 万持证读者可通过虚拟网访问推广工程数字资源,年服务读者近5000 万人次。同时结合地区差异和民族特色,专门为西藏推送超过140TB 数字资源,为新疆推送近130TB 数字资源。截至2013 年6月,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共享的资源范围覆盖19 个省份约80 家图书馆,共享资源总量达2385TB。但从200 万持证读者及年服务5000万人次看,这种均等化服务远远未能达到目标,对弥合信息差距所起的作用有限。

2.3.2 各地公共馆配置差距

我国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需求。除公共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大多只面向特定的读者群开放,并不向所有公众敞开大门,故为公众提供信息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公共馆身上。按照20 世纪70 年代的国际标准,每5 万人应拥有一家图书馆,每家图书馆服务半径通常为4 公里。至2011 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拥有一家公共馆,平均每3201 平方公里拥有一家公共馆,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我国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分布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差距大。中西部公共馆普遍配置不足,为数不多的基层公共馆大多面临购书经费短缺的窘境。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部发达地区县市级图书馆迅速发展,出现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县(市)级公共馆[6]。

各地公共馆总藏量存在很大差距。至2012年底,总藏量最多的是上海,为7202.43 万册,接下来是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为6567.24 万册、6489.71 万册和4237.26 万册;总藏量最少的三个地区是西藏、青海、海南,依次为68.57万册、379.49 万册和532.54 万册,上海总藏书量是西藏的105 倍!

人均拥有公共馆藏书量能更客观地反映各省公共馆对读者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图书馆信息公共获取情况。从全国范围看,人均拥有藏书量普遍不足。2012 年全国公共馆人均藏书在3 册以上的地区只有上海,人均拥有藏书册数3.03 册;情况最差的西藏、河南和河北人均拥有藏书依次为0.22 册、0.24 册和0.27 册。勿庸讳言,上海民众获取图书馆信息优于西藏、河南和河北。

2.4 各地广播、电视和电影资源配置差距

广播、电视是公众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近20 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原广电部和国家计委于1998 年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充分利用卫星、无线、有线等手段有重点分步骤消除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盲区,2012 年完成已通电行政村和20 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全国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06%和97.82%。但地区间发展并不平衡,2012 年底北京、天津、上海和江苏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但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最低的贵州只有88.5%。

当然,广播电视传输网不再是音视频唯一的传输通道,电信网、互联网也成为广播影视节目和视听服务的传输载体。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宽带和智能终端等新技术的融合,高质量、智能化、跨屏融合的互联网电视业务迅速扩展。特别是进入4G 时代后,互联网电视、IPTV均可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的高清电视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看电影。胶片拷贝发行放映方式被数字拷贝的网络发行传输、卫星发行传输和数字化放映取代。

到2012 年底,全球IPTV用户达8000 万。2013 年我国批准开办20 家网络广播电视台、608 家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7 家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覆盖336个地级以上城市和855 个县级城市;IPTV用户接近2500 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终端用户超过4700 万,网络视频用户达3.89 亿,手机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达1.6 亿,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广播电视节目的丰富为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虽然广播电视节目总量快速增长,但内容主要针对都市主流人群,适合落后地区或边缘人群的节目少之又少。

2.5 各地出版业差距

书报刊是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我国书报刊出版呈增长态势。在图书出版方面,各地区发展不均衡,2012 年我国出版的图书主要集中在北京,高达167942 种,排在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第六名的上海、江苏、吉林、湖南和湖北出版图书依次为21744 种、17951 种、15963 种、11122 种和10162 种,其余省份出版图书种数不足万种,青海(543种)、西藏(701 种)和贵州(856 种)竟不足千种。期刊、报纸出版种数也体现出北京高度集中态势。

图3 2012 年各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

2.6 各地区研发投入差距

R&D 经费投入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创新信息的产出,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地区经济发展是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从图3 可以看出,各地研发投入极不均衡,江苏、广东、山东的研发投入远高于其他地区,与这三个地区比,西藏、青海、海南和宁夏等几近于无。

3 区域信息配置差距消弭契机与发展趋势

虽然我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在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鸿沟尚未弥合,某些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但正深入渗透人类社会生活的云计算技术、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给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带来了消弭契机,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也因此发生更迭。

3.1 改变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云计算技术降低了信息接触门槛

云计算是信息技术的重大突破,是有效解决信息技术资源和能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技术,将逐步改变信息技术应用方案和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云计算在互联网基础上的重大突破在于其将所有硬件资源、信息资源、系统软件、应用软件集中起来,形成面向大众的即用即付服务模式。云计算技术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域外云端存储与远程取用已成常态,如同从存钱在家到将钱存放银行,或如同从自家院子里水井取水到安装上自来水,银行网络与自来水系统如果畅通,钱取自哪家银行或水来自哪个自来水厂,对于取用人来说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信息不管是存放在自己电脑、智能手机,还是存储在谷歌位于美国、欧洲的云计算中心,对普通的信息使用者而言亦无关紧要。譬如,亚洲、非洲偏远乡村的青年若有联网电脑或智能手机,便可以在线获取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慕课类信息资源。云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配置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直接冲击着传统的信息资源配置理念,信息资源配置理论发展面临新契机。在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对区域性信息差距的缩小与消弭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与可能,这意味着云计算技术改变了信息资源的流通与配置模式,对传统的信息资源配置理论与相关法律政策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3.2 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成为区域性信息差距缩小的契机

数字电视、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为缩小区域性信息配置差距提供了契机。2013年我国手机网民达5 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81.0%,手机成为我国网民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手机技术门槛低,是互联网向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渗透的重要途径。在手机上网普及过程中,运营商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存在,通过网络套餐和3G、4G 号码的推广宣传活动促进手机用户向手机网民用户转换。尤其是针对农村等相对落后地区居民,在加大手机上网宣传的同时,还应开发更多和农村生活相关联的应用,提高农村居民对互联网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对互联网的使用。

手机网民规模的持续增长一方面得益于3G、4G 普及、无线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价格持续走低,为手机上网奠定了使用基础,促进网民对各类手机应用的使用,尤其为网络接入、终端获取受限的人群提供接入互联网的可能。智能终端快速普及、电信运营商网络资费下调和Wi- Fi 覆盖逐渐全面将成为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契机。

事实表明,对于贫困经济体而言,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弥补天然的地缘劣势,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起始路径可能是手机而不是电脑。The Economist 杂志的The real digital divide 一文强调手机对贫穷国家人们的巨大作用。

3.3 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正在更迭

随着各国信息化工程的推进,区域性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接入差距逐步缩小,但信息内容配置、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差距日益扩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不应只涵盖ICT 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还应包括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这意味着随着区域性信息资源配置差距类型的更迭,信息资源配置经费的投入应随之发生改变。当信息贫困地区在硬件配置方面有了基本保障,信息资源配置方面的投入有待向信息内容与信息素养提升等方面倾斜。信息内容方面除了书报刊配置,很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是数字信息的版权许可费用,随着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扩张趋势,版权许可费用的需求将逐年提升。信息素养方面的差距将成为缩小区域性信息差距的关键,目前乃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加大信息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将是各国的选择,因为信息时代国民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竞争力。

4 结语

从2011 年至今,我国连续4 年NRI 排名逐年下降,我国与信息化先进经济体在基础设施与信息内容、个人使用互联网、与ICT 相关的法律等指标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意味着我国与信息强国的信息资源差距呈拉大趋势。原因是我国区域间尤其是城乡之间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体现在不同地区间信息资源配置差距明显,包括网络普及率、政府信息公开、公共部门信息共享、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公共馆信息资源配置、书报刊出版、研发投入等。但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与渗透将改变信息资源的流通与配置模式,降低信息接触门槛,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的普及带来弥合区域间信息鸿沟的契机,多种因素作用下我国信息资源配置区域性差距的方向和类型正在转变和更迭。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均衡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决定木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一个国家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个群体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国家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群体的超群和突出,更取决于整体状况,取决于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基数较大的弱势群体。各种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绝大多数的边远地区及农村人口、城市的弱势群体在信息革命与网络革命中被边缘化了,从而形成了新世纪新型的知识贫困人群和信息贫困人群。庞大的被信息社会边缘化的信息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我国从信息大国转变为信息强国难以逾越的障碍。根据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要取得最大的效用,公共财政的阳光首先要普照到“信息穷人”的身上。因此,缩小区域间的信息资源配置差距,以公共利益为价值目标与终极追求的公共政策,应该发挥重要的调整作用。

[1] Daniel Bell.The Coming of Post- 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M]. New York:Basic Books.1973:125.

[2] 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临近21 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289.

[3] 国际电信联盟(ITU).衡量信息社会发展2013[EB/OL].[2013- 11- 14].http://www.docin.com/p- 725574843.html.

[4] 世界经济论坛.2014 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EB/OL].[2014- 05- 13]. http://wenku.baidu.com/view/f4a550 36767f5acfa0c7cd29.html.

[5]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 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6(6):4.

[6] 周朗,李晓清.县级公共图书馆处境尴尬[N].人民日报,2006- 01- 13(16) .

猜你喜欢
资源配置经济体差距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计划外用工:当代中国史上的一种资源配置形式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